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古典音乐数十载,我心底蕴总是盘旋著一个声音、一个摆荡……「古典音乐到底是死是活?」
或许作曲家已死,但演奏家是活;或许演奏家已死,但乐迷是活;或许乐迷已死,但作品仍活。乐谱记载看似是死,但演奏诠释却如此活生;唱片录音是死,音响重播却又让它复活。而这几张Tacet迷娘系统录音,更让我心底蕴的摆荡,晃得更High了。
什么是「伟特-迷娘」系统(Welte-Mignon)? 简单来说就是在录音史发展早期,透过打孔纸卷将钢琴家诠释细节纪录下来的机器。而当时最知名的「伟特-迷娘」留声钢琴系统是搭配史坦威钢琴的「Vorsetzer」(意即放置在前方),它可以在各地沙龙当钢琴家本人不在场时,自动弹奏播送美妙乐声,因而大受欢迎。在一次大战前,就已经纪录超过二千五百个珍贵的音乐纸卷,属于现代录音发展之前的古董级发明。
在腊盘发明前的名家之演
这些珍贵声音资产,包括诸多在单音录音问世前就过世的钢琴大师弹奏萧邦,像潘德雷夫斯基(I. J. Paberewski)、Annette Essipoff、Ernest Schelling、TelemaqueLambrino等人就留有《练习曲,作品10》的段落,Tacet用心地再找出年轻时的霍洛维兹、塞尔金的片段,以及P. Orth的全新演奏补全整曲,收录成为古今钢琴家协力合演的「拼图史料版」的萧邦《练习曲,作品10》。
不过,可千万别认为这是历史录音!精确一点来说,这是保有历史感、权威感与原始细节的神秘演奏,而这些尘封的神秘之音被当代科技唤醒了。
以《马勒、雷尼克(Reinecke)、葛利格1905/1906年诠释自己作品》这张唱片为例,就是让「伟特-迷娘」系统的「Vorsetzer」在现代的史坦威D型帝王琴重现再现,再透过今日Tacet最发烧的真空管麦克风进行录音,所以你可以听见性格鲜明、音质通透的马勒一九○五年如何地用钢琴弹著自己的《第五号交响曲》,整个音响室就是个「看到鬼的逼真!」感觉。
科技让死去的音乐复活
不只是马勒、雷尼克、葛利格鲜明地复活,就连德布西、拉威尔这两位法国印象派大师也被唤醒,另外一片收录他们于一九一二年各自弹奏各自作品《儿童的角落组曲》、《小奏鸣曲》等作品。整体听感完全颠覆过去乐迷的经验,你将讶异,纸卷钢琴录音竟有如此骨肉肌理丰盈的鲜味!不可置信,竟然能听到一九五五年前的发烧立体声录音!
只能说廿一世纪科技充斥的古典音乐界没什么不可能的事,Tacet祭出这套「勾魂大法」,让发烧录音的年限追溯到一百年前,更让已作古的马勒、葛利格、拉威尔、德布西这些老灵魂戴上了崭新的面具,用当年他们传统的语法,参与廿一世纪古典迷的奇想派对。
篇幅有限加上我的拙言,或许难尽「伟特-迷娘」系统的Know-How,不过相信如果您是对物理学、留声历史、自动钢琴、或者是诠释考据等领域有兴趣的朋友,花点时间肯定可以从Tacet提供的详尽附图的CD解说中,获得充分的学理满足。
而对我这不求甚解的乐迷来说,好好享受这何其有趣、有其有创意的唱片内涵才是真正大乐啊!此时,我心中摆荡多年的思辩「古典音乐到底是死是活?」,又随之盘旋而起。我想就算大智慧如老庄,此时也聆乐而欲辩无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