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泰
-
戲劇 重新想像馬戲身體
《夢與陰影》 帶著觀眾一起離地飛行
向來以「意象劇場」作為創作美學的河床劇團,於成立25周年的今年,聯手近年來多方嘗試與不同導演工作、在當代馬戲領域企圖另闢蹊徑的FOCA福爾摩沙馬戲團(後簡稱FOCA),將在TIFA首度合作推出《夢與陰影》。 河床劇團歷來的作品,均以遊走於視覺藝術及表演藝術的界線著稱,更不斷藉由不同演出形式及觀演關係,以強烈的視覺意象,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衝擊。在2021秋天藝術節,河床劇團首次登上國家戲劇院的大舞台,且少見地以歷史上真實事件出發的《被遺忘的》。團隊使用舞台空間的手法及大型裝置,並未因為鏡框式舞台形式而造成感受上的疏離,反而令人驚喜於河床劇團即便在傳統形式的大舞台演出,仍帶給觀眾強大的渲染力。 FOCA近年來也進行了許多不同形式的跨界實驗,推出的「跨界三部曲」均頗受好評,2022年更與導演王嘉明與拉縴人男聲合唱團聯手,打造出意想不到的馬戲、合唱與戲劇的跨界作品《達文西的notebook》。本次與河床劇團合作,FOCA藝術總監、也是《夢與陰影》的副導演李宗軒說,接到這個合作的邀請,簡直像是玩寶可夢(Pokmon GO)又抓到一隻稀有怪物一般,雀躍不已。
-
挑戰邊界
給鳥人的安魂曲:夢遊11年的終站
或許是它的撤展來得太突然,使這件雕塑的消失在媒體上引起了騷動。也或許是,撤展時間正好落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已被徹底顛覆的疫情期間;又或者,在這麼多年後,我們已經習慣了成長中有鳥頭朋友的陪伴,我們期待在拐過轉角時看見她,而她卻在我們無法說再見的情況下消失了。
-
兩廳院櫥窗 Hot at NTCH NTCH Salon 劇院沙龍:劇場.議場—「思辨機構」系列講座摘要
機構體系下的創作生產(二)
「思辨機構」系列講座的第二場仍以「機構體系下的創作生產」,邀請四位劇場中生代導演黎煥雄、周慧玲、王榮裕與郭文泰與會座談。他們都從小劇場開始自身的創作生涯,一路親身經歷台灣表演藝術環境的發展變遷,也與國家場館進行過不少合作;趁此機會,4位導演分享了他們對國家場館發展迄今的觀察,也提出他們對場館與藝術家合作過程的期待。
-
看戲不忘電影
一首給表演藝術的影像情歌
剛開始時,黃明川其實先找了表演藝術領域,卻連續被兩個團體拒絕,之後接觸視覺藝術圈,卻得到藝術家熱情的擁抱,因此他才轉往視覺藝術領域。這答案對我而言並不意外,那個年代,許多表演藝術家認為他們的作品是立體存在於在舞台與時間上,無法以影像的平面與語言再現,更不適合剪接的斷章取義。我尊重這樣的想法,但時代在變,這麼多年過去了,表演藝術留下什麼?只存在少數觀眾的回憶中嗎?
