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迪.艾伦《那个时代》(陈荣彬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酷!爵士年代 VIVA JAZZ ERA/音乐之外 音乐之外 爵士vs.电影

名导镜头下,坚持爵士品味

就像文学一样,复杂多元的爵士乐也是优良的电影背景音乐与发挥题材,此外,有些知名导演如伍迪.艾伦、史派克.李、马丁.史柯西斯都有自己坚持的爵士乐品味,用在电影中,就像作者签名一样显眼。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坚持爵士品味的导演,好像都是纽约客呢!

就像文学一样,复杂多元的爵士乐也是优良的电影背景音乐与发挥题材,此外,有些知名导演如伍迪.艾伦、史派克.李、马丁.史柯西斯都有自己坚持的爵士乐品味,用在电影中,就像作者签名一样显眼。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坚持爵士品味的导演,好像都是纽约客呢!

不久前我到电影院欣赏一部美国警匪片《卧底》,由于事先缺乏相关背景资料,不知道这作品是纽约黑人导演史派克.李(Spike Lee)的作品,看到他的名字在银幕上出现时还吓了一跳:这家伙何时向大电影公司靠拢啦?让人讶异的不只是这位向来走独立制片路线的导演居然帮环球公司拍片,而且他也把一些老班底都带过去,其中也包括帮他配乐的爵士小号手泰伦斯.布蓝察(Terence Blanchard)。

当然,这个事实也说明一件事:名导演的音乐品味似乎就像每个人身上根深柢固的坏习惯一样,很难改变。特别是导演对于爵士乐的喜爱,更像是抽烟喝酒一样,一旦上瘾,怎么戒也戒不掉。史派克.李只是其中一个例子,过去他在拍摄《为所应为》Do the Right Thing、《黑潮麦尔坎》Malcolm X与《爱情至上》Mo’ Better Blues等片时,曾与布蓝察还有知名萨克斯风手布蓝佛.马沙利斯(Branford Marsalis)等人建立革命情感,所以特爱使用爵士乐。

伍迪.艾伦宁舍小金人也要吹爵士

另外一个有趣的例子是老阿伯伍迪.艾伦(Woody Allen)。话说一九八六年艾伯伯的经典作品《汉娜姊妹》获得数座小金人的时候,他硬是不肯到洛杉矶的金像奖颁奖典礼去领奖——只因为当天在纽约某酒吧刚好排班轮到他带团演奏爵士乐,所以他宁愿留在纽约吹他的竖笛(当然,也有人说他只是「牵拖」,其实是纽约客的臭脾气作祟,不肯去他看不起的洛杉矶)。当然,艾伯伯跟前面说的老李导演是不可能有同样爵士乐品味的,他喜爱的是白人最爱的摇摆大乐团,老李则偏好咆勃(Bebop)、自由爵士(Free Jazz)等由黑人独创的风格。

当然,导演运用爵士乐有很多巧妙的方式,例如以爵士乐手的生活为题材(无论是虚构或者真实的乐手),一九二七年推出的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The Jazz Singer就是这种例子,后来还陆续有爵士名伶比莉.哈乐黛(Billie Holiday)、咆勃爵士大师「菜鸟」.帕克(Charlie Yardbird Park)等人的一生传奇被拍成电影。另外一种方式则像是另一位纽约名导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一样,无论是拍摄《金钱本色》The Color of Money、《四海好家伙》Goodfellas或《赌国风云》Casino时,都会放一些好听的爵士情歌,而当影片进行到快节奏的部分,或是要干架的时候,蓝调爵士电子琴大师吉米.史密斯(Jimmy Smith)的作品则是他的最爱。

文.温德斯《乐士浮生录》刮起一阵旋风

此外,克林.伊斯威特(Clint Eastwood)弹得一手好钢琴,除了《热天午夜之欲望地带》Midnight in The Garden of Good and Evil原声带里有收录一首他弹唱的爵士名曲外,他近年执导或主演的作品《神秘河流》Mystic River与《登峰造击》One Million Dollar Baby也都由他自己配乐。还有,当一九九○年代末期全球因为《乐士浮生录》Buena Vista Social Club这部纪录片而刮起一阵旋风时,很多人都非常讶异这旋风的幕后推手居然是德国新浪潮大导演文.温德斯(Wim Wenders)——他那特殊的运镜功力把几个古巴人瑞级的乐手拍得活灵活现,仿佛可以让人联想到他们在过往的黄金岁月。

名导演与爵士乐之间的关系,似乎是诉说不尽的。

10部经典「爵士电影」作品

伍迪.艾伦《那个时代》Radio Days(1987

如果你喜欢摇摆大乐队爵士乐,也喜欢1930、40年代时美国的社会氛围,这部片绝不能错过。伍迪.艾伦负责口述旁白,但片中的犹太小男孩乔伊很明显就是他童年的化身。

克林伊斯威特《菜鸟帕克》Bird(1988)

