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艺术基金会今年首度举办的「第一届数位艺术表演」征选,祭出百万奖金,为这个艺术新趋势加持鼓励。虽然今年或因消息曝光不足,仅十一个团队报名,但仍有不少全新企画令人一新耳目。本文作者俞秀青应邀担任此次的评审之一,特撰本文介绍此次征选的评选过程与作品呈现。
跨领域的共同创作形式是当代艺术表演的主要型态之一,随著手机、相机的数位摄影功能强化,加上YouTube视讯传播的全球风靡,数位化大量被运用于日常生活中,对于表演艺术更有无远弗届的影响。欧美在数位影像结合表演艺术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台湾早期囿于器材、技术与经费的缺乏,在这方面的教育起步较晚。近年,随著多所大学数位科系与大城市数位中心的建立,逐渐地培养出一批专业人才。然而影音无国界的趋势,让资讯唾手可得,也导致时下年轻人流于抄袭作品或快速拼贴既有的成品与技术。因此,台湾「第一届数位艺术表演」征选计划的征选形式、过程与标准为何,更是备受各界瞩目!
仅有十一组报名 多提出全新企画
财团法人数位艺术基金会从二○○六年开始举办台北数位艺术节,今年首度以百万征件方式和国内表演团体合作。二○一○年「第一届数位艺术表演」的决选于六月中落幕,笔者与有荣焉担任评审,希冀借由本文让更多艺文团体与数位影音工作者明了申请与评选的过程,在未来能共襄盛举。尤于是首届,尚有许多县市、单位可能未获得此消息,今年虽仅有十一个团体报名,但多数申请者提出了全新的创作企画,不乏当代数位影音与表演艺术界的崛起新秀,也有学院教授级老师来角逐,竞争激烈!
申请者在报名时须提出完整的企画书与作品简介光碟DVD。今年由广艺基金会执行长杨忠衡、数位艺术基金会艺术总监张赐福及笔者担任评审,初选时以面试共同评选出三组入围团体参与决赛;面试由每个团队在固定时间讲述创作理念、内容重点,接著在Q&A的过程中,评审针对作品的形式、创意、主题、技术执行的可行性等方面提出疑问,由团队负责人回复。今年入围决选的团队分别为:多媒体装置艺术家林珮淳与数位艺术实验室合作的《Nexus关联》、编舞家黄翊与声音艺术家王仲堃合作的《交响乐计划壹、机械提琴》,以及台艺大学生黄姮玮所组成的“Cocho Take”团队结合舞蹈影像装置的《关自在》。入围决选者,各可获得主办单位补助的编导制作费新台币十万元整,作为六月在皇冠艺文中心小剧场的决赛实地演出经费。
决选三队同台竞艺 作品仍然「未完成」
六月十五日在皇冠艺文中心的决赛演出以邀请函入座,当天观众踊跃几乎座无虚席,足见艺文界与大众对此奖项的关注与期待,当然高额奖金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关自在》以两片可向前移动的直条布幕做影像投射,四位舞者配合影像在布幕前与布条中穿梭舞动,诠释人与空间存在社会的意义。《交响计划壹、机械提琴》企图以iPhone来操控机械弹奏小提琴,藉舞者在不同的光区的动作触发机械拉弓,或启动整组旋律音乐,是舞蹈与科技联手演艺音乐的实验作品。《Nexus关联》发展影像延迟(delay)效果、电磁波的杂讯概念等,透过肢体与即时互动影音,探讨人与数位科技的关系。三个团队在决赛中,皆无百分百地完成各自企画书的目标,有些以时间短促或舞台空间、技术不足为由,但初选至决赛日期、剧场设施等条件早在申请前已被确认,团队应于各自条件许可的状况下,拟出能力范围可及的企画内容与进度,避免眼高手低与无法执行的技术问题,主办单位也会针对这次活动的缺失检讨修正,作为下届改进的参考;希望透过这个奖项,可以大量鼓励与提升更具原创性的数位跨界表演艺术作品!
科技有技术的局限,要源源不断地创新技术实非易事,而表演则有艺术层次、水平之分。在科技结合表演艺术的论述中,不是科技对决表演艺术,也非谁是红花、谁是绿叶的主从观系,而是二者在科技与表演的主题、创意中相辅相成;引爆新颖的融合形式,试图在合作中找到平衡点,却仍不失各自作为独立艺术的精致、独特性。这个奖项的甄选特色在于,获得此奖的团队须在专业剧场做整场正式演出呈现,因此表演者的水平也是评审的重点之一。跨领域的合作型态有无限可能性;包括创新结合形式、突破传统表演艺术的时间结构,或以装置、展场的概念切入演出等都是可能的。如果表演与科技双方皆具备了更宽广的发展潜力,且兼具有说服力的内容,当然较能受到评审青睐。
数位表演是未来趋势 加入live演出更添难度
当代科技结合表演艺术虽历时不久,但在未来却有不可限量的发展空间与市场。伦敦西郊的布鲁内尔大学(Brunel University)教授狄克森(Steve Dixon)出版的《数位表演》Digital Performance一书,记载新媒体在戏剧、舞蹈、表演艺术、装置等之历史与作品,且介绍剧场、影像鬼才勒帕吉(Robert Lepage)、编舞大师康宁汉(Merce Cunningham)、音乐创作才女安德森(Laurie Anderson)等重要艺术家的数位创作,值得阅读参考。另外,在舞蹈结合数位影音领域上,目前全世界有几十个琳琅满目的舞蹈电影节:诸如欧洲极为著名的「国际舞蹈电影节」(Dance Screen)及美国的「镜头上的舞蹈」(Dance on Camera)等,皆激发了无数跨界艺术家的视觉创新突破。由国际奖项节选出的得奖作品收录于《为镜头编舞》Dance for Camera系列光碟,更囊括欧美数位表演代表佳作。然而这些全是影像上的奖项,少有加入Live表演,也突显出科技结合表演艺术实地演出执行的艰巨性(含高经费、技术)。若能借此奖项,为台湾数位影音与表演合作推波助澜、鼓励创作者跨界、提升更高科技与表演层次,进而推向国际舞台,是此奖的衷心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