-
特別企畫 Feature 創作現場
郭文泰X周東彥 挑戰神秘的「之間」
郭文泰與周東彥,河床劇團與狠劇場,兩組近期在表演藝術國際新聞與科技跨界裡常出現的名字。前者以詩意與夢境的小劇場起家,作品走向大劇院的同時,也在虛擬實境的國度打造出亦真亦幻、震懾人心的場景;後者持續在多媒體劇場與視覺藝術領域進行各種實驗,挑戰藝術與科技的邊界。 兩位創作者在作品中不斷地跨疆越界,現實生活裡也帶著XR作品走向國際舞台,為台灣帶來國際關注與聲量。作為劇場創作者踏入XR領域的先驅,本次邀請兩位聊聊XR在劇場的現狀與未來。 Q:兩位是怎麼認識的?對彼此作品的印象是什麼? 周東彥(簡稱周):我們之前同時有作品在北美館《社交場》展出,但時間剛好錯開,沒有太多交集。真正的認識是因為素伶(河床劇團團長)找我聊有關VR拍攝的事。 郭文泰(簡稱郭):我第一次看東彥的作品是疫情的時候,他在實驗劇場玩了很多劇場的可能性,大家都在聊,那時就覺得他是一個很大膽的創作者。後來在Funique(註1)辦公室看他的作品《霧中》,我覺得很酷,只是在很多人的辦公室看會有點尷尬,我在頭盔裡看到的畫面都會呈現在螢幕上,直接看那些裸體好像不對,不看也不對。 Q:是在什麼樣的契機之下,開始使用VR作為創作媒材? 周:我是受邀參與的。之前《光年紀事》使用人跟空間的3D掃描在浮空投影上,花了很長的時間研究,想想竟然已經是8、9年前的事了!高雄電影節也在那時開始投資、邀約相關創作者,原本是邀短片跟長片的導演,包含徐漢強等人,也問我想不想把《光年紀事》做成VR。那時我對VR只有片段印象,沒有真的知道要拿來幹嘛,就買了最便宜的設備,開始看一些作品,想說可以來做點什麼。 郭:河床劇團從2011年開始做「開房間計劃」,觀眾反應很好,陸續做了10個不同的演出,這對觀眾跟團隊來說都是很棒的經驗,可是製作面很難繼續走下去。那時候覺得如果可以來試試看VR,會怎麼樣? 我對VR不熟,就找了
-
河床劇團VR作品《彩虹彼端》入圍紐約翠貝卡影展
極具國際影響力的紐約翠貝卡影展公布沉浸式競賽入圍名單,河床劇團的《彩虹彼端》獲得提名。翠貝卡影展是由影星勞勃狄尼洛等人於2002年創立,為了振興911事件後的曼哈頓翠貝卡區,如今成為美國重要的影展之一。
-
在威尼斯影展「開房間」 河床劇團VR《遺留》入圍沉浸式內容競賽
威尼斯影展日前公布「沉浸式內容單元」入圍名單,其中備受矚目的是由現代劇場跨界VR360的河床劇團,導演郭文泰首度執導VR作品《遺留》,展現出他耕耘表演藝術及視覺藝術多年的創作功力,一舉獲得國際影展的肯定。《遺留》是河床劇團將其著名的沉浸式劇場「開房間計劃」轉化為虛擬實境的第一部作品。
-
跨界對談 郭文泰X蘇匯宇
搭建通道,讓觀眾前往他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郭文泰與蘇匯宇,兩個穿梭在劇院、美術館與各色展演場的名字,從影像、實體演出到展示,各有創作媒材與風格,有時並肩攜手,有時各自打拼,無論是工作或生活上,都是相互陪伴靈感演進的夥伴。 2021年兩廳院秋天藝術節《被遺忘的》為郭文泰創立的河床劇團首次登入國家戲劇院大舞台,同樣由蘇匯宇擔綱影像設計,合力經營起與展場、中小型劇場或電影院不同的觀演關係。這回,我們邀請兩位分別從美國、台灣進行遠端共話,在總忍不住想開彼此玩笑的話語中,嗅得到多年來合作無間、韌性充滿的同道情誼。
-
戲劇 翻轉制式想像的意象劇場
《無眠夜的微光》 從電影音樂打開奇幻之門