描述咆勃萨克斯风大师查理.帕克备受种族、毒品等各种问题困扰的一生。「菜鸟」是咆勃爵士乐的开创者,这部电影呈现出一位爵士乐手为了进行艺术创作而付出的代价,以及大家对他的误解。

马丁.史柯西斯《纽约,纽约》New York, New York(1977

由劳勃.狄尼洛与歌舞片女王丽莎.明妮莉(Liza Minnelli)合作的音乐剧,叙述两人从认识到结婚以及离异的过程,把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社会拍得很真实,也呈现了摇摆爵士乐如何走向咆勃爵士乐的过程。

贝通.塔维尼耶《午夜情深》Round Midnight(1986

由咆勃爵士萨克斯风大师戴斯特.高登(Dexter Gordon)亲自演出,结果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提名。片中主角戴尔.透纳是融合了李斯特.杨(Lester Young)以及巴德.鲍威尔(Bud Powell)两位爵士大师生平的虚构角色。

《黑人奥菲斯》Black Orpheus(1959

巴沙诺瓦(Bossa nova)音乐可以说是巴西民谣、森巴舞曲与爵士乐结合后的新产物。《黑人奥菲斯》这部由法国人出资拍摄的巴西电影除了勇夺当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与坎城影展的金棕榈奖外,大量使用巴沙诺瓦音乐,至今仍然被视为音乐电影的经典之作。

《心灵访客》Finding Forrester2000

两位男主角一老一少,但却阴错阳差成为挚友,共同寻找友谊的意义与生命的真谛。电影中囊括了一切与黑人文化有关的主题,特别是篮球、棒球、小说、爵士乐等等。酷派小号大师迈尔斯.戴维士等人的音乐是这部片的重点,成为贯串全片各场景的重要元素。

史派克.李《爱情至上》Mo’ Better Blues(1990

主角是黑人男星丹佐.华盛顿,他饰演一位小号手,同时「劈」上了学校女老师与一位女歌手。有趣的是,片里面饰演萨克斯风手的卫斯里.史奈普老是想要跟丹佐.华盛顿争夺乐团老大的地位,或可让人联想到迈尔斯.戴维士与约翰.柯川两位大师同台演出时的紧张关系?

《心灵控诉》A Map of the World(1999

这部由雪歌妮‧薇佛与茱莉安‧摩尔主演的电影,由爵士吉他大师派特.麦席尼制作配乐。因为电影中故事背景是美国中部威斯康辛州,农场外一望无际的草原让人油然而生一股孤寂无助的感受,与派特.麦席尼充满浓厚民谣风的爵士配乐特别速配。

文‧温德斯《乐士浮生录》Buena Vista Social Club(1999

这是一个由温德斯与美国蓝调音乐、电影配乐大师莱‧库德(Ry Cooder)所共同进行的计划:他们到古巴哈瓦那去寻找一批五十年前红极一时的老乐手,藉著访谈与音乐表演来缅怀卡斯楚执政前的黄金岁月。电影推出后也掀起全球一阵古巴爵士乐的流行风潮。

路易‧马卢《死刑台与电梯》Ascenseur pour l'échafaud(1958

《死刑台与电梯》是法国新浪潮导演路易‧马卢(Louis Malle)的处女作。这部「黑色电影」(film noir)描写的是一个出轨妇女与情人谋杀亲夫的过程,全片针对犯罪者的心理历程与困境进行细腻的描绘。由于整部片的调性冷冽沉郁,导演找来当红的迈尔斯.戴维士担纲配乐工作,酷派爵士乐的音符是贯串整片剧情与场景的工具。

延伸阅读

《来自边缘的爵士演奏:爵士乐与美国电影》(1996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Krin Gabbard的作品,从文化评论角度探讨美国电影与爵士乐之间的关系,从美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手》开始谈起,焦点包括种族、性别等种种复杂的文化议题。

《电影中的爵士乐:银幕上的音乐家与音乐全纪录》(2004

作者Scott Yanow是专业音乐网站allmusic guide的资深乐评,书中所评论的包括电影、电视作品,纪录片、短片等等,完整纪录爵士乐与整个美国影视产业的关系。

《当电影遇上爵士》(2005

中文世界唯一一本以「爵士乐/电影」之关系为题材的书籍。章节以编年方式编排,从Big Band Swing讲到九○年代末期的古巴爵士风潮,并列出与该乐风有关的电影作品。

 

文字|陈荣彬 爵士乐评人。政大哲学系硕士,目前就读辅大比较文学研究所博士班,研究兴趣为「非裔美国作家的爵士文学」与「批评文学」。著有《当电影遇上爵士乐》一书。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