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剧场中达到「马格利特式的创作」?郭文泰说,比起平面绘画,剧场能做的事情其实多得多:「你可以让嗅觉、听觉……更多感官的东西进来,比方一个很罗曼蒂克的场景,却有肉烧焦的味道,或是一个美丽的画面却掺杂暴力……运用不同的感官,我们可以延续马格利特的概念做很多实验。」
《变成云的男人》
10/5〜7 7:30pm
10/7〜8 2:30pm
台北敦南诚品B2艺文空间
INFO 02-27755977
画家小档案
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1989-1967)
▲比利时超写实画家,擅长以画作表达哲学性的思考,瓦解常人对于内/外、真实/虚构、自然/再现等思维模式。
▲母亲在他青年时溺水身亡,马格利特并亲眼见到母亲被捞起时睡衣遮蔽脸孔的样子,这个景象不断出现在他日后的作品中,但他刻意避免让作品落入心理分析的窠臼中,而以各种精密计算描绘出他对于主观与客观、科学与诗意的种种超乎常理的辩证。
▲他曾说:「我以发现物件可能永远不被注意的方式来呈现」,印证了马格利特独特的并置手法与想像来源。
人身鱼尾的生物横卧在海滩之上、冒著蒸气的火车穿墙驶出、巨大的卵石在半空浮动、面对镜子的男人,镜中呈现的竟是他的背影……在画家马格利特笔下,事物以违背常理的方式展现在我们眼前,令人著迷也隐隐不安。
召唤悖常的、暧昧的世界
在剧场导演郭文泰眼中,马格利特是一个很厉害的魔术师:「其实他的绘画技法并不特别,特别的是他用拼接、并置,让两个日常的、无关的东西聚合成一个全新的事物,而这个新的东西我们在现实中不会看见,它让我们感到陌生、危险,就像走到悬崖边好像快坠下去……这种暧昧的感觉,是最有力量的」。因而此次虽以马格利特为题,郭文泰并不打算在剧场中再现其画作,而是用马格利特创造超现实的同一种魔法、幻技,召唤出他画中那个悖常的、暧昧的世界。
如何在剧场中达到「马格利特式的创作」?郭文泰说,比起平面绘画,剧场能做的事情其实多得多:「你可以让嗅觉、听觉……更多感官的东西进来,比方一个很罗曼蒂克的场景,却有肉烧焦的味道,或是一个美丽的画面却掺杂暴力……运用不同的感官,我们可以延续马格利特的概念做很多实验。」
在《变成云的男人》中,郭文泰和录像艺术家毛牛一同擘画马格利特的超现实世界:「我是去年在台新艺术奖入围作品展看到毛牛的作品。他拍一群小孩,用一些细微的变化去营造不同的感觉,可能只是张眼、眨眼,就影响整体画面的感觉,变成另外一件事情。那非常吸引我。虽然小孩坐在平常的娃娃车里,但那种因为时空感的变化形成的奇特氛围,已经是『另一个世界』。」
影像和偶,魔幻成真的重要推手
比起郭文泰著重「翻译」马格利特的创作观,毛牛注意的是画家和母亲的关系:「他母亲溺水而死对他造成很大的影响,在他作品中常出现盖白布的人和不平静的水面,反映出他对亲情的纠缠、对身体的感觉,这些都跟我的个人经验类似,会让我联想到自己和母亲互相拉扯的关系。」融合自己的情感记忆和对马格利特作品的观察,毛牛目前构想出的一组录像画面,是不间断的水滴声,就像各种人际关系,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时时刻刻中。
除了毛牛的录像装置,郭文泰也邀请石佩玉担任人偶制作与演出:「毛牛跟佩玉的加入,是推动魔幻成真的重要推手――影像和偶人,可以轻易做到人无法做到的事情,比如头被砍掉、比如让人幻化为鸟飞行在空中……」马格利特的「并置」观念不仅是郭文泰创作的形式,也是他这次和其他艺术家合作的原则:「我们交换对马格利特的看法、对他作品的感觉,但不干涉彼此如何发展作品;即使其他艺术家选择用比较写实或符合逻辑的形式进行,当这些共同环绕著马格利特的创作并置,会不会呈现出什么超写实的东西?这也是我们在过程中不断摸索的。」
一扇通往未知的门
郭文泰描述这次在创作剧本时不断思索的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在舞台上看到一扇门,我们会预期必定有人打开他或经过他,但一扇门除了他原有的功能,还能发生什么事?我们有没有可能将门变成某种不同而危险的东西,因而在下一次转开门把时,你会有一瞬间犹豫著,这扇门、或门后的世界将发生什么?」一扇未知的、通往异世界的门,或许正是他心目中「剧场」的意义所在。
导演说话
马格利特,在真相与想像之间
文字 郭文泰
究竟那是多久以前的事了?你在沙滩上堆砌一座城堡,想像自己是那遥远世界里的国王或皇后?或是缩在硬纸箱里、深信自己正驾驶著太空船或汽车?还记得你最后一次做梦是什么时候的事?