早在廿年前便開始實驗觀演關係與劇場形式的河床劇團,習於翻轉制式規則的導演郭文泰持續挑戰自己,即將演出的《無眠夜的微光》將往往最晚加入電影工業製作流程的電影配樂,作為創作開端;並選擇電影《星際效應》轉譯抗爭的精神與感受,在劇場裡打開我們對更多可能的想像。
-
即將上場 Preview 河床劇團《開房間計劃—徹夜未眠》
夜半時分 一場魔幻旅程
稀少的觀眾人數、獨有的劇場體驗,讓開房間系列就像劇場界的都市傳說,一條看不見、但藝術能量驚人豐沛的地下暗流。今年這條暗流將流至台南的老爺行旅,《開房間計劃徹夜未眠》全程卅分鐘的旅程,將在凌晨一點卅分開放第一位住客check in,引領著你在夜空中飛向傳說中的Neverland。
-
企畫特輯 Special
成為草間彌生:論《千圈の旅》的多重性
這五個場景之間的關係既是五個帶有某種銜接、跳躍及溶解等意義的鏡頭,也是五種蒙太奇。由此,這齣講述日本藝術家草間彌生的生命和藝術的演出,是郭文泰與何采柔調度、裁切及詮釋下的某種產物。進一步地說,關於這五個生命片段,可以是草間彌生的藝術與精神、創作與創傷之間難以分割的影像史。無關線性敘述,五個場景時空錯置地呈顯了藝術家的內在糾葛、被圓點和網紋魘住的觀視,乃至瀕臨死亡脅迫的暗影。
-
編輯精選 PAR Choice
為台北定影 讓青春停駐
《停格》由臺北藝術節策展人耿一偉指定命題,邀請河床劇團與中山女中共同創作,用戲劇為台北留下記錄。導演郭文泰從英國攝影師邁布里奇的動態攝影創作得到靈感,與入選的六七位中山女高學生展開工作,讓她們透過微觀方式觀看生活周遭。郭文泰希望透過不同的創作模式和劇場語言,創造腦袋無法直接反應、閱讀或解釋的意象,提供一個停頓的時空。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劇場寶貝訓練師之一
郭文泰 親密距離中,用全身感受
「河床劇團」以強烈詩意的視覺美學著名,作品語言分量不多,但空間裡的視覺、聽覺,甚至嗅覺就是文本,早在台灣劇場留下不可抹滅的印記。近年劇團開出新路線,從在旅館演出的《開房間》到美術館系列展演,顛覆過往一場戲演給一群觀眾的觀演模式,改為一次只演給一個觀眾看,甚至演出場館裡就只有觀眾與演員兩人,「劇團一九九八年成立,從空間很小的『差事小劇場』到敦南誠品劇場再到兩廳院大廳演出給一、兩千人看,好像愈來愈成功,但作品卻離觀眾愈遠,很想回到從前幾乎可以看到觀眾眼神的親密互動。」團長郭文泰說,「當時,我跟製作人說,要不要做只演給幾個觀眾看的戲?她先是笑我說一定會賠錢,然後就列出飯店名單開始談,一家家被拒絕直到遇見『八方美學』。」 用整個身體,去感覺戲 郭文泰大學時有位老師叫Marilyn Arsem,她同時也是優秀的表演藝術家,對郭文泰影響甚深,「她曾在波士頓附近森林做過一場演出。天快黑了還下著雪,司機開車把你載到森林入口只看到地上一條紅線往森林延伸,就你一位觀眾,要不要沿著紅線走進去、看她演出?雖然我當年沒看太多她的演出但聽她說了不少,影響很大。」郭文泰希望觀眾不要只用眼睛而用整個身體去感覺戲,觀演一對一更能強化、放大戲劇效果,「當距離親密時很多表演無法假裝,對表演者和觀眾挑戰都很大。一般觀眾看到不喜歡的戲可以睡覺可以玩手機,但一對一的責任和參與感都會變高,覺得所有事情都只為你一人發生。」今年,劇團在台南改版重製《開房間》,十三個演員對一個觀眾,可以吃、喝、玩、躺用各種方式感覺戲,盡量玩滿各種互動、觸碰和體驗的可能。 「我們在國美館十二分鐘的演出《More Than This》,觀眾從廿到六十歲都有,每場都好多人哭,奇怪,我們的戲也沒人得癌症沒人死掉,怎麼會哭?一般去美術館很少看作品看到哭吧!但『開房間』真的有觀眾留下小瀑布,」郭文泰認為當觀演距離拉近、佐以夢幻詩意的場景設計,一些難以言喻的時刻逼你得面對己心深處的秘密,哭很自然。郭文泰認為重點不是作品本身,而應當折射回觀眾身上,「是通往觀眾心底世界的入口。」「當然,觀眾哭不表示作品好看,但我相信他們心中絕對有Something happened。當觀眾只有你一人、看完無法和朋友分享、討論、分析的時候,因為經驗只屬於你,一生只有一次,不能逃避,
