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资历超过半世纪,年逾八十的舞蹈大师刘凤学,为台湾的现代舞留下多样多彩的艺术资产。这次新古典舞团演出的「民国四十六年」,将展现不同时期的刘凤学舞作,想略览大师的舞思脉络,不能错过这次的封箱舞作复刻再现!
2008舞蹈春天—新古典舞团「民国四十六年」
5/16~17 19:30
5/18 14:30
台北国家戏剧院
她跳著芭蕾舞,于日据时期的长春女子师道大学;她编创自由欢悦的《火花》,竟蕴藏现代舞之母邓肯的动作因子;圣桑音乐《骷髅之舞》启发她,在《最后的审判》中使用既不似芭蕾优美、又不如民族舞华丽的关节放松动作,诡魅的僵尸之舞,震惊当时艺坛,被漫画家讽刺……这是舞蹈家刘凤学广涉文化的摸索过程,设想著什么是中国的现代舞,什么是自己的路。刘凤学参观庙宇,接触俗民文化;研读中国古典二十五史,八年潜心;在台湾师大操场看民众练太极拳太极剑,自己还是个中好手。民国四十六年,琵琶急逼乐音中群舞突围,国术动作融入舞蹈,《十面埋伏》为中国现代舞开山,为舞蹈家立风格,其磅礡豪壮不下于项羽之力拔山兮气盖世!
每一个阶段的舞步足迹
在那之前,刘凤学放入教育学习中对她具有启发性的动作,民国四十年《火花》,手势、手臂、躯干与呼吸卷腾成上升的火焰,邓肯式的自由肢体与音乐性。此作空间发展以平面居多,编排对称整齐,显现当时社会对「群体」的强调。《最后的审判》于四十六年首演,一群骷髅天暗自坟墓起身舞动,天亮后回到坟中,每个生命皆会面对的平等结束。「因为看起来较『丑』,所以观众不习惯吧?」刘凤学笑呵呵。四十六年创作、四十七年演出的《十面埋伏》,取材自项羽《垓下歌》,在舞蹈中加入武术及日常动作,但把芭蕾舍弃了。轮舞、高低层次变化、强弱对比皆是特色。东方元素题材与现代舞表现手法,从此形成刘凤学独特的中国现代舞风格。
过了十年,刘凤学编舞愈趋纯熟,变化性与连贯性的动作发展、三度立体空间与非对称结构更常运用于作品中。五十七年从日本返程,在飞机上眺望云海,想见海洋生物鱼跃生动之美,「卧鱼」、「云手」、「旋风腿」等武术动作变幻入舞,成了《二十四小时又一秒》。此时,表演场所已从台湾师范大学、台中师范学校、台北三军球场进到台北市中山堂。《幂零群》于民国六十六年在国父纪念馆公演,「幂」是数学的次方观念,衍生为层层的动作和队形变化;「零」从太极出发,太极生两仪生四象生八卦,身体是无限延伸扩张的全方位圆。由汉代画像砖的浮雕姿态,男为狩猎俑,女为女乐伎,舞者运用七种施力质感,形象转化为苍凉旷远的舞姿,八十一年的《俑之一〜汉俑》,从台北国家戏剧院到纽约,瞬间难忘。
半世纪的作品回顾
一方面检验自己,另方面让别人参考……半世纪的作品回顾,「会脸红的!」刘凤学说。「舞蹈动作发展有其脉络和连贯性,但舞蹈思维的变化可能相当巨大。」《十面埋伏》宣示变革,《俑之一〜汉俑》后大开大阖,跟著刘凤学壮游舞蹈,体悟万物大美,欲辩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