当我们还小时,世界就和我们那丰富的想像力所编织出的画面一般,梦想不会有逻辑的限制。正如同马格利特那奇特的绘画,透过悬浮在空中的巨石、冒出壁炉里的蒸汽火车、占满整个卧室的巨大青苹果,我们得以重回这种无限可能的状态。马格利特以他那从壁纸制造厂学来、平淡枯燥的绘画技巧,怂恿人们相信那个看似不可能的世界或许是存在的。就像是记录事实一般,马格利特画中那各自分开的物件,始终保留著那表象的真实;然而正是在这二个各自真实的并置里、在这处于不寻常关连的物件配置里,马格利特以一种充满神秘危险的意味填满整张画布,同时也吸引、震慑著我们。于是,我们陷入了介于真相与想像之间的裂缝,并在未知的乱流中晕眩。
在“The Therapist”这幅画里,一位老人安静悠闲地坐在海边,但马格利特用鸟笼取代了老人的身体,使得平静的情景变成复杂难解,平凡的意象转而成为一种超现实的梦幻景象,所有表面上的不可能与意外的熟悉皆让人吃惊不已。难道,我们不曾凝视摆放在内心的牢笼那深沈的阴暗吗?难道,我们不曾感受到内心深处一双羽翼的轻微拍动吗?
醒醒吧……
视觉艺术家发言
失眠夜,与马格利特的梦为伴
文字 曾御钦(毛牛)
很好,我被这英文翻成中文有四个字的家伙,搞得好几个晚上我都感觉有鱼在我身边黏腻著我,然后我脖子很紧,一直见到有戴帽子的家伙在我面前晃来晃去,甚至好像有猥亵动作的嫌疑,马格利特,我真的不是很关心他到底出身在啥年代他到底跟超现实有多伟大的关系,我倒是很喜欢他把脸很严肃毁掉然后在身后窃笑的姿态,会痒痒的但有点爽到。
他对母亲的姿态有种无法自拔迷恋或是毁灭或是讨厌他自己身体,那让一切乾净到却又想严肃说但他是想要很诙谐的。
一幅画,嗯,一幅画,他的世界很完整很难分割吧,蒙面的女子宁静的海,但我怎么去选总觉得有个小窃笑声一直隐隐从画的背后流出,这男子去跟你自己的鱼说话吧,或是你另外一位鸟动物朋友,我开始烦了,我要睡觉,反正你有海有女子有身体还有一顶帽子,你可以去旅行了,你在自己世界太自在了,要去旅行让场景会晃动会流动到你或是寻找你毁掉的那一张皮上的毛细孔,我不由自主地在每天晚上梦见他的世界,海边漫步但都没有海风,但会忽然一阵怪风但刮不起任何东西,就只是一阵风,吹过,我也无法因为风而被惊醒,只记得一个穿著西装的鱼扭来扭去的,我很想询问那条鱼有关旅游指南的索取以及路径的选择,但他扭得很别扭我好烦我好想醒来反正睡不好我很想醒来,不然我脖子又要痛了,嗯这鱼怎么那么大啊!
郭文泰(Craig Quintero)小档案
▲美国西北大学表演研究博士,河床剧团艺术总监及驻团导演。
▲以冷冽而严谨的导演手法,树立宁静优雅且意象丰饶的超写实风格,同时强调将五感置入剧场中,为观众带来直接的感官冲击。
▲近年编导作品包括:《爆米香》、《罗伯威尔森的生平时代》、《美丽的莎士比亚》等。
▲曾策划「第一届波士顿台湾实验剧场节」、2003年诚品戏剧节「一个舞台,四出戏」。此外,郭文泰也任教于实践大学媒体传达设计系及研究所,最近的课堂作业就是让学生以马格利特的画作发想,创作动画短片。
曾御钦(毛牛)小档案
▲录像创作者,现就读国立台北艺术大学科技艺术研究所,擅长运用影像叙述心理的情感、以及细腻的身体张力。
▲2002年第一部实验电影《那时的投射与反映》获得金马数位影像竞赛优选;2004年则以《有谁听见了》系列获得台北美术奖奖首选。
▲作品曾发表于C02、C04前卫文件展、「夜视台北」录像艺术展、日本福冈双年展等联展活动,2005年则推出个展「毛牛」,并获第四届台新艺术奖的视觉艺术类入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