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戏魅力无法档!不只在帐篷里或剧场中以魔幻场景让人目瞪口呆,也奔上街头以精巧道具、炫丽烟火让街头变成神话世界。新马戏的无敌吸引力,从布拉格、哥本哈根等大城市接续推出新马戏艺术节,可以看出新马戏已经成为城市形象的超级代言人。
近年来新马戏势力锐不可当,还成为各大城市创意文化行销的一部分。例如今年在欧洲就有三个新马戏的艺术节,分别在布拉格、哥本哈根与赫尔辛基举行。这些演出不但活络了城市气氛(这是马戏作为庶民艺术的特质),也频频跨界与剧场、舞蹈等表演艺术结合(这是新马戏发展的另一项倾向)。
布拉格新马戏艺术节,巨型螳螂让气氛超HIGH
布拉格的新马戏艺术节,于八月二十一至九月三号在Letná Sady公园登场。这个公园位于市区北边的一块丘陵上,长期以来,此处就是武士格斗、骑马比赛等市民节庆活动的举行地点。一九九八年,曾获法国国家马戏大奖(Grand Prix Nationale du Cirque)的Johann Le Guillerm,受到他老师、捷克默剧大师图尔巴(Ctibor Turba)的邀请,来到Letna Sady演出,也让此地逐渐成为新马戏的最佳扎营处。Johann Le Guillerm所带领的「这里马戏团」(Cirque Ici),是一个单人马戏团,除了他独挑大梁外,还有四个爵士乐手负责伴奏。「这里马戏团」如同我们所知道的新马戏,现场没有任何动物,只有类似珍奇异兽的机器装置,例如无动力装置却会自动行走的脚踏车等(这可算是驯化未来动物吧)。
此番布拉格新马戏节邀请来的团体,包括西班牙的Escarlata Circus,三个来自法国的团体Cirque Trottola、 Malabar与Cahin Caha - Gurko,以及几个捷克本地的新马戏团。法国Malabar剧团八月二十四号现身在布拉格旧城广场,可说掀起一片高潮,因为现场一个高六公尺的巨型螳螂,加上现场踩高跷与烟火秀,把广场气氛带到最高潮。
这种结合机器与人力操纵的大型偶,可说是近年新马戏的特色之一。像今年五月初,伦敦市中心出现了十公尺以上的苏丹大象(造型与尺寸看起来有点与电影《魔戒 III》里差不多),还有高达五公尺的傀儡女孩。他们的出现,让看到此景的伦敦市民与观光客都High到不行。负责此次演出的团体,是来自法国的Company Royal de Luxe。
来自街头的新马戏,在街头挥洒创意
其实街头表演作为新马戏的变相呈现,主要是新马戏的许多元素也从街头表演撷取(像抛球、踩高跷、吞剑等都是马戏与街头艺术共享的演出内容)。想当年,太阳马戏团几位创始人也是从蒙特娄的广场崛起,而成立于一九八八年,英国全女子的「剥猫皮马戏团」(Skinning the Cat),最擅长的就是户外高空飞人与爬绳索的演出。
静下心来想想,其实circus这个字的本意,是指圆形广场,用法源自Circus Maxiums(罗马竞技场)。至于为何会翻成马戏,是因为十八世纪下半马戏团在英国崛起时,马术演出是主要噱头。当这些团体到中国演出时,人们就将他们称之为马戏,所以一八六六年就有文字记录道:「夜驰观马戏,女郎十五六人,演各战阵,均能于马上跳跃驰骤,巧捷异常。」
如果说,不用动物是新马戏的共通特质,那么演出结合剧场观念,动作融入编舞元素,则是新马戏可以进入现代表演艺术领域的关键。像太阳马戏团去年耗资一点六五亿美元的KA,就找来今年台北电影节备受瞩目的剧场导演罗伯•勒帕吉(Robert Lepage)执导,并用一对兄妹分散的原型故事将整场马戏演出串起来。
哥本哈根新马戏节,国际与在地团体大显身手
