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藏厅爵士乐团成立于一九六一年,是有著接近五十年历史的代表性爵士乐团,乐团编制通常包含了小号、长号、单簧管、萨克斯风、钢琴、斑鸠琴、低音提琴、低音号与爵士鼓等乐器,而团员们在演奏的同时,有时也会加入演唱的方式来表现爵士乐曲。在这乐团接近五十年的演奏岁月中,历经了几代的团员交替,但唯一不变的是对传统爵士乐的坚持,始终演奏著最具代表性的狄西兰曲风的传统爵士音乐,而这也是最能代表纽奥良的一种爵士乐曲风。
两厅院夏日爵士派对—典藏厅爵士乐团
8/28 19:30 台北国家音乐厅
INFO 02-33939888
「嘿!当你们听到纽奥良这个地名会联想到什么?」
通常这是我在学校里上第一堂爵士乐课的时候,会问同学们的第一个问题;当然,在同学们各式各样的回答里,除了「纽奥良烤鸡翅」这个奇妙的答案以外,「爵士乐」则是最会让人与纽奥良联想在一起的名词。
传统爵士乐界中的第一天团
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Louisiana)的最大城市纽奥良(New Orleans),在美国的历史中,无疑地扮演了重要的地位,而紧邻著密西西比河(Mississippi River)三角洲的地理位置,也同时让纽奥良成为早期美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随之而来的人文与商业活动的交错,让爵士乐渐渐地在这里发生,从黑奴到克李奥人(Creole)、法国到西班牙的殖民地、第一大港到二○○五年的卡崔娜飓风……,倘若你仔细聆听著爵士乐手们演奏出的每一段乐句与每一个音符时,都好像在用音乐诉说著这城市背后的一大段故事。
如果你问我,到了纽奥良要找个地方听最道地的纽奥良爵士要去哪听啊?我会说去法国区(French Quarter)的典藏厅(Preservation Hall)看看,运气好的话,也许你可以听到典藏厅爵士乐团(Perservation Hall Jazz Band,简称PHJB)吧!虽然在纽奥良处处可见到爵士乐的街头表演,但是典藏厅乐团绝对可以说是传统爵士乐界中的第一天团!
典藏厅爵士乐团成立于一九六一年,是有著接近五十年历史的代表性爵士乐团,演奏风格大多以传统的纽奥良摇摆节奏(Swing)来演奏狄西兰(Dixieland)曲风的爵士乐曲,而乐团的编制通常包含了小号、长号、单簧管、萨克斯风、钢琴、斑鸠琴、低音提琴、低音号与爵士鼓等乐器,而团员们在演奏的同时,有时也会加入演唱的方式来表现爵士乐曲,乐团从一九六三年起,也开始在世界各地重要音乐节与音乐活动中演出;在这乐团接近五十年的演奏岁月中,历经了几代的团员交替,但唯一不变的是对传统爵士乐的坚持,始终演奏著最具代表性的狄西兰曲风的传统爵士音乐,而这也是最能代表纽奥良的一种爵士乐曲风。
狄西兰曲风展现纽奥良人的乐天知命
在十九世纪末开始有著大量非洲裔美国人(African American)涌入的纽奥良,大多为从非洲大陆被贩卖至美国从事劳动工作的黑奴(Slave),由于非洲民族优越的节奏感与擅长演奏打击乐器,再加上离乡背井的压抑情绪之下,「工作歌」(Work Song)也因而产生,而成为了爵士乐逐渐成型前的一个重要音乐型态。「工作歌」除了歌词中表现出黑奴们工作时的心情之外,演奏或演唱者间的互相呼应成为了最大的特色,这也是日后爵士音乐家们团体演奏(唱)时所表现出Call and Response的最重要的概念起源;二十世纪初的大港口纽奥良,随著欧美间各种交易的日渐增加,欧洲的音乐作品与理论也间接地影响了当地的爵士乐演奏者,然而,爵士乐的前身也从结构较为粗糙的工作歌,变成了细腻且工整的散拍音乐(Rag Time),而这也是日后狄西兰演奏风格中最重要的一种音乐元素。
狄西兰曲风的演奏特色,除了乐团大量地使用管乐器之外,更因为了方便以行进(Marching)的方式在各种节庆中演出,有时以低音号(Tuba)替代低音提琴(Double Bass)演奏低音声部,以斑鸠琴(Banjo)替代钢琴演奏和弦,而若是在室内演出,则各种乐器便可同时出现于乐团当中;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爵士乐,代表著纽奥良的狄西兰曲风,同时让每位管乐手伴随著歌曲的主旋律自由即兴演奏(Improvisation),这为最重要的特色之一,也因为如此让爵士乐曲更具「快乐与热闹」的气氛,同时也表现出了在南方温暖的气候下,所孕育出人们热情与乐天的个性。
