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搜尋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News藝訊
  • Preview演出
  • Feature專題
  • World國際
  • Columns專欄
  • People人物
  • Review評論
  • Focus話題
  • Choice生活
  • Video影音
  • Shop商品
  • Contents當期雜誌目錄
  • Shop商品
    1. Subscribe 數位全閱覽
    2. Magazine 雜誌
    3. Book 書籍
      1. 在兩廳院遇見大師
      2. 兩廳院創作全紀錄
      3. 表藝文摘
      4. 達人系列
      5. NSO發現系列
      6. NSO歌劇系列
      7. 特刊
      8. 年鑑
      9. 其它
    4. CD
      1. 兩廳院樂典
      2. 其他CD
    5. DVD
  • 廣告刊登
  • 聯絡我們
  • 會員專區
  • 繁體中文
  • 簡體中文

爵士樂

相關文章 70 篇
  • 腦海裡的旋律

    爵士、古典名家凱斯.傑瑞特的難題

    古典鋼琴家會把重點放在「如何演奏」:對他們來說,指法的選擇非常關鍵,因為這關乎他們是否能完美展演技術,將個人的詮釋做出極致表現。

    文字|楊馥如
    第340期 / 2021年07月號
  • 資深作曲家溫隆信也熱愛爵士,今年首度策劃「東區秋季國際爵士音樂節」。
    音樂

    東區秋季國際爵士音樂節 當客家遇上爵士 台北東區撞出新火花

    資深作曲家溫隆信,除了在古典樂界創作豐碩、備受尊崇,也是爵士樂的熱愛者。從早年就跨足流行、爵士創作的他,今年將自己出身的客家背景與爵士樂融合,策劃了第一屆的「東區秋季國際爵士音樂節」,國內外樂手以客家元素演唱、譜寫新作品,一連串沙龍音樂會、大師講座與大型音樂會,都將在台北東區各角落蓬勃發聲!

    文字|李秋玫、張震洲
    第323期 / 2019年11月號
  • 《擁有搖擺樂風的畫家:桑貝》
    藝@書

    插畫家的視角 畫出音樂夢

    雖然選擇畫畫是因為「因為得到一張紙和一枝鉛筆,比得到鋼琴容易。」知名的法國插畫家桑貝,卻是帶著一個音樂家的靈魂在作畫。童年時期他曾靠著收音機裡的音樂,帶他逃離現實世界,伴隨著他編織想像,日後這一切,就在他的畫筆下流洩出來,如同不間斷的音符

    文字|李秋玫
    第320期 / 2019年08月號
  • 藝@書

    《擁有搖擺樂風的畫家:桑貝》精選書摘

    筆觸輕靈、風格幽默又優雅的法國畫家桑貝(Jean-Jacques Semp),以超過四十部的圖文作品享譽全球,但事實上,他是個夢想成為鋼琴家的幽默畫家。在新作《擁有搖擺樂風的畫家:桑貝》中,透過與記者馬克.勒卡彭提耶(Marc Lecarpentier)的訪談,桑貝透露了自己對爵士樂的熱情,對德布西的喜愛,以及對雷.旺圖拉(Ray Ventura)樂隊的崇拜,這些人「拯救了他的生命」。 本刊特地轉載《擁有搖擺樂風的畫家:桑貝》一書中的精選文圖(2019年6月由新經典文化出版),邀讀者一同欣賞桑貝對他心愛音樂家的妙思與看法。

    文字|桑貝、尉遲秀
    第320期 / 2019年08月號
  • 陳若玗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旅美爵士鋼琴家陳若玗 野蠻與美麗,都是我

    從小在台灣長大、接受科班古典音樂教育、遠赴重洋在紐約就讀音樂名校這樣的人生,卻在碰上爵士樂後,轉了神奇的大彎陳若玗,這位在第一個在爵士樂國度發光發熱的台灣音樂家,在沉潛五年後發行了第四張專輯《野蠻的美麗》,自信大方地展現對爵士樂創作的想法,「我為什麼不能是一名在紐約演奏爵士樂的華人音樂家?我就是這樣的我,我可以狂野,也可以優雅。」