此外,六月二十三号到七月十六号在哥本哈根举行的新马戏节,则由哥本哈根国际剧院(Københavns Internationale Teater)所举办。这个单位自一九七八年成立以来就致力于丹麦表演艺术与国际接轨,并于一九八七年起举办新马戏的活动。当年请来的团体都是一时之选,像一九八九到九一年连续邀请法国擅长摩托车特技的Archaos、九四年澳洲带有摇滚乐欢乐色彩的Circus Oz等,也可见新马戏被主流剧场界所接受,成为现代表演艺术一员的现象。
哥本哈根的活动,也与布拉格类似,国际与在地团体都要大显身手,例如Escarlata Circus,在去布拉格前就已先在北欧亮相。这个两人团队演出的Ludmila and Alfonso,以两个小人物投身马戏事业的故事,透过特技桥段演出,将人生对理想追求的隐喻具体化。基本上,观众已很难区分这到底是剧场还是马戏演出。因此,现在不止有古典马戏、新马戏,还有综合马戏(hybrid circus),后者就代表了这种游走于剧场与舞蹈的马戏演出。哥本哈根的活动,除了表演外,还有相关研讨会、纪录片影展等活动,像前面提到的Johann Le Guillerm、法国新马戏(Nouveau Cirque)始祖「羽毛马戏团」(Cirque Plume)与法国国立马戏学校(CNAC)等照片,都在摄影展之列,也让民众可以浏览新马戏的代表人物与历史。
赫尔辛基当代马戏节,探索最新的马戏艺术
至于正要上场的好戏,则是十月十八到二十九号,在赫尔辛基举办的当代马戏节(Contemporary Circus Festival)。这个活动是由「新马戏中心」(Centre for New Circus)所主办,它是由芬兰教育部、外交部与赫尔辛基市文化局,于二○○二年所共同支持成立的单位。用「当代」两个字,表示不只要强调新马戏,还希望能探索最新的马戏艺术观念。例如这次请来的法国杂耍团体Les Objets Volants,他们要演出的《对位》Contrepoint,让传统的抛球技巧,在电脑程式运算的协助下,可以计算物体于空中的停留的时间与轨道,从而可以结合灯光、投影,设计整体演出,也将杂耍艺术迈向另一新高峰。
看来新马戏真的是前途无限,尤其是这些演员都习有特技,使得他们可以在总体剧场(total theatre)中发挥总体演员(total actor)的功能。不过有了演员,导演的需求也呼之欲出,因此新马戏的发展也开始将焦点摆在导演的培育身上。从二○○○年开始在英国进行的Circelation计划,就代表了这种趋势。此计划不但鼓励跨界合作,还特别为马戏导演开设课程。许多知名导演、演员、策展人、作家都加入这项计划,为马戏艺术的未来施展浑身解数。Circelation今年在里兹举办工作坊的标题,是「什么是故事」(What is the Story),即透露出新马戏的趋势。
走出帐篷走进剧场的新马戏
既然演出向剧场靠拢,连马戏得在帐篷演出的传统观念,也开始动摇。今年耶诞节,马德里的Price马戏剧院(Teatro Circo Price)即将开幕。这个多功能马戏文化中心占地一万七千平方公尺,内有餐厅、展览场、商店与排练场,以及最重要的,可容纳两千两百五十四个座位演出专业马戏场。虽然第一季的节目尚未排定,但根据主办单位的说法:「将不会有狮子与大象。」
不过,无论有再多新观念,再多创意,再多后现代式的拼贴,若没有扎实的技巧,马戏艺术是难以成立的。马戏中的杂耍、特技等,之前得经历长期的累积实践,才得开出今日的璀灿花朵。这也是为何新马戏还是常得在旧把戏上推陈出新的原因。
文字|耿一伟 国际剧评人协会台湾分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