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莫札特旅行图(高谈文化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莫札特说:「啊!可是我没有问过任何人,怎么样做个作曲家啊!」

莫札特人生三部曲

想认识莫札特,可不是用一句「音乐神童」或看一部电影《阿玛迪斯》,就可以了结的。他总是让人好奇,他的一生到底是怎么过的?他怎么会这么有创意?他跟女人的关系是怎样?……这里只是个开始……

想认识莫札特,可不是用一句「音乐神童」或看一部电影《阿玛迪斯》,就可以了结的。他总是让人好奇,他的一生到底是怎么过的?他怎么会这么有创意?他跟女人的关系是怎样?……这里只是个开始……

莫札特与旅行

莫札特:「我跟你保证,没有旅行的人,只是个匮乏的灵魂。」

谈莫札特,先从他父亲谈起。在父亲安排之下,莫札特从六岁起开始旅行,前前后后总共九次,有的是为了演出、有的是为了学习、有的是为了推销自己,

莫札特的音乐事业,父亲功不可没。很多人认为他父亲是为了满足自己无法实现的梦,从小带著孩子到处卖艺。其实,老莫札特在发现莫札特天份前,已是小有名气的教育家,他所写的小提琴基本教本(Versuch einer gründlichen Violinschule)一直到今日还被奉为经典,里头除了提到教学经验心得、音乐史、小提琴构造还有音乐风格美学。除了带孩子到处演奏外,他也给孩子上课,他认为再怎么有天份,拥有稳固的基本音乐知识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音乐风格。

莫札特少年时期的三次义大利旅行就是为了让他学习,透过密集大量看表演来打开他的眼界外,莫札特真的有拜师学艺,也难怪他曾说:「你们都以为我生下来就会,那不是真的,我真的下过苦功的。」孩子的确是老莫札特的一切。听起来很耳熟,不是吗?跟现在或是早个十几二十年前,台湾音乐班家长的模样有点像,不是吗?

莫札特与教廷

莫札特:「当我演奏时,或是发表我的曲子,就好像净是些桌子椅子是听众一样。」

父亲谨慎地盘算著孩子未来的每一步,认为所到之处孩子理当受到夸赞,要不,便是怀有阴谋的人或是对音乐没概念的人。却没注意到,渐渐地,长大的孩子不再像以前一样,遇到挫折时,只要有好吃好玩的就能忘却失落,更何况任何事都有父亲担著。惯于接受赞美、成为焦点、几乎所有事都能如己所愿的小莫札特,渐渐意识到「现实」,但一切都来得太快,太同时了,心里来不及学会处理。

莫札特最后一趟长期的旅行,没有大获好评的演出,没有委托创作、没有聘约(机会其实是有,只是莫札特看不上),只有不停的等待,旅行随著母亲在巴黎过世结束,一回到萨尔兹堡,便得到大主教聘用。说起来运气还是不错,谁能一回来就能得到公职?

如果星座说法真灵的话,水瓶座的莫札特骨子里就是需要自由的,有人认为,他之所以要离开萨尔兹堡,是因为他与大主教不合,也许真是如此,但有谁做这样的决定是只出自一个单一的理由呢?也许这个那个的理由都算,但最重要的是,他不适合当上班族作曲家,因为职务的需要,莫札特得为教会写曲,这类音乐并不是他热情所在,而且,萨尔兹堡人对他的音乐冷感。

到维也纳定居前,莫札特先到了慕尼黑首演歌剧《伊多曼尼奥》Idomeneo,并获得成功,更让莫札特下定决心不回萨尔兹堡,因为「好的生活和愉悦的生活是两码子事」。等到他抵达维也纳,已经逾假一个半月,他就是要赌赌看这样大主教会不会就受不了他,把他解聘。

莫札特与爱情

莫札特:「这是一种空虚,无时无刻不在。渴望无法得到满足,渴望在持续,而且与日剧增。」

孩子总是在单独面对挫折的时候长大,特别是失恋。那趟长期旅行中,莫札特第一次感受到对女生他有不同于对姐姐的反应,也是第一次学会如何释放这些感觉。啊!还有韦伯家的大女儿,歌手阿萝希雅(Aloysia Weber)!

母亲过世后,疲惫的莫札特想著这一年无所成的闯荡,他需要一点安慰。往慕尼黑的路上,莫札特想著他和阿萝希雅之间的约定,那些帮她上课的下午以及她的声音,「没有了你,我是什么?」当他要动身往巴黎时,他对阿萝希雅轻声这么说。

对阿萝希雅和对在父亲家乡奥格斯堡(Augsburg)的堂妹贝丝勒(Bäsle)是不一样的感觉。对贝丝勒是轻松的、有趣的、是形体上的;但阿萝希雅不同,和她是崇敬、仰慕、是……爱。当莫札特向她求婚时,她近乎尖叫似地笑了出来,莫札特在那瞬间认清自己目前的处境(虽然他早该有自知之明,他当时什么都不是,而她则是歌剧院的新捧红伶),他知道自己被蔑视。

莫札特的妻子康斯坦丝(Constanze Weber)是阿萝希雅的妹妹,因此有某些传记作者推论,莫札特因为得不到阿萝希雅,才将他感情转移到妹妹身上,这恐怕只能问莫札特本人。但对康斯坦丝有件事是唯一的——莫札特的醋意。曾有一回康斯坦丝在宴会上玩游戏输了,惩罚是她得让这位男士量她的脚,莫札特知道后竟醋劲大发。

康斯坦丝身体不好,经常到外地养病,婚后的莫札特虽然拈花惹草,对她却始终不离不弃,甚至每天给她写信,在信中吐露思念:「我无法向你描述我的感受:这是一种空虚,无时无刻不在。一种渴望无法得到满足,渴望在持续,而且与日剧增。」

莫札特与父亲的冲突,他与他的女人,甚至他与维也纳宫廷指挥萨律耶里(Antonio Salieri)之间的竞争(如果真有的话),总喜欢被拿来说说。今年甚至出版了专讨论他与他生命中各个女人的书,为什么爱她?真的爱她吗?或是他与父亲之间的关系,也许父亲妒嫉他?也许莫札特怨怼父亲让他没有童年?不管答案是什么,之所以让人觉得特别要讨论,是因为他是写出让所有音乐家边练边骂又佩服的人?什么时候可以看他就像看自己一样?自己的爱与不爱,试著长大与逃避,一切不都是自然地就那么发生了吗?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莫札特一生的关键性人物

李欧帕德‧莫札特(Leopard Mozart)─父亲,来自德国奥格斯堡,先是在萨尔兹堡大主教乐队担任小提琴手,后来逐渐晋升为宫廷作曲家和副乐长,著有《小提琴之艺术》一书。

康斯坦丝─妻子。在莫札特逝世后,康斯坦丝如此谈论莫札特:「他原是地上的天使,现在他是天堂的天使了。」

海顿─忘年知交,莫札特的「海顿爸爸」。海顿为乐界公认的「交响乐之父」,一生创作过一百多首交响曲。同时也是弦乐四重奏曲式的创造者。

罗伦佐‧达‧彭特─工作伙伴,剧作家,两人携手完成《费加洛的婚礼》、《唐‧乔望尼》、《女人皆如此》等多部歌剧。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