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拉扬(©Siegfried Lauterwasser/DG)
特别企画 Feature 背对观众的魔法杖 乐团的神奇推手 罗马不识一日造成的

投注漫长岁月 铸造乐团传奇

二十世纪是指挥大师的世纪,许多指挥家以多年的热诚投注,将交响乐团的演出锻造成传世的声响。在每几年就更替乐团音乐总监的今日,恐怕也很难想像那个指挥犹如乐团掌门人的年代,指挥与乐团间是怎样的关系?而指挥对乐团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二十世纪是指挥大师的世纪,许多指挥家以多年的热诚投注,将交响乐团的演出锻造成传世的声响。在每几年就更替乐团音乐总监的今日,恐怕也很难想像那个指挥犹如乐团掌门人的年代,指挥与乐团间是怎样的关系?而指挥对乐团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西班牙小提琴家萨拉沙泰(Pablo Sarasate,1844-1908)曾经对朋友说道:「这些指挥,你知道,他们从不演奏的,他们只会挥动他们的小棒子,却可以获得极高的酬劳。你想想,假设他们站在一个没有乐团的舞台上,还有人会愿意付给他和他的小棒子这么多钱吗?」

再把时间往回一些,作曲家暨乐评家舒曼(Robert Schumann)一度认为,那些紧抓著「小棒子」不放的指挥,不过就是渴望站在观众面前,而且企图掩饰「没有指挥,乐团还是能够好好演奏」的事实。

随著乐器性能演进、乐团规模扩大、音乐发展渐趋复杂,指挥成为音乐世界中举足轻重的角色。从负责打拍子,使乐团演奏一致的角色;到十九世纪至今,指挥对乐曲的诠释牵动全球乐迷一丝一发,他们不再是走动的节拍器,而是乐曲的再创造者。

面对音乐绝不妥协、言语锐利的毕罗(Hans von Bürow),平易近人、充满魅力的尼基希(Arthur Nikisch),总在追求音乐灵性层面意义的福特万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被奉为神、或被视为独裁者的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还有其他许多令今人神往仰慕的指挥家们,他们与乐团之间存在著怎么样的关系?

《纽约时报》乐评家赫洛德.荀伯格(Harold C. Schonberg)是这么看的:「他是领导者,他的子民期待著他的引领、他具有父亲的形象……灵感的泉源、全能的老师……他必须是个坚毅的人,他越是坚毅,众人越是称他独裁自大……他的意志、他的言语、他的每一个眼神,即是法律。」当然我们不能忘了,荀伯格生于一九一五年,在他有生之年所关注过的指挥时代已经过去;而在这个快速的时代里,指挥可能只被视为是一个同事,大家各司其职罢了。

在那个年代,在世界的某些地方,指挥与乐团共事可以是一辈子之久,在那样的时间之下,指挥对乐团会产生怎么样的影响?建立一个能被耳朵识别的乐团需要多久的时间?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