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瑞丰(黄瑞丰 提供)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两厅院特别企画 Feature of NTCH /夏日疯爵士

雷夫.彼得森╳黄瑞丰

东西鼓王答客问

两厅院夏日爵士派对将在八月廿九日傍晚,由艺文广场上的户外演出揭开序幕,在这个热闹的盛会中,将有台湾与国际爵士菁英轮番上阵,令人瞩目的是,「台湾鼓王」黄瑞丰与「美国鬼才鼓王」雷夫.彼得森也将分别上场,鼓王对鼓王,会有什么精采火花令人期待!而在亲临现场领受两人「鼓功」之前,本刊特地设计问题访问黄瑞丰与雷夫.彼得森,让两位鼓王先在纸上交流!

两厅院夏日爵士派对将在八月廿九日傍晚,由艺文广场上的户外演出揭开序幕,在这个热闹的盛会中,将有台湾与国际爵士菁英轮番上阵,令人瞩目的是,「台湾鼓王」黄瑞丰与「美国鬼才鼓王」雷夫.彼得森也将分别上场,鼓王对鼓王,会有什么精采火花令人期待!而在亲临现场领受两人「鼓功」之前,本刊特地设计问题访问黄瑞丰与雷夫.彼得森,让两位鼓王先在纸上交流!

两厅院夏日爵士户外派对

8/29  16:00  两厅院艺文广场

INFO  02-33939888

要找台湾首屈一指的爵士鼓手,那么乐坛上必推黄瑞丰莫属。被推崇为「台湾鼓王」的荣耀不仅代表著他出神入化的演奏技巧,他的演奏生涯,更可说是一部台湾爵士乐的发展史。出身于农业社会的时代,从最基础的Band Boy做起,黄瑞丰的成功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奇迹。八岁开始学习吉他,陆续也接触钢琴、电子琴、电吉他、贝斯、爵士鼓等乐器,扎实的功夫让他活跃于各类大型演唱会,更连年受邀国内管弦乐团合作跨界音乐会活动。不仅是一流鼓手,更从事编曲、创作、专辑制作、乐团经营等。今年适逢演奏生涯四十周年,创下十万首单曲录音纪录,堪称录音界奇葩。

而从三岁开始演奏,雷夫.彼得森(Ralph Peterson, Jr.)这辈子注定要当打击乐手。他诞生于一个音乐世家,有四位叔叔以及祖父都是职业鼓手。才华洋溢的他,身兼爵士鼓演奏、作曲、编曲与乐队指挥,不但是美国爵士乐圈相当受到敬重的鼓手,他的个人特色也让他成为近二十五年来最具辨识度的爵士鼓演奏家之一。曾获爵士鼓大师亚特.布雷基(Art Blakey)青睐,更让彼得森代理他在爵士大乐队做长达数月的表演。一路参与「爵士传教士」(Jazz Messenger)的演出,直到布雷基辞世为止。在荣耀与责任感的驱使下,彼得森更以身为「最后一位爵士传教士的鼓手」为荣,一九九二年更发行向布雷基致敬的专辑,素有「美国鬼才鼓王」之称。

当「台湾鼓王」遇上「美国鬼才鼓王」,面对同样的提问,两位鼓王各有什么回应?有趣的是,不同背景、不同语言下,聊起爵士乐,两人却是畅行无阻、一点障碍也没有!

 

作为一个爵士鼓手,除了与其他乐手对话之外,您怎么看自己在乐团中扮演的角色?它的重要性和魅力何在?

彼得森(以下简称彼):鼓手的角色与功能依音乐及音乐的配置而改变。爵士是一种较为对话性形式的音乐,所以是互相影响的、「召唤与回应」的,以及其他演出时包括的元素。不过,在大多数的音乐当中,鼓手的基础角色就是维持拍子。在最佳的环境之下,这是「所有」音乐家最基本的责任。您会看见在音乐会中,舞台上的每位音乐家对拍子都有强烈与自我的感觉。这样的状况很容易让我思考演奏创造性的与对话性的事物,而不是只有帮大家打拍子。

