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洛夫芭蕾的最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一《天鹅湖》(国立中正文化中心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两厅院特别企画Feature of NTCH/璀璨经典—基洛夫芭蕾

恒久闪耀的俄国之光

基洛夫芭蕾舞团的故事

从帝俄到苏联解体,「基洛夫芭蕾舞团」多次走过不同的历史政治转折,虽然如今神秘面纱已经褪除,基洛夫芭蕾的神话依旧动人,近二百五十年历史背景及难以细数的人事物,舞团极力维系著「俄国古典芭蕾之最」的荣光,在芭蕾舞史上永不消失。

从帝俄到苏联解体,「基洛夫芭蕾舞团」多次走过不同的历史政治转折,虽然如今神秘面纱已经褪除,基洛夫芭蕾的神话依旧动人,近二百五十年历史背景及难以细数的人事物,舞团极力维系著「俄国古典芭蕾之最」的荣光,在芭蕾舞史上永不消失。

马林斯基剧院基洛夫芭蕾舞团暨交响乐团

《睡美人》

3/27~28  19:30 

3/29  14:30 

《天鹅湖》

3/30~4/1  19:30 

台北国家戏剧院

INFO  02-33939717

综观国际著名芭蕾舞团发展过程,法国、丹麦、英国、义大利等都有悠远流长的光荣历史档案,却以俄罗斯「基洛夫芭蕾舞团」名气最为响亮,究其原因,实乃「基洛夫芭蕾」既是历史、活文化财,也是共产政治体制的文化产物。

基洛夫芭蕾承继了辉煌的光荣历史传统,也在极权下接受最严苛的训练,纪律严明,挑战体能极限,舞团得以维持最精湛的水准。

从帝俄到苏联解体,「基洛夫芭蕾舞团」多次走过不同的历史政治转折,虽然如今神秘面纱已经褪除,基洛夫芭蕾的神话依旧动人,近二百五十年历史背景及难以细数的人事物,舞团极力维系著「俄国古典芭蕾之最」的荣光,在芭蕾舞史上永不消失。

从「帝国芭蕾舞团」到「基洛夫芭蕾舞团」

回溯「基洛夫芭蕾舞团」的历史脉络,源头始于十七世纪法国宫廷芭蕾发展鼎盛,这股热潮随后传到了俄国,芭蕾表演在王室及上流社会蔚为风潮,学习人口也逐渐扩及平民百姓,进而促使了圣彼得堡「基洛夫」、莫斯科「波修瓦」两大芭蕾舞团之诞生。

一七三八年彼得大帝的姪女——安娜女皇邀请法国舞蹈家兰德(Lande)赴圣彼得堡教芭蕾,并在「冬宫」设立「帝国芭蕾舞校」(又称「皇家芭蕾舞校」),学生均是沙皇王室侍从及仆人的小孩,还组成了「帝国芭蕾舞团」。热爱艺术的凯萨琳大帝(凯萨琳二世)更是眼光独到,她礼聘义大利舞蹈家勒毕克、安吉里翁尼到圣彼得堡推广芭蕾,随后主政的沙皇保罗二世又重金邀请法国舞蹈家狄德罗(Charles Didelot)效力。

有了王室推波助澜,芭蕾成为俄国引以为傲的表演艺术资产。一八三六年「帝国芭蕾舞校」搬迁至「戏剧街」,在沙皇提供金钱资助下,许多贫苦人家把有跳舞天分的孩子送往舞校习艺,入学标准极为严苛,成为日后俄国芭蕾得以扬名国际的最佳本钱。