当我们在聆听典藏厅乐团,或其他以狄西兰曲风为演奏风格的乐团时,不难发现曲风多为轻松愉快,在相当重视庆典活动的纽奥良,从顶顶有名的纽奥良马地瓜(Mardi Gras)游行,到私人的婚礼派对,这样的音乐绝对是活动中少不了的一个重要元素。但也许您很难联想,像这样成天演奏快乐音乐的乐团,同时也是纽奥良人葬礼中送葬乐队;当葬礼行进的队伍一步步走向墓园时,直到亡者下葬前,乐队所演奏的曲目都为哀歌,以表示对亡者的哀悼之意,而一当丧礼的队伍结束返家时,乐队便又开始演奏起愉悦且轻快的曲目,手舞足蹈了起来,这诉说著死亡对亡者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解脱与升华,而除了表示亡者已经得到了解脱之外,同时在听到这样音乐的同时,也更能帮助家人们跳脱出丧失亲人的痛苦,从这样的传统之中我们可以很容易的了解纽奥良人乐天知命的个性。
团中成员多为美国爵士乐界翘楚
即将在八月廿八日于国家演出的纽奥良典藏厅爵士乐团,目前团员共约有十六人,演出时通常以七到八人的重奏型态演出,现任乐团总监为乐团创办人艾伦.杰菲(Allan Jaffe)与桑德拉.杰菲(Sandra Jaffe)之子班(Ben Jaffe),同时也在乐团中担任低音号的演奏,一九七一年出生、纽奥良土生土长的班.杰菲,也是乐团中年纪最轻的一员,而团中其他团员也都在美国爵士乐界中赫赫有名,如小号手马克.布劳(Mark Braud)、雷罗伊.琼斯(Leroy Jones),长号手鲁西恩.巴贝伦(Lucien Barbarin),鼓手夏农.鲍威尔(Shannon Powell),低音提琴手华特.皮顿(Walter Pyton)等,都是能见度极高的爵士乐手,现今爵士乐界极红的爵士歌手兼钢琴手小哈利.康尼克(Harry Connick Jr.)也是乐团的固定班底;典藏厅爵士乐团以精湛淬炼的演奏技巧,配合著纽奥良的音乐传统,有著蓝调(Blues)、散拍音乐(Rag Time)、黑人灵歌(Gospel)等音乐元素,并且用狄西兰的音乐风格演奏出的爵士经典曲目,想必聆听过的观众一定能彻底感受到来自纽奥良原汁原味的爵士精神!
直击典藏厅 体验爵士乐的「根」
文字 魏广晧
二○○七年的夏天,我拜访了爵士乐的发源地纽奥良,同时也到了有名的典藏厅欣赏了一场音乐会,而到现在我依稀还记得波本街(Bourbon Street)上飘来酒精混合著食物的那种气味,还有转角处的小酒馆里持续传来的喧哗与乐器声响……。
在出发到纽奥良之前就事先做好了功课,有几个地方一定要仔细的参观一下,大概本身是学爵士乐的关系吧,我总觉得纽奥良的一切事物都与爵士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路易.阿姆斯壮公园(Louis Armstrong Park)与典藏厅(Preservation Hall),是我除了吃小龙虾之外,最想去好好瞧瞧的两个地方。路易.阿姆斯壮公园的前身为刚果广场(Congo Square),爵士乐也就是在这个地方被黑奴们创造出来的,但由于二○○五年卡崔娜飓风的严重侵袭,以至于二○○七年都还没修复完毕,所以我只能站在公园的大铁门外「用力」地感受一下当时黑奴们的心情了;接著我怀著期待的心情到了纽奥良最具特色的法国区(French Quarter),除了观光客很多是给我的第一个印象之外,蒸汽船的汽笛声、密集的商店、波本街上林立的小酒馆与随处可见的街头音乐家们都造就出了法国区自有的特色。
典藏厅就座落于法国区内。我拿出地图与地址在巷弄中反复绕了两三回,始终找不到看起来像是个音乐厅的建筑,心想既然是个厅(Hall),应该很容易从外观上看出来吧!于是我再次地沿著门牌找,才找到这个外观上跟我心里所想有非常大落差的「厅」!原来,典藏厅兴建于一七五○年,原先的用途也只是民宅,后来这个建筑先后曾经用来经营过小酒馆、旅馆、照相馆与艺廊等,直到一九六一年才正式成为演奏纽奥良爵士乐用的音乐场地,称为典藏厅。这真的很难让人想像,早在爵士音乐史上已经大大有名的典藏厅,外表看起来却那样的平实。
询问了即将开始的节目,是一个演唱黑人灵歌的乐团,虽然不是典藏厅乐团(PHJB),但我还是希望进去一睹这音乐厅的庐山真面目,接著付了非常便宜的入场费五元美金,我便缓缓走进屋内准备欣赏表演,穿过那道早已斑驳的大门之后,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长廊,长廊的左边是演出用的厅,与其说是厅,倒应该说只是大约二十多坪,有著演出器材与长板凳的室内空间,长廊边的墙上挂著许多已有历史的音乐会海报或报导,而长廊的尽头则是一个不许观众进入的小庭院;音乐会即将开始,我找了个长板凳中间的位子坐下,坐在我旁边——喔不!是睡在我旁边位子的是只可爱的猫咪,熟睡的她根本没心情理我。接著音乐会开始了,虽然我无法完全了解灵歌的歌词内容,但我还是被这样的音乐所感动。小小的音乐厅挤满了来欣赏的听众与演奏者,在这样的场地里,没有食物、没有饮料、更没有华丽的装潢,大约经过了四十分钟的演出,最后几首曲子全部的听众都因为太投入而站起来随著节奏扭动著身体,那一刻让早已听惯了纽约风格爵士乐的我,顿时因为空间与曲风的不同,让我更深层的体会到爵士乐的根,也了解为何典藏厅能在朴素的外表下,历久不衰的迷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