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偕博士与家人的西服造型全家福照(淡江中学校史馆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两厅院特别企画Feature of NTCH/现代歌剧.《黑须马偕》

来自原乡文化 成就时尚经典

从制作《黑须马偕》谈起

「原乡」累积文化深度在我们每日所处的阳光、空气、水、生态环境中,与时尚结合发酵,重新再孕育出属于当代与整体的文化型态,这就是我们拥有的「现代文化」,它永远不会被取代,因为它拥有「原乡」的DNA、哲学与美学,是台湾文化的扎实内涵。

由于具备不可被取代的特质,所以当「台湾文化」运用作为形塑品牌与创作内容时,将会是打入国际舞台的最强策略,这端看我们如何珍惜本身的优势并善加利用。我和金希文的《马偕》,就在这样的思考背景下结了缘。

「原乡」累积文化深度在我们每日所处的阳光、空气、水、生态环境中,与时尚结合发酵,重新再孕育出属于当代与整体的文化型态,这就是我们拥有的「现代文化」,它永远不会被取代,因为它拥有「原乡」的DNA、哲学与美学,是台湾文化的扎实内涵。

由于具备不可被取代的特质,所以当「台湾文化」运用作为形塑品牌与创作内容时,将会是打入国际舞台的最强策略,这端看我们如何珍惜本身的优势并善加利用。我和金希文的《马偕》,就在这样的思考背景下结了缘。

《福尔摩沙信简─黑须马偕》

11/27~29  19:30

11/30  14:30

台北国家戏剧院

INFO  02-33939888

两厅院发布《福尔摩沙信简─黑须马偕》歌剧制作的旗舰计划以来,受到各界瞩目,身为制作人,我想借由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一些心路历程。

自觉与自许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如今依旧记忆深刻。十六岁只身前往法国巴黎追求音乐梦,是我在父母支持下所做的人生第一个重要抉择,带著欣喜的心情进入国立巴黎高级音乐学院后不久,却身心受到震撼。

开学第一天,走进教室看到全班都是法国人,只有两位外国学生:来自台湾的我和一位日本同学,老师说了不到十句话,就请我们两位外籍学生介绍自己国家的音乐。我从五岁起便学习弹钢琴,所有的曲谱、音符,几乎都是西洋古典音乐,和许多人一样,经常以为所谓的音乐,大概就是这些了,因此当时脑袋一片空白,不知如何是好,情急之下,只好唱了一首台湾人民耳熟能详的〈望春风〉。这样草草了事,向来不是我的作风和态度,然而在当年台湾的成长教育中,要接触与「台湾」有关的东西,并不容易,这是无奈的事实。

接著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演奏是第二次创作;作曲家们在创作作品时是第一次创作,而演奏家在演奏时是对曲子作的第二次创作。贝多芬、莫札特、舒伯特或德布西、拉威尔作曲时,是他们自我对于创作理念和作曲技巧的表现,运用独特的合声组合、对位架构、多彩的音色,作出具核心乐思之优美音乐;而演奏家在台上演奏时,除了必须具备熟稔的技巧、对作曲家风格的了解,更重要是须具备自己的人格特质。每个人的人格特质来自于各自知识与智慧的累积,以及特殊的生活经验;知识、智慧和经验,与个人生长的土地、社会、国家息息相关。所以她请两位外籍学生介绍自己国家的音乐,是要告诉大家,要使自己独一无二、出类拔萃、无可取代,唯有了解自己、建设自己,同时也了解别人、学习别人,才能成就未来。

这一席话如雷贯耳,惊醒梦中人,让我感到羞愧,而更讽刺的是,不久后透过巴黎大学汉学家的启发和引导,让我和南管有了第一次接触。这些刺激,竟然是到了异乡之后才发生,于是心想,有朝一日回台湾,一定要好好「补修学分」。

一九七五年底和夫婿卢修一博士自法返国服务,两人就约定对自己国家的文化要深入搜集、研究、出版,逐步建立出台湾文化的核心内容,并积极推动「台湾历史文化诠释权」之建立的巨大文化工程。

创造原乡时尚

回台湾后,搜集的工作并不顺利,在戒严时期,研究宣扬台湾文化是一种禁忌,不过随著文化觉醒,社会、政治运动的进步发展,在一九八七年解严后,一切由不可能化为可能。

当台湾经由民主化进程挥别独尊一元文化、进入到如百花齐放的多元文化时代,我没有一天不被台湾多采多姿、美丽动人的各种文化资产所感动;过去基于历史与政治的特殊缘故,台湾的文化花园单调荒芜,不过往者已矣、来者犹可追,因此经常在我心头萦绕的是,该怎么样快速整理这些数不清的文化资产,让所谓「自己的特色」成为现代`台湾的亮点。