    文字|李欣恬、Mengling Hsieh
    第317期 / 2019年05月號
  • PAR表演藝術
    書城快訊

    書城快訊

    Nureyev Howard Brown 編輯 Phaidon Press 1993 出版 177頁/精裝 NT$1,248 誠品書店經銷 紐瑞耶夫是舞蹈界的一則傳奇,他光彩耀目的生涯吸引無數攝影師競相追逐,透過鏡頭紀錄他的舞作並捕捉瞬間的肢體美。本書蒐集二、三百幀佳作,書後附有紐瑞耶夫的生平簡歷及歷年作品中所擔任的角色。 Life Into Art Isadora Duncan and Her World Dore Duncan, Carol Pratl 及 Cynthia Splatt 編著 W. W. Norton 1993 出版 誠品書店經銷 198頁/精裝 NT$1,200 鄧肯,另外一則傳奇。她的名字總能惹起諸多聯想:美麗與優雅、激情而叛逆、勇氣和悲劇。本書的二百五十餘幀照片(其中有許多初次發表)及三篇文字素描應有助讀者穿過傳奇的煙霧,親近這位現代舞之母及女權主義的先驅。 編者之一Dore Duncan是鄧肯的姪孫女。 低音大提琴 徐四金(Patrick Sskind)著 彭意如譯 小知堂文化1994出版 87頁/平裝 NT$120 本書是德國作家Sskind於一九八〇年所完成的單人獨幕劇,藉由一位已逾而立之年的低音大提琴手於演出前喋喋不休的自語,傳達出作者所謂的「關於一個男人在一個小房間裡思考存在的問題」。至於這個男人的意念:在當晚音樂會裡大叫出他所暗戀的女子之姓名,其趣味不下於T. S. Eliot的詩作〈Prufrock的情歌〉。 Music and the Mind Anthony Storr著 Ballantine Books 1992出版 212頁/平裝 NT$330 誠品書店經銷 在所有藝術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20期 / 1994年06月號
  • PAR表演藝術
    CD小舖

    歲月的表情,薩克斯風低吟

    文字|傅慶堂
    第28期 / 1995年02月號
  • Blue Note是台北爵士迷的心靈補給重鎭。
    焦點

    一個爵士樂迷在台北

    文字|黎時潮、許斌
    第44期 / 1996年06月號
  • 電顫琴演奏家大井貴司
    音樂

    難得一見的爵士電鐵琴獨奏會 大井貴司 奏出清新爵士風

    活躍於美日兩地的日本演奏家大井貴司,是繼萊諾.漢普頓、米爾特.傑克森與鮑比.赫奇森之後具重量級的電顫琴演奏家,這次訪台也將與台灣新生代爵士鋼琴家許郁瑛一起演出,電顫琴的清脆與鋼琴的溫暖音色相互激盪,打造一場「非正統」的爵士音樂會。

    文字|游維如、甘丹藝術
    第284期 / 2016年08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即將上場

    暈眩爵士月

    繼十月份「登革熱戲劇節」後,蔡瑞月舞蹈館於十一月份策劃三種不同風格的爵士樂團演出,結合旅居台灣的國際與本土樂手精緻演出,爲向來繁忙的中山北路商業金融圈增添幾分輕鬆慵懶的爵士風情,帶動社區年輕朝氣。爾後每季亦將舉辦各種主題藝文活動,凝聚社區民衆的文化認同與關懷,希望能建立中山北路藝術特區的藝文風氣。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59期 / 1997年11月號
  • 一旦誠實地表現音樂,就宣吿你和什麼私人噴射機之類的豪華享受無緣了。庫恩如是說。
    焦點

    大西洋彼岸的爵士樂

    許多歐洲爵士樂手,或許知名度比不上美國同行,音樂上的成就卻毫不遜色,其中幾位佼佼者,甚至指點出嶄新的思考方向,回頭影響了美國爵士樂的發展。

    文字|蘇重
    第81期 / 1999年09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即將上場