黄瑞丰(以下简称黄):我觉得一支乐团人员好比是共乘一条小船,彼此要有共同的理念平衡概念,这儿所指的是各人明白自己所担任的角色——各尽所能即兴玩「乐」。

既然是这样,那么每个人的功能是一样的,并且能够很自然地产生彼此递补的合作默契,好比是支很有默契的球队。

爵士鼓与其他吹奏乐器不一样的地方是它有那高、中、低不同音高及频率、声响,铜钹(高频率)、中高低音鼓(音阶)、大鼓(根音)……这样地组成为一支小型敲击乐团并且分为三层的组合式演奏,也像是我在弹奏吉他和弦的感觉,因此我称它为「律动(rhythm)」,因为它具有三部声响的特质,所以也可以说缺少了它会是什么样的感觉?但若能掌握这个特性并且轻松的演奏?我相信这必然有很强的吸引力和魅力。

 

您的专长除了爵士鼓演奏之外,还尝试创作、制作等,请问您如何从演奏节奏性的乐器中,提升旋律性的编曲、作曲的能力?

彼:要在任何情况演奏音乐、提升一个人的节奏才能最好的方法,就是去设法增加演奏鼓的经验。不是只有打爵士套鼓,多学习如康加鼓(conga)、邦加鼓(bongo)、廷巴鼓(timbale)、金贝鼓(djembe)或者其他任何打击乐器,将毫无疑问地增加一个人的创作及编曲能力。

黄:我一开始是学习吉他、钢琴、电子琴……等乐器,因为这缘故,反而是旋律性在鼓上面帮助了我很多,这……应该说是让我受益非常多。

创作上,因为环境的关系,我特别喜欢本土歌谣,也因此更促进我在本土音乐方面能有一份更真摰的乡村气息。

个人会觉得这里所谓旋律性,指的是在鼓上的旋律音阶概念的创意,而非是整个音乐曲子上的编曲(当然有些特殊音乐人例外)。简单来说,对我而言,流行歌曲创作与爵士音乐创作,是两件事。当然旋律性必定是在节奏上加分,相对的节奏性也必然在旋律上增添优美的律动感。

 

您认为学习演奏其他乐器作为演奏的基础重要吗?除了鼓以外,您最喜欢什么乐器?为什么?

彼:作为一个「音乐家」,演奏一个以上的乐器是很重要的。愈了解其他乐器,就愈能够和这样乐器有更好的互动。我是个音乐家。我第一个学习的乐器就是爵士套鼓。我也演奏小喇叭、钢琴、长笛、萨克斯风以及懂一点点低音大提琴。这些总体而来的知识让我愈来愈成为一位好的音乐家,也因此,成为一位更好的鼓手。

黄:我们都知道在一般古典音乐科系里每人都具备有钢琴的基础,同样的任何一位想出国去深造的鼓手(打击乐手)学校也都会要求提出你所具备的音乐基础。特别是钢琴或键盘或是其他乐器基础,相信具备这些条件绝对是有帮助的。

我八岁就开始学习吉他,我一直很喜欢它那弹拨自如、和声、转位舒畅感,可以说像是一把放在手上的钢琴。

 

击乐家史迪夫.豪顿(Steve Houghton)曾自豪地说:「大学里的爵士乐教授多是不会演奏的老师,真正的老师,在外头。」您同意这样的说法吗?

彼:对于史迪夫.豪顿先生这位教育家及鼓手,我是相当尊崇的。而当我同意「真正的教育」是发生在课业之余后,我更相信学生们能够接受演奏艺术的指导。我在波士顿的柏克里音乐学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以及好莱坞的克劳斯王子音乐学院(The Prince Claus Conservatory of Music)教授几个室内乐团,我们和学生们也一天到晚作各种不同的演奏。学生们经常性地在他们的同学及教职员们面前演奏,从得到的回响来增加他们的演奏能力。

黄:我曾在美国和台湾见过豪顿,也看过他在国家音乐厅的演出,是位非常优秀的打击音乐家,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这么说?这会有关系的。我觉得这或许是他对「理论与实际」的见解,关于这一点,我们国内乐手几乎都是在外面的啊!因为我们在以往音乐科系中并没有「爵士乐教授」。

我想或许他讲的是指「教条式教学」,他强调打得好的老师都在外头。

另外我想藉这机会多做些说明,真正成就自己的老师是在社会中历经多年所吸取的种种经验,所谓「失败为成功之母、经验为成功之本」,我觉得用这样来解读比较适切,也与大家分享:「经验=老师」。

 

鼓的声音是最容易被电子设备取代的,许多录音师已经不找鼓手进录音室录音,您认为这会是个危机吗?