因缘际会,我于二○○○年有幸担任文建会主任委员之时,从钢琴演奏、钢琴教学、艺术行政的单一领域,提升到得以观照更多层面的文化艺术发展;上任后第一个念头就是告诉自己必须珍惜这份福气与责任,接受挑战,尽心掌理全国文化事务。

文化事务层层叠叠、大大小小,透过文化梦转换为政策落实;在执政期间,我大胆尝试以戏剧、音乐、舞蹈、电影等各种形式呈现台湾文化,并分别以国语、客家语、原住民语、台语,制作《八月雪》舞台剧,以及委制「寒夜」、「风中绯樱」、「台湾百合」三出电视连续剧。

艺术工作最重要的源头就是创作,如果法国当年在音乐创作方面没有白辽士、德布西、圣桑、拉威尔,世上将会是只有德奥音乐称霸的局面。而台湾如果仍旧一再重现外国的名作,那么数十年后,我们依然无法拥有属于自己的经典。

创作永远不嫌迟,只要开始就有累积,例如俄国音乐大师斯特拉温斯基的《火鸟》、《春之祭》,首演之后因为贬多于褒,承受著沉重压力,但他并不气馁,将作品一再呈现于舞台上,经过淬炼,终于获得肯定,如今成为不朽的经典。

每一次的艺术创作,就是一种实验,实验并非每次都能成功,但如果不尝试就永远留在原点。所以政府对艺术的支持,要独具慧眼,鼓励前卫,珍惜传统,不畏失败,提供机会并和艺术家们共同承担成败。台湾不缺艺术家,但他们需要政府支持,走过创作展演的挑战,提供在舞台上不断接受考验的机会,才能产生精采的创作,成为经典。

学音乐出身的背景,使我更深切了解创作的重要,以及创作自由的可贵;今天的创作就是明天的传统,如果没有新的创作,后代子孙将无法拥有优质的传统,所以台湾当前最需要是,创造属于自己的「现代创作」。

回顾近半世纪以来,社会各界一步步寻找自己的传统色彩和现代精神,经过努力耕耘,我们不仅保存了优质的中华文化,更累积出丰富多元的台湾文化。我们重视原乡,也勇于创造时尚;我们尊重经典,更勇于把握当下,所以在拥有原乡深度与时尚高度的同时,能够实践经典、落实当代创意。

「原乡」的深度,是由文化脉络、生活型态、风土人文长时间累积出来的经验、知觉和关怀,它的基本核心内容,即是由土地、人心生长发展而来的元素,在经过历史多次文化融合与观念技术的突破后,存在日常生活中。「时尚」是指当代国际趋势、国际语言、国际品质,它透过当代新科技、新技术、新创意,传递升华出生活哲学及美学风格。

「原乡」累积文化深度在我们每日所处的阳光、空气、水、生态环境中,与时尚结合发酵,重新再孕育出属于当代与整体的文化型态,这就是我们拥有的「现代文化」,它永远不会被取代,因为它拥有「原乡」的DNA、哲学与美学,是台湾文化的扎实内涵。

由于具备不可被取代的特质,所以当「台湾文化」运用作为形塑品牌与创作内容时,将会是打入国际舞台的最强策略,这端看我们如何珍惜本身的优势并善加利用。我和金希文的《马偕》,就在这样的思考背景下结了缘。

《黑须马偕》诞生

二○○三年,我把摆在心中已久的鼓励音乐创作的政策逐步落实,并推动委托创作之举。那时,台湾最重要的作曲家同时也蜚声国际的金希文,在接受文建会委托创作时,表达了谱写歌剧《马偕》的强烈意图与情感。这是一个绝大多数台湾人知道的人物,「偕牧师」的传奇和对这片土地的爱,总是令人动容;而马偕展开宗教行脚和最后埋骨的所在──淡水,正是台湾近代史如潮来潮往的历史缩影,更是东西文化激荡的显影橱窗。

金希文的创作,与我个人内在的情感连结以及公务理念──「原乡时尚」的实践勾联在一起,这项委托计划很快付诸行动。

接著,金希文邀请投入艺术工作甚深、本身学有专精的邱瑗写剧本,因此我期待不久的将来,以台湾故事为本、由国人创作的这出歌剧,就能登上国家最高艺术殿堂隆重公演。所谓好事多磨,金、邱两位联手合作的《马偕》歌剧完成后,我也离开了文建会;这么庞大的演出制作,无法由政府协助一臂之力,就如此凄凉地束之高阁了。

