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艺@书

按下快门的瞬间

战地摄影师拍下的那些惨不忍睹的照片,究竟是为了激起同情、良知、对和平的捍卫,还是为了满足大众媒体的邪淫趣味?战地摄影记者成就的,是个人风格艺术、新闻报导奖杯,还是时代的影像见证?英国战地摄影记者唐.麦库林的自传《不合理的行为》与西班牙作家阿图洛.贝雷兹-雷维特的小说《战争画师》,都直接站到第一线,思索战地摄影记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关系。

战地摄影师拍下的那些惨不忍睹的照片,究竟是为了激起同情、良知、对和平的捍卫,还是为了满足大众媒体的邪淫趣味?战地摄影记者成就的,是个人风格艺术、新闻报导奖杯,还是时代的影像见证?英国战地摄影记者唐.麦库林的自传《不合理的行为》与西班牙作家阿图洛.贝雷兹-雷维特的小说《战争画师》,都直接站到第一线,思索战地摄影记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关系。

如何对著瘦如骷髅、伤口布满苍蝇、躺在自己的排泄物中死去的非洲饿童按下快门?如何从相机取景窗的框框里,捕捉家园遭砲火夷为平地而歇斯底里不停狂嚎的黎巴嫩妇女?如何在躺满血肉爆裂的士兵尸体的壕沟中、在枪弹烟雾弥漫、耳边充斥著头颅被子弹炸碎的声音的战地里,一次、一次、又一次地按下快门?

那一瞬间,拿著相机的人,在想著什么?是专注在构图、对焦、估算光线,还是在领受著内心无声的鞭鞑与折磨?这些惨不忍睹的照片,究竟是为了激起同情、良知、对和平的捍卫,还是为了满足大众媒体的邪淫趣味?战地摄影记者成就的,是个人风格艺术、新闻报导奖杯,还是时代的影像见证?

战地摄影师的沉痛自省

继「美国最聪明的女人」苏珊.桑塔格的战争摄影文论《旁观他人之痛苦》之后,最近引进的两本翻译书,都直接站到第一线,思索战地摄影记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关系,一是英国战地摄影记者唐.麦库林的自传《不合理的行为》,一是西班牙作家阿图洛.贝雷兹-雷维特的小说《战争画师》。

一九六八年,麦库林开始了十八年战地摄影生涯。当时他三十出头,对这项冲锋陷阵的差事狂热不已,嚷著「一星期七天都想当战地摄影师」,与士兵们戴著钢盔,穿著从死者身上割下来的防弹夹克,睡在铁皮工寮里。越战期间,麦库林有次跟著美国大兵跳到散兵坑里躲砲弹,惊觉脚下踩著的地有点软,原来两人蹲在一具北越军的尸体上,把他的肚子压破了。麦库林写著:「在这种战争里,你是走在精神分裂的旅途上,……真实世界里的判断没一样派得上用场。什么是和平,什么是战争,什么是死亡,什么是活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你不知道答案。你只是活著,若你可以,就活过一天,再一天。」

八○年代中期,休闲与消费新闻挂帅,大媒体集团风起云涌,麦库林任职的《周日泰晤士报》被媒体大亨梅铎并购,麦库林也遭裁员,他因此在酒精中消沉了好一阵。之后又因婚外情伤害了妻儿,他带著新的愧疚感,往日在战地目睹的他人苦痛,亦成为莫大心灵负担,他开始拍风景,在大自然中寻求慰藉,并写下这部自传,「我档案柜里的鬼魂有时似乎会跑出来吓我……借由这本书,他们或可获得自由。」

被摄士兵与战地摄影师的辩证对话

档案柜里的鬼魂,是不是真的会跑出来?雷维特把这问题丢到小说里,《战争画师》故事由此开始。主角法格斯是一名获奖无数的战地摄影师,光荣退役后,躲在高塔里画壁画,直到出现一位意外访客。原来,法格斯曾在一次战役中,拍下一名克罗埃西亚士兵,这张面孔成了许多杂志的封面,无名小卒一夕成名,却也遭来反对党的屠杀报复,按下快门的瞬间,竟启动了一连串不可逆转的蝴蝶效应。幸存下来的士兵,矢志找到这位间接夺去他亲人性命的摄影师,要他以死偿命。

主角死了,电影不就散场了?作者没让法格斯这么好死。前来复仇的士兵,开始扣问昔日的战地摄影师,一连串关于战争、生命、死亡、道德、艺术的问题,拍摄者与被摄者的辩证对话,滔滔进行了三百页,从浑沌理论、艺术史到神话学,绝无冷场。

看完一本好书,掩卷时大呼过瘾,天经地义。但这次一口气看完这两本诚实自省至令人无言的书,让我不禁自问,作为完全置身事外的纸页彼端的读者,在获得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同时,是否,亦只是又进行了一次,旁观他人之痛苦?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