-
即將上場 Preview 河床劇團《夢見大衛林區》
超寫實電影入戲 觸動思考的劇場夢境
影像風格獨特強烈的美國電影導演大衛.林區,以其蒙太奇式超現實的風格享譽影壇,甚至出現「林區式」的風格形容詞。一樣擅長在劇場中塑造超現實景觀的河床劇團,將在新作《夢見大衛林區》中,以這位當代影壇最重要的電影導演為意象核心,導演郭文泰邀請影像設計曾御欽、音樂設計柯智豪合作,大衛.林區的影像夢境將如何在劇場呈現?不能言傳,觀者只能眼見為憑。
-
回想與回響 Echo
哀傷的劇場巫師
也許,《千圈の旅》至終真正所探討的,還是生命與死亡間,永遠輪迴不斷的關係。郭文泰像個哀傷的孩子,在洞悉死亡必將是生命的歸處時,堅持玩起了自己的永恆遊戲,他以一個劇場裡的巫師身分出現,將死亡與生命遊戲般地斷然分開,因此讓信念與愛得以在其間迴繞不滅。
-
聚光燈下 In the Spotlight 舞台設計暨劇場導演
何采柔 營造「曖昧」 戲玩空間
出身視覺藝術的何采柔,因緣際會踏入劇場領域,從舞台繪景/設計到劇場導演,她的戲劇作品長於打造極具影像感的劇場空間,在曖昧中為觀眾在戲與現實之間創造距離。十一月她將與郭文泰聯合執導演出《千圈の旅》,向草間彌生這位亞洲最具知名度的女性藝術家致敬。
-
藝活誌 Behind Curtain
郭文泰 作戲,走進觀眾的生命
河床劇場導演郭文泰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一九九二年來台後,不知不覺也跟著台灣化了。他說話有台灣腔的「欸~」,喜歡吃台式蛋餅,讀夏宇的詩,看民間八家將廟會。只是,他依舊不習慣台灣的熱,躲進星巴克成為他避暑的方式之一。 他的劇團堅持「手工」打造,舞台道具是靠自己DIY完成,因為唯有動手自己做,才會拉進演員與空間的關係。他還更進一步期許自己的戲能走入觀眾的生命裡,在他們的生命裡,慢慢地發酵。
-
演出評論 Review
商務旅館裡的佛洛依德
郭文泰好比佛洛依德,讓人跌入像夢境一般邏輯不連貫的意象裡,在直接引發生理反應的症候裡,挖掘埋藏在體內深處的那個真實的自我。可是,那個自我會不會正像不留人跡的商務旅館一樣,是個空的容器?
-
柏林
想像國際偶劇節 河床劇團受邀演出《夢遊》
德國「想像國際偶劇節」是歐洲最負盛名的物件偶劇戲劇節之一,受邀節目涵蓋了當代偶劇創作的光譜,包括偶戲、物件劇場及意象劇場。因為前年在亞維儂off藝術節的演出,河床劇團被想像國際偶劇節的策展人相中,今年即受邀至德國,於三月中下旬的藝術節中,演出《夢遊》一劇。
-
特別企畫(二) Feature
一個觀眾一間房 私密經驗極致發揮
旅館客房的本質和劇場極相似,朝生暮死,每個晚上扮演旅客的演員,走進房間,上演著一幕幕的人生戲碼,只是少了觀眾。這一次,旅館客房為你而開,郭文泰策劃的小型藝術節「開房間」,邀來詩人鴻鴻、新生代導演賴志成、視覺藝術家何采柔,四位創作者共同以一間旅館客房為發想,每一場四十五分鐘的演出僅限一位觀眾觀賞,每位觀眾都將擁有一個量身打造、「一生一次」的獨特觀賞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