二○○七年三月接任两厅院董事长职务后,我面对怀抱著特殊情感的这两栋堂皇建筑物,心想,如果是一个人,二十岁以后要怎么走,是不是应该活出自己的样子、展露自己的才华、建立自己的招牌与风格?是不是不能老是再走别人教导的路、把「别人说」习以为常的套成「自己说」?二十岁的两厅院,也该有长大以后的使命,这是一种光荣。

台湾的表演艺术由原住民时期、荷西、明郑、清领、日治,到国民政府主政五十年,历经时间的淘洗与递嬗,埋下发芽的种子。一九六○年代受到现代主义的影响,台湾各方面产生内在的激变,不久之后,一九八七年落成启用的两厅院,无疑是个巨大转变的关键。一方面,台湾当时正处于解严前后的历史垭口;再方面,它代表台湾当代最重大、迄今也是影响最深远的表演艺术工程。

一九八七年,是个让台湾人不能忘记的年代……。

那一年,沸腾的股市,将经济发展推到最高点;戒严令的解除,将政治改革推向民主大道;科学园区的成立,使台湾科技跃上国际舞台;而两厅院的诞生,躬逢其时,积聚了艺文创作者、爱好者与全体国人长年的殷殷期待,宣告了台湾「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承担起引领台湾迈向风雅年代的庄严任务。

二十年来,两厅院不负众望,为台湾表演艺术内涵,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国家交响乐团、云门舞集、汉唐乐府、优人神鼓、无垢舞团、当代传奇等杰出的团队和两厅院同时成长,纷纷在国内外备受尊崇并享誉国际。柏林爱乐指挥拉图(Simon Rattle),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指挥小泽征尔,世界三大男高音:多明哥(Placido Domingo)、卡瑞拉斯(Jose Carreras)、帕华洛帝(Luciano Pavarotti)、现代舞蹈大师碧娜.鲍许(Pina Bausch),纷纷在公开场合赞美两厅院亮丽堂皇的建筑、专业之设备,更嘉许厚爱他们的台湾观听众,台湾人热情亲和的态度,让他们难忘,满怀再回来表演的心愿。

经政府与民间共同努力,由两厅院记录见证了这二十年艺术文化的结晶已呈现眼前。我们引进了世界一流的表演,也提供了一个让国内表演团体成长的空间,更培孕了成千上万爱好艺术的观听众,提升了国家整体艺文水准。面对未来,是另一个里程碑,是成长蜕变的关键时刻,必须在既有的基础上羽化成长、向上飞舞。以前所做的要持续进行,增加的部分,则必须透过更深化的策略才能更加稳固,因此我期许自己:带领两厅院同仁与乐团,努力打开新视野。

这项新的视野及是积极创造属于台湾的戏剧、舞蹈、音乐和戏曲;两厅院如同台湾的一双眼睛,充分表达台湾的精神与内涵、国格和灵魂。旗舰计划和台湾意象系列,就这样产生了,其中的《黑须马偕》被列为二○○八年首档之旗舰计划,全新创作即将搬上舞台。

迈向最高艺术殿堂

过往对于台湾的音乐梦、艺术梦,都在我脑海中回荡;唱自己的歌、说自己的故事、写自己的历史,需要脚踏实地才能成就,也唯有如此,我们才不至于总是在鹦鹉学话,复制别人的东西。既然歌剧《马偕》命定似的又回到我所服务的机构,说什么都要全力以赴。

首先邀请金希文和邱瑗,告知将作品列为两厅院旗舰节目的想法,表达这出歌剧未来也打算出国表演的盼望,提出修订初作原创的要求,让它更符合现今舞台条件,节奏更紧凑、表现更精致、戏剧张力更突显。

有鉴于二○○二年临危受命以文建会主委身分兼任《八月雪》舞台剧制作人、经常为了折冲整合各专业团队人士主观意见的难忘经验,一开始我就点出,协调讨论可能出现冲突或拉锯,然而这些都是沟通过程的必然,只要每个人“open mind”,一定可以成功聚焦。