一八六○年建筑师阿伯特卡沃斯设计的「马林斯基剧院」在圣彼得堡落成启用,芭蕾舞团是剧院附属团体之一。一九三五年,苏联政府为了纪念遭刺杀的共党第一书记基洛夫,下令「马林斯基」改名为「基洛夫」,舞团遂改称「基洛夫芭蕾舞团」,直至一九九一年苏联解体后才恢复旧名「马林斯基」。不争的事实却是,「基洛夫舞团」约自廿世纪初才开始接触西方国家观众,名气直线窜升,大家心目中只认定「基洛夫芭蕾」这个名称,致使现今「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赴外国演出时,沿用「基洛夫」名号似乎更具方便性及票房号召力。

打造今日闪闪光环的三位重要人物

「基洛夫芭蕾」能有今日的光环,公认有三位居功厥伟的人物。第一位是十九世纪上半叶受邀前往圣彼得堡教舞的狄德罗,他为俄国芭蕾建立了风格形式;另两位则是法国编舞家裴迪巴(M. Petipa)与俄国芭蕾教育家瓦加诺娃(A. Vaganova)。

裴迪巴于一八四七年赴圣彼得堡教芭蕾,在马林斯基剧院工作长达四十一年。一八六九年裴迪巴在「帝国芭蕾舞团」担任首席芭蕾教师,带领舞团迈入第一个黄金年代。

裴迪巴被后人尊称「古典芭蕾之父」,他建立了芭蕾男女双人舞的三段式标准模式(男女双人舞、独舞到双人舞),还力倡芭蕾与大型管弦乐结合的表演形式,讲求场面壮观,动用交响乐团伴奏,这些变革让芭蕾舞剧有了独立的地位,不再沦为歌剧表演的陪衬。

「帝国芭蕾舞团」因裴迪巴而发展至颠峰,裴迪巴也大展鸿图,生前共编了五十四出经典芭蕾舞剧,包括《天鹅湖》Swan Lake、《唐吉诃德》Don Quixote、《雷梦达》Raymonda、《胡桃钳》The Nutcracker、《睡美人》The Sleeping Beauty、《黑暗王国》La Bayadére等。

瓦加诺娃则是最受后人推崇的芭蕾教育家,她所建立的芭蕾教学系统,从廿世纪初影响至今。瓦加诺娃出生于一八七九年,一九五一年辞世舞蹈生涯横跨帝俄和苏维埃时代,她先在「帝国芭蕾舞校」习舞,毕业后加入「帝国芭蕾舞团」,后来却对教学产生极大兴趣,致力于搜整法国、义大利等芭蕾强国的教学资料,撷取所长,再融入俄国芭蕾原有的优点,逐步研发出一套独特的芭蕾教学系统。廿世纪上半叶数得出来的基洛夫芭蕾巨星,均出自瓦加诺娃门下。

瓦加诺娃芭蕾教学对动作、肌肉运用均有精准分析,从「帝国芭蕾舞校」到「马林斯基剧院附属芭蕾舞校」,学生愈来愈多,她树立了芭蕾教学体系的权威地位,个人声望甚高,一九三一至三七年出任「国立歌剧芭蕾学院」、「基洛夫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苏联政府感念其对芭蕾教育的贡献,后来还把基洛夫芭蕾舞校改冠上「瓦加诺娃」的名字。

培育留名舞蹈史的「基洛夫人」

由于俄国芭蕾源起是向法国、义大利取经,致使初期一直采礼聘义大利等外国著名舞星担纲主跳的方式,直至十九世纪末才开始有自己培养舞星的能力,廿世纪诞生了多位芭蕾巨星,他们快速在西方国家成为家户晓的人物,也印证了基洛夫是培育芭蕾人才摇篮的美誉,从舞星尼金斯基、帕芙洛娃、纽瑞耶夫、巴瑞辛尼可夫、玛卡洛娃……到编舞巨擘佛金、巴兰钦等人,都出身自基洛夫芭蕾舞团,这一连串的闪亮名单,让基洛夫芭蕾更加实至名归。