彼:一点也不会!首先,所有的电子合成器都不可能传达木头材质那种温暖与触感。我们这次要演出的乐团是比较「放克」(Funk)的器乐曲,因为承办人想要那种「舞蹈」的音乐。我希望明年再来的时候可以带我「音响」的团体之一,例如Fo’tet(电颤琴,低音、高音萨克斯风),The Sextet(钢琴,低音大提琴,小喇叭,中音与次中音萨克斯风)或者The Unity Project(管风琴,小喇叭及次中音萨克斯风)。电脑无法提供像这些乐团韵律的老练程度,因为他们需要传情、默契、感觉与其他音质,而这些是电脑无法呈现的。所以我认为并没有危机可言!

黄:我记得多年前麦当劳、比萨进军台湾的时候很多人认为传统自助餐会面临最大危机,结果呢?是多元化的经营同时促进竞争力而让彼此品质更升华。我觉得MIDI电子可以是精致的套餐,而传统乐器它是拥有火候及色香味具备的条件,现代人喜欢想吃什么?那答案铁定是「都有」。

电子乐器取代传统,那是个时代潮流而非是绝对的,我非常相信这一点,所以我一直都在努力——为传统打拼。

在录音室录音是室内制造业,在Live场所那是玩Band而非One Man Band,只是大家以前将音乐重心放在录音室而不是Live Band。因此这时候出现危机或说那是个整合期吧!让音乐环境重新排列组合,并且出现多元化与明确的音乐型态,我想信爵士乐就是个例子,也绝不是一般所争论中有没有电子乐的话题,包括Rock、Pop、Latin、Funk、Metal……多种音乐,都是早就存在的。我认为只要别把电子乐器放在一起看,其实是没什么问题的。总归一句话!整个生态环境都在变!音乐也一样。

 

有没有什么想要与乐迷们分享的?

彼:我想要分享的是有关:什么让音乐具舞蹈性。当我们演奏的当时,演奏摇摆(Swing)是舞蹈的节奏。但其实卡力普索(Calypso)、雷鬼(Raggae)、非洲古巴的「克拉菲(Afro-Cuban clave)、森巴( samba),以及其他音乐的型态也都是。事实上,今日的「流行」,更多是从这些借用而来的,而且也包括受印地安及非洲的影响。换句话说,舞蹈音乐不是只有两拍和四拍的基础节奏,也不是永远演奏四分之四拍。今年,您将听到我怎么诠释它们,我也希望乐迷们可以持续听到我的精心制作,在明年,或是在未来!

黄:我从事音乐工作四十多年一直是埋头苦干也从没懈怠过,可以说相当辛苦!我从来就不知道努力认真是为了什么?只是不停地练习一心想克服我的缺点,因为我不是科班出生。我也不知道玩音乐是为了什么?只是自己喜欢,也绝非是讨口饭吃的心态?就样会很痛苦的!因此我除了无怨无悔、认真之外,从与音乐相融方面去著手,我受益良多,这样……跟音乐结缘五十多年经过三个年代,我的信念是「真摰」,我的坚持是「别让音乐留白」。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人物小档案

雷夫.彼得森(Ralph Peterson, Jr.)

  • 诞生于一个音乐世家,有四位叔叔以及祖父都是职业鼓手。
  • 美国纽泽西罗格斯大学爵士演奏系毕业。
  • 获布雷基青睐,受邀至其爵士大乐队演出,一路参与「爵士传教士」(Jazz Messenger)的演出,直到布雷基辞世为止。
  • 赢得著名爵士乐杂志Swing Journal金唱片奖(Gold Disc Award)。
  • 美国柏克里音乐院明星教师、荷兰Claus王子音乐学校的驻校艺术家。
  • 获邀为众多国际知名器乐厂牌Mapex Drums、Vic Firth Sticks、Axis Pedals及Bosphorus Cymbals进行乐器试验和背书推介
  • 他为Bosphorus Cymbals设计的高架钹(ride cymbal),将在不久后发表。

 

黄瑞丰

  • 出身于农业社会的时代,从最基础的Band Boy做起。
  • 曾活跃于各大饭店、夜总会、录音室、电视、电影、国内外大型演唱会、古典音乐会、合唱团及京剧跨界演出以及讲座、教学等活动。
  • 出版国内首张爵士鼓DVD教学、鼓舞经典纪录片
  • 本土流行歌谣词曲创作近三十首(中华民国著作权协会)。
  • 创下十万首单曲录音纪录。
  • 为美国ZILDJIAN公司(台湾第一位)东南亚签约鼓手艺人。
  • 世界著名SABIAN铜钹代言人。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