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卫武营艺术中心部分制作经费的支持下,台法双方合作的《教坊记》将重现千余年前唐代中西文化交流风貌。制作前期,汉唐乐府在卫武营举办为期一周的「梨园舞蹈教坊」工作坊及「南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讲座。让南方艺术工作者与校园学子有机会深入了解南管音乐的创建历史背景,并进一步了解梨园科步之细致与典雅,体验唐代当年乐舞升平的艺术盛世。
「古典的极致,就是现代」以这样的观点出发,汉唐乐府立足于传统,努力再造传统,凭借著南管音乐创新舞台表现,汉唐乐府十年来与法德等艺术家合作,从一九九九年与法国小艇歌剧院合作的《梨园幽梦》、二○○六年和法德共同制作的《洛神赋》到今年十月再度和法方携手的《教坊记》,汉唐乐府为传统梨园表演试出一条现代新路。
一场融合南管古乐和欧洲中世纪圣乐的表演
「教坊」最早出现在一千四百年前的唐高祖时期,是负责管理教习宫廷音乐和舞蹈的机构,到了唐玄宗时,人数多达一万一千四百余人,缔造唐代歌舞盛世。教坊中的艺人依其地位及技艺高低分成不同等级。出身平民的女性要学习包括琵琶、筝、箜篌等乐器,称作搊弹家,相较于仪式用的雅乐,「教坊」音乐更趋于诗歌、乐舞、文学雅俗共赏。在卫武营艺术中心部分制作经费的支持下,台法双方合作的《教坊记》将重现千余年前唐代中西文化交流风貌。制作前期,汉唐乐府在卫武营举办为期一周的「梨园舞蹈教坊」工作坊及「南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讲座。让南方艺术工作者与校园学子有机会深入了解南管音乐的创建历史背景,并进一步了解梨园科步之细致与典雅,体验唐代当年乐舞升平的艺术盛世。
十年前,汉唐乐府与法国小艇歌剧院初试成功,促成这次《教坊记》的联手。背景定焦于与世界接轨的唐代盛世,当时在中国传播发达的景教是串连整个舞台中西交流的媒介,于是一场融合南管古乐和欧洲中世纪圣乐的表演将透过T型舞台,在观众面前展现。
圣歌、佛曲皆入乐,东西角色齐搬演
一百二十分钟的节目分为〈教坊记〉、〈德天枢〉、〈宫乐图〉、〈捣练图〉、〈凝碧池〉等五幕,内容描写西来的传教士对唐朝皇帝礼遇的颂德,以及随行的波斯公主和宫内嫔妃共同研习梨园歌舞,当时织锦捣练与安史之乱的社会生活面貌也在舞台上表现出来。剧中角色中西两条轴线并行,唐朝的部分除了玄宗、武则天、杨贵妃、太平公主等人及乐人之外,田都元帅雷海青是创造故事高潮的主要角色;而来自西方的传教士自然是描写重点,此外也安排随行来访的波斯王子与公主。在音乐方面,南管由唐十部伎中取材清乐、宗教音乐则有西方圣歌、佛曲《南海观音赞》和道教《翁姨歌》等。
舞蹈在《教坊记》里是视觉高潮,除了梨园科步外,还有佛、道教科仪、悬丝傀儡十八步科母、相公爷踏棚及波斯舞蹈。其中,田都元帅雷海青个人秀是重头戏,这次取材武当系统的鹦鹉拳,再转化为舞蹈;而雷海青戴著面具独舞琵琶也是特色。为了加强梨园科步的精致与深化,艺术总监陈美娥特别从泉州聘邀吴明森和潘爱治两位梨园资深名师来台,为团员指导梨园科步。舞美设计则以佛教文物与宫廷建物为背景,由美学设计叶锦添量身打造,以最简约的方式创造出最华丽的宫廷面貌,软景幕上将展现目前由台北故宫珍藏的《宫乐图》与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捣练图》。
期待成立「汉唐乐府文化学院」
南管是古老的,梨园科步也是古老的,十多年前陈美娥的转念,确实让这古老的文化传统多面向发展,甚至东西方艺术交流成为前卫的风华。汉唐乐府在一九九六年首度推出汲取传统南管乐曲与梨园科步精髓改编的古典乐舞《艳歌行》,当时深邃悠扬的南管乐音与典雅脱俗的梨园舞蹈在宋代勾栏式舞台上表演,为既成的传统架构中注入现代剧场元素的新可能。此后陆续制作《俪人行》、《梨园幽梦》、《荔镜奇缘》、《洛神赋》等作品,陈美娥省视过往创作,她说每一部作品都是人生观感的写照。例如《韩熙载夜宴图》有种怀才不遇、有志难伸的感觉;而《洛神赋》反映出无奈的忧伤。陈美娥说,她从不把汉唐乐府的作品当成是表演,在她眼里,「对待艺术要真诚」。将在十月十七、十八日在高雄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筹备处预演,三十日在台北故宫世界首演的《教坊记》,对陈美娥和汉唐乐府而言,都是传统再造的新里程碑。汉唐乐府发展近三十年,除了活化传统,创作向前走外,陈美娥也期待传承能够向前走,成立「汉唐乐府文化学院」是未来最大的希望。她说,汉唐乐府是公共文化财,「把文化带回家」是条值得努力的路。
文字|王凌莉 资深艺文新闻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