以编舞家来说,许多人喜欢把「现代芭蕾之父」佛金(Michel Fokine)和基洛夫芭蕾渊源多做联想,其实不尽然。佛金于一八八○年出生,帝国芭蕾舞校毕业后加入马林斯基剧院舞团,虽然佛金和帕芙洛娃搭档表演被传为佳话,他的舞者生涯却很短暂,廿五岁开始醉心于编舞,在马林斯基剧院期间编过《亚希斯与卡拉迪亚》、《萧邦组曲》(后来增编为「仙女们」)等作品,还有最广被世人熟悉、一九○七年专为帕芙洛娃编的独舞《垂死天鹅》。

佛金生前共编逾七十支舞作,他在马林斯基剧院有志难伸,直至一九○九年在巴黎投效狄亚基烈夫领导的「俄国芭蕾舞团」,五、六年工作期间是佛金编舞最辉煌的岁月,作品包括《火鸟》、《彼楚虚卡》、《玫瑰花魂》等。

廿世纪初狄亚基烈夫率领「俄国芭蕾舞团」在巴黎闯出一片天,也可视为帮基洛夫在海外延续另一脉香火。有了狄亚格列夫极度热情的登高一呼,尼金斯基、帕芙洛娃、佛金、巴兰钦等「基洛夫人」纷纷投效;此外,一九六一年代起纽瑞耶夫、玛卡洛娃、巴瑞辛尼可夫等基洛夫巨星先后在欧洲投奔自由,「基洛夫芭蕾」名气穿破铁幕飘向西方民主世界,全球舞迷均引颈期盼,基洛夫芭蕾舞团所到之处均是票房保证。

敞开大门踏随时代新脚步

由于受限于共产体制,「基洛夫芭蕾舞团」曾经极度封闭保守,一九二○年代初期舞团潜伏过一段时间,后来才恢复排练古典芭蕾舞剧,并演出了《西班牙随想曲》、《天方夜谭》等新编舞码;到了一九三○年代,舞团受到西方戏剧影响而产生不少新类型舞作;随著苏维埃国家民族主义意识高涨,一九三二年伐伊诺能编的《巴黎火焰》是标准时代产物,至于后来瓦加诺娃编的《罗密欧与茱丽叶》,主题正确,因为爱情题材和政治色彩沾不上边;一九六○年代葛里戈罗维奇创作的《石中花》、《爱情神话》等作品,编舞手法高明,向来被舞团列为珍贵资产。

先人所留下的许多经典芭蕾舞剧,已是基洛夫芭蕾永远吃不完的老本;不过,随著世界潮流演变,基洛夫也从封闭走向开放,早年舞团因政治因素迫使许多编舞人才流亡海外,现今基洛夫以他们为傲,佛金《玫瑰花魂》、《火鸟》、《垂死天鹅》、《彼楚虚卡》已成为舞团必备舞码,一九八九年还公演巴兰钦舞作《四种气质」、《主题与变奏》、《华尔滋》。此外,基洛夫芭蕾也深知拓展新舞码的重要性,一九七○年代末期,布农维尔编作的《仙女》重现马林斯基剧院舞台,尔后,法国编舞名家贝嘉、罗南布弟等人也应邀效力,剧院并制作公演马克米连《曼侬》,及约翰.纽梅耶《现在与以后》、《春天及秋天》、《空白页之歌》等舞作。另也演出尼金斯卡《婚礼》、尼金斯基《春之祭》及威廉.佛塞等现代舞作,在在证明了基洛夫芭蕾朝全方位发展的企图心。

不再固守传统,与世界舞台接轨,二○○○年起基洛夫芭蕾举办「马林斯基国际芭蕾节」,主旨要在于发扬传统古典芭蕾之余,开创更广阔的舞蹈天空,力邀许多外国舞星与基洛夫芭蕾同台表演,这项盛会为基洛夫在国际舞坛赢得极佳的文化形象。

屈指算来,苏联解体已经十八年了。「马林斯基」也好,「基洛夫」也罢,「俄国芭蕾」永远是舞迷心中最动人的神话。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