    爵士歌手黛安娜.克瑞兒首度來台

    出生於英國哥倫比亞的納奈摩鎭,十七歲的黛安娜以高超的琴藝與歌聲,贏得溫哥華爵士音樂節的獎學金,也贏得爵士樂壇元老、著名貝斯手Ray Brown的靑睞,引領黛安娜正式走入了當代爵士樂壇。 一九九三年加拿大Just Time唱片公司爲黛安娜發行了第一張專輯Stepping Out,由John Clayton爲她跨刀助陣。一九九四年爵士唱片集團GRP旗下Impulse簽下她發行專輯Only Trust Your Heart,這次Ray Brown親自參與錄音,GRP總裁Tommy Lipuma爲她擔綱製作。另張專輯All for You是爲了向Nat King Cole三重奏樂團致敬的專輯,與吉它手Russell Malone及貝斯手Pal Keller共同錄製的CD,賣出三十萬張的佳績,並獲得九六年葛萊美獎最佳爵士女歌手的提名。一九九七年Love Scenes也再度入圍葛萊美獎。一九九九年黛安娜.克瑞兒發行了When I Look in Your Eyers,特別收錄電影《迫切的任務》的片尾曲,並問鼎年度排行榜總冠軍爵士專輯。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83期 / 1999年11月號
  • PAR表演藝術
    即將上場

    蘿拉費琪演唱會

    從小就全家隨父親旅居於南美洲烏拉圭的蘿拉費琪(Laura Fygi)是第一位打入美國吿示排雜誌爵士樂排行榜的荷蘭歌手。 羅拉費琪在台共發行五張專輯,尤其在《秋水伊人》專輯中邀請到法國電影配樂作曲家米榭勒格航(Michel Legrand)爲她編製新專輯。此次來台偕同其專屬樂團,從拉丁爵士情調到電影主題曲,涵蓋拉丁、古典和藍調的多重唱腔。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83期 / 1999年11月號
  • 李敬子
    即將上場

    日本爵士樂歌手李敬子首度來台

    日本首席爵士女伶李敬子(Keiko Lee),是爵士樂壇中鮮少出現的亞裔傑出歌手。在Keiko的醇美歌聲中,包窩著Nina Simone的高難度技巧表現,以及Susan-na McCorckle輕柔揮灑濃情的特質。 一九九七年,她前往香港著名的爵士酒吧five-night club演出,並受邀參與北京的爵士音樂節,李敬子傑出的唱功與美妙的歌聲,贏得當地樂評與樂迷的喝采。同年她更獲得Swing Journal選爲「年度最佳新進藝人」,並蟬聯兩屆(1997、1998)「日本最佳爵士女藝人」第一名的頭銜。 一九九九年四月,台灣亦與世界同步發行Keiko的專輯What A Wonde-rful World!。 此次演出陣容除了Keiko本人之外,還有一組四人爵士樂團,包括鼓、bass、吉他與鋼琴手,同時也邀請薩克斯風手高培華擔任特別來賓。

    文字|本刊編輯部、巴黎國際傳播
    第88期 / 2000年04月號
  • 楊乃璇
    專題

    楊乃璇 搖擺靈魂 自在起舞

    陪著編舞家楊乃璇長大的,不是兒歌,是搖擺即興的爵士樂,從小跟著搖擺哼唱,成了她最深刻的身體記憶;因為戀愛的酸甜苦辣,也在爵士女伶的曼妙聲嗓中找到靈魂的共鳴。自在即興的爵士精神影響楊乃璇編舞態度及對動作的要求,技術當然重要但不要硬背,身體夠自在表演就不做作。她也從爵士女伶身上體會到女人自在之美,「爵士或靈魂歌手通常不是偶像外貌,但她們在台上這麼有自信、這麼好看。」「她們都很知道自己是誰。」

    文字|陶維均、許斌
    第279期 / 2016年03月號
  • 希利雅合唱團
    音樂

    楊.葛巴瑞克&希利雅合唱團音樂會

    楊.葛巴瑞克(Jan Garbarek)是來自挪威的薩克斯風音樂家,他自六〇年代出道至今,已成爲歐洲爵士樂界的大師級人物,七〇年代起便與世界各地的頂尖民族樂手合作,冷冽疏離的薩克斯風音調,融合巴基斯坦、黎巴嫩、巴西等地的民族音樂,創作出張張精采的融合爵士(Fusion)佳作 。 九〇年代葛氏開始與來自英國的人聲團體「希利雅合唱團」(The Hilliard Ensemble)合作,該團擅長演唱文藝復興與巴洛克時期的古樂曲調,搭配葛氏的薩克斯風即興穿梭其中,加上音場控制的變換反射,營造出仿如教堂優雅聖潔的聖樂,也使得他們合作的幾張專輯不但受到世界各地音樂獎項的推崇,更在全世界拿下百萬張以上的銷售量,將是國內愛樂者難得的聆聽經驗。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10期 / 2002年02月號
  • 《不如這樣吧Blue John》透過樂音探討溝通的可能與不可能。
    戲劇