为了这个大家共同的梦想,邱瑗打开剧本的每一幕、每一景,进入其中将对白、舞台、视觉、音乐、灯光一一仔细琢磨,又请剧作新秀施如芳润饰台语歌词,最后的定稿竟已做了原著二分之一的修改幅度。金希文同样也展现了大家风范,拿到全新剧本后,在谱曲上难免出现很大的挣扎,然而他认为,要合作就得相互学习优点,作为歌剧作品,在音乐性得以兼顾的情形下,配合剧本进行重新修改是必要的。就是这样,每个人敞开心胸,不同的艺术才能在交会时撞出美丽的火花。

二○○七年八月底,音乐总谱、分谱、剧本的部分已经定稿,十月,简文彬看了作品也肯定内容,答应可以担任NSO指挥,接下来便是洽谈合唱团,以及演出艺术团队如导演、演出者、设计群的寻找与确认。由于一开始金希文的要求、还有两厅院视之为国际级演出,筹备会议遂决定优先邀请国际级导演参与演出。

透过正式程序,我们先接洽了十位外籍导演,七位回信者当中仅有两位表示可以配合档期,酬劳另待讨论。眼看距离公演日期只剩下一年时间,为了团队雏型还无法建立,大家都感到心急和忧虑,正好法国在台协会邀请我十一月前往法国访问,行程中与几位歌剧导演晤面,就这样在里昂与汉柏斯(Lukas Hemleb)首度会面。

原籍德国、住在法国的汉柏斯,从事当代音乐和歌剧制作有二十多年历程,喜欢跨文化的作品与合作,工作起来相当严格,毫不马虎。和他会面时,知道他不仅曾经把希腊悲剧和非洲部落文化串连在一起,也和台湾的汉唐乐府合作过《洛神赋》;交谈时,尽管我们可以用法语沟通,但他还是会以学习过的中文强调重点,深怕法语隔阂了原意;他把法中双语字典带在身边,随时从口袋里拿出来对照,看得我非常感动,觉得他是一个非常有诚意的合作对象,心想有这种任事态度的导演,《马偕》演出就已经先成功一半了。

二○○八年一月中旬,汉柏斯来到台湾,与金希文、简文彬连袂进行演出者的选角工作,同时也确认了舞台、灯光、影像、音乐及歌唱指导人选。为了对歌剧主人翁更一步了解,他除了阅读有关马偕的资料,也带著团队到淡水参访,实地感受马偕出于大爱、把他乡当家乡的所作所为,更要求所有参与演出的人,能够用心体会、揣摩,才能演得有血有肉,演得尽其精髓。

二○○八年四月到六月,在简文彬带领下,NSO开始进入音乐排练阶段,而名声乐指导朱蕙心也飞来台湾与声乐演唱者一起工作,由于以台语和英语交错演出,台湾有史以来第一次,所以大家无不卯足精神,全心投入。听过六月底正式排练录音的演奏后,我心中感到非常笃定,因为,金希文的音乐真是引人入胜,录音立即可以提供剧场排演之用。

接下来的一切都按照预定流程进行,当敲定好饰演马偕的美籍声乐家Thomas Meglioranza、饰演第二男主角的韩籍男高音崔胜震(Seung-Jin CHOI),以及台湾声乐家陈美玲、陈荣贵等人一一就位,还有确定同台演唱的台北爱乐合唱团、台北爱乐儿童合唱团加入阵容,我可以预见十一月廿七日至三十日演出的精采盛况。

汉柏斯于七月再度来台,与表演者共同工作,九月底开始更紧锣密鼓地排演。首先由导演主持一个工作坊,为期七天时间,要求所有演员到场,先透过史料研读来传达导演及整首由歌剧的设计概念,再进行戏剧练习,另外也有导演与歌手演员们的个别工作,以及和钢琴手配合等等,不过即便是个别工作,汉柏斯也要求全体人员必须在场。我想这种进入集体再创作、集体学习与体验的态度,将是「马偕」以严谨面对幕后、完美走向幕前的最有力保证!

结论-耀眼的艺术新猷 

作为两厅院旗舰级计划,以台语和英语演出的《福尔摩沙信简─黑须马偕》歌剧,将留给国人自制大型表演节目时发想创作、跨国合作、经纪谈判、国际行销等全方位的学习启示与经验。

从节目制作人的角色,我希望这出歌剧能在演出时得到热烈而正面的回响;从两厅院主事者的观点,我期待这是推动国家最高艺术殿堂二十蜕变最重要的试金石;从文化人的身分,我最终祈愿新世纪的台湾,将有更多的人从原乡土地上撷取灵感与元素,发展出耀眼的艺术新猷,共同承先启后,让现在的创作,成为当下的时尚符码,进而为明日留下经典。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