《十面埋伏》将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化为十首乐曲,全场以两座三呎六的大型太鼓为主轴,传统乐器音响铺陈战况情境,现场除了琵琶保持是坐姿演奏外,其余乐器全部站立演奏,甚至在演奏时需一边跑跳一边弹奏,以肢体表演叙述历史故事,以器乐化身历史人物。配合舞台、灯光、道具,让观众重回公元前二○二年的战争场景。
PROGRAM 采风乐坊「十面埋伏」
TIME 2005.12.18 2:30 pm
PLACE 新竹市文化局演艺厅
TIME 2005.12.31 2:30 pm
PLACE 中坜艺术馆音乐厅
TIME 2006. 2.11 7:30 pm
PLACE 台中中山堂
TIME 2006. 2.19 7:30 pm
PLACE 高雄中正文化中心至德堂
TIME 2006. 3.10〜12 7:30 pm
3.11 2:30 pm
PLACE 台北社教馆城市舞台
INFO 02- 25024960
去年初,张艺谋电影《十面埋伏》在故宫首映,采风乐坊受邀担纲开场演出,以八把琵琶及一个太鼓和两个大鼓,外加四个小钹等打击乐器,营造澎湃气势。团长黄正铭将琵琶经典名曲《十面埋伏》改编成众鼓出击搭配琵琶的版本,效果之好出乎意料,震撼得连他自己也吓到。
一个十分钟的开幕式,让黄正铭灵感泉涌,《十面埋伏》扩充为斥资九百万,超过两小时,融合音乐、戏剧和舞蹈的「传统东方器乐剧场」。黄正铭说,为了这出新作,他不惜抵押祖产,打破传统演奏方式,向戏剧、舞蹈等领域取经,花了一年的时间,就是要让传统乐器再现生命力。
将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化为十首乐曲
由于是乐界空前壮举,《十面埋伏》制作过程几经波折,黄正铭说,曾经考虑过女子十二乐坊模式,以爵士或摇滚之方式呈现,几经思考,决定由传统再出发。音乐部分,原想委由他人创作,最后却自己放下硕士论文,扛下谱曲的工作。「制作初期找来年轻国乐好手,给予戏剧、舞蹈、肢体等训练,但没想到年轻人纷纷临阵脱逃;首演前三个月,决定动用采风乐坊一、二、三团所有成员,外聘唢呐以及专业击鼓者总共二十七人,才稳住阵脚。而由于全场动用六面大小鼓,练习时鼓声轰隆,不断被投诉,排练场只得一路从采风自家、国小礼堂,换到华山艺文中心。」
《十面埋伏》将楚汉相争的历史故事化为十首乐曲,包含了〈序曲/萧索〉、〈虞姬/怀春〉、〈情关/爱恋〉、〈鸿门宴/心机〉、〈士兵/四个梦〉、〈怒/雷火〉、〈刘邦/狡猾〉、〈项羽/冲动〉、〈战场/十面埋伏〉、〈缘灭/乌江悲歌〉。全场以两座三呎六的大型太鼓为主轴,传统乐器音响铺陈战况情境,现场除了琵琶保持是坐姿演奏外,其余乐器全部站立演奏,甚至在演奏时需一边跑跳一边弹奏,以肢体表演叙述历史故事,以器乐化身历史人物。舞台上时而由萧吹出项羽的乌江悲歌,时而有手鼓舞蹈的艺妓场面、钹小兵的激烈战斗,时而由中国打击乐器奏出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时而由唢呐吹出刘邦的心机,配合舞台、灯光、道具,让观众重回公元前二○二年的战争场景。
期待为国乐吸纳更多年轻人口
今年十一月,《十面埋伏》在黄正铭的故乡宜兰首演,当乌江〈悲歌〉声响逐渐隐去,历史淹没在记忆洪流里,宜兰乡亲的情绪沉吟而澎湃,随之爆出热烈的掌声。采风十五年来足迹遍布世界各地,黄正铭说,没有什么比在自己的故乡获得肯定更值得骄傲。虽然面临制作上的经费庞大缺口,黄正铭更期待,这一出用灵魂堆砌而成的乐章,能够为国乐吸纳更多年轻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