    脫口秀、爵士樂互Jam 《不如這樣吧Blue John》 訴說都會寂寞

    1911劇團新作《不如這樣吧Blue John》搬演編劇馮勃棣○九年台北文學獎評審獎作品,故事從一個脫口秀演員遇上薩克斯風手說起。舞台上爵士樂手與脫口秀演員對話,樂聲不只是樂聲,更是某種語言的變形,探討溝通的可能與不可能。

    文字|廖俊逞、1911劇團
    第274期 / 2015年10月號
  • 爵士女伶黛安‧瑞芙
    音樂新訊

    黛安‧瑞芙唱出爵士的「靈魂」

    文字|廖俊逞
    第145期 / 2005年01月號
  • 薩克斯風手董舜文
    音樂新訊

    薩克斯風手董舜文的第一次 「似董非董」爵士音樂會

    文字|廖俊逞
    第153期 / 2005年09月號
  • 《當電影遇上爵士》
    藝視窗 News

    《當電影遇上爵士》出版 陳榮彬用電影重寫爵士樂史

    與電影具有最深厚淵源的,是哪一種音樂類型?答案是:「爵士樂。」高談文化最近出版《當電影遇上爵士》,由資深爵士樂迷陳榮彬執筆,透過不同類型的 電影,重新「改寫」或者「詮釋」爵士樂的歷史。這本書以獨立的電影為單位,但排列的邏輯則是按照爵士樂的歷史發展,每一種爵士樂的類型會提及三、四部電 影,作者希望讀者可以將這本書當作「爵士電影院」,透過電影來了解爵士樂的內涵,讓閱讀跟聽爵士樂,都成為一種輕鬆的生活方式。(廖俊逞) 樂評人焦元溥出書三大冊,勾勒出二十世紀演奏風格變遷 樂 評人焦元溥集結十餘年來所發表的樂評文章精華,於七月出版《經典CD縱橫觀系列》新書,共分為三大冊,主題分別為:「歷史進展與詮釋變化」、「典型影響與 典型轉移」、「樂曲解析與學派特性」,詳細勾勒出二十世紀演奏風格變遷的過程,是華文世界第一部呈現音樂詮釋史觀的版本比較專著。 甫 取得美國佛萊契爾學院(The Fletcher School)法律外交碩士的焦元溥,今年才二十七歲,他自十五歲起發表樂評、論述與散文於《表演藝術》、《古典音樂雜誌》、《CD購買指南》、《聯合 報》、《自由時報》等平面媒體;內容涵蓋音樂作品分析、詮釋討論、鋼琴演奏技巧解析、音樂家訪問、國際鋼琴大賽報導與文學創作,發表過的樂評字數已逾一百 二十萬字。(鄭淑瑩) 《唐美雲胭脂紅》出版,書寫唐美雲梨園人生 繼去年在國家 戲劇院推出年度大戲《無情遊》的唐美雲歌仔戲團,今年九月又在國家戲劇院推出《人間盜》,每年一部公演的慣例不曾間斷,今年已是第七個年頭了。歌仔戲小生 唐美雲自小生長在歌仔戲世家,父親蔣武童是「戲狀元」,與布袋戲大師李天祿是結拜兄弟,母親唐冰森是著名小旦;她的表演訓練紮實,經歷過歌仔戲由盛而衰的 時代,在奔波四地的野台戲生涯裡,除了要面對現實的經濟問題外,也要裡頭的夾縫中求得舞台藝術的綻放。新書《唐美雲胭脂紅》,由唐美雲口述,陳艷秋撰 寫,收錄許多劇照與生活照,描寫歌仔戲由極盛到極衰的時代以及唐美雲梨園生涯的點點滴滴。(田國平) 雲門舞集「2006年流浪者計畫」即日起徵件

    文字|本刊編輯部
    第152期 / 2005年08月號
1234下一頁
PAR 表演藝術雜誌
  • 關於我們
  • 聯絡我們
  • 廣告刊登
  •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
  • 國家兩廳院
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PAR表演藝術》版權所有
©2022 Performing arts redefin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提供相關演出資訊,如有異動應以主辦單位公告為準。
服務條款 | 隱私權聲明 | 著作權聲明

本網站使用 cookies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 cookies 分析技術。 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以及相關政策更新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與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