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舞团艺术总监纳哈林一眼相中,亲邀加入巴希瓦青年团的李贞葳,也是第一位进入巴希瓦舞团的台湾舞者;进入舞团一年多即升上一团舞者的她,这次也将随团回到台湾故乡演出。借此机会,本刊特地专访李贞葳,请她谈谈进入巴希瓦的经过,以及在巴希瓦学习与工作的经验。
人们听到李贞葳进入以色列知名舞团巴希瓦的经过时,都会为了她「有眼不识泰山」的经过诧笑,至于她被编舞家欧哈德.纳哈林一眼相中的舞蹈实力,反而被笑声遮掩了。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一心想到国外闯荡的李贞葳,因为想在历史文化深厚的欧洲工作,赴欧参加舞团征选。就在巴希瓦为巡演节目举办的audition中,李贞葳独自被rehearsal director(排练导演)唤出,告诉她等等将有一场私下的面试。
原以为所谓的私下面试,是给舞者做健康检查的李贞葳,就这样见到了纳哈林。在还一头雾水的情况下,纳哈林对她提出进巴希瓦青年团(二团)的邀请。
当时正在等另一个丹麦舞团签约机会的李贞葳,直率回以「我要再想想」,纳哈林问她:「妳知道我的团吗?」「知道啊!是以色列舞团!」前一天才刚看到舞团纪录片的她现学现卖。
当天稍晚,上网搜寻巴希瓦资料的李贞葳大吃一惊,没想到邀请自己的,是当代舞坛赫赫有名的明星团体!怪只怪台湾对国际舞坛的资讯太少,更何况是只有战争新闻才会出现在台湾媒体的以色列。
我不知道怎么跳得「不美」?
就这样,李贞葳暂且抛下原本「在欧洲跳舞」的梦到以色列工作。在巴希瓦,自然要学有名的「嘎嘎技巧」(Gaga)。李贞葳说,嘎嘎不难,难的是舞作。因为,巴希瓦要舞者放下美美的动作,「而我不知道怎么不美?」
从小进兰阳舞蹈团,一路学习芭蕾等舞蹈技巧,注重的是舞者身体的美感表现,以致李贞葳总被排练导演念:「跳得太漂亮!动作太乾净!」自己擅长的,却不是巴希瓦要的,让李贞葳跳得辛苦,也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要把芭蕾全部忘掉才有办法?」
和纳哈林坦承自己的困惑后,纳哈林安慰她:「不需要忘掉从前学的东西」,而来自挪威的同事也提醒她,既然能在两三百位舞者中被选出,一定是她具备某种纳哈林欣赏的特质,那么,为什么要不肯定自己?
「我不应该copy巴希瓦,放弃自己的特质,而是试著去融合,找到一种既是巴希瓦、也是我的表现方式。」这条中道之路,李贞葳还在摸索。
她的努力也让她提前被拔擢。一般二团舞者都需要两三年才会被升至一团,李贞葳却在短短一年内成为一团舞者。在升级面谈中,纳哈林首度告诉她当初一眼相中她,正是她优秀的身体条件,「妳是个很特别的舞者。」纳哈林慎重地对她说。
让舞者具独特姿态的「嘎嘎」
在巴希瓦工作,是一系列紧凑的行程:每天都要练习「嘎嘎」,一周有两到三场演出,观众多半是一般学校的学生;有时一天要演出两场,或是一周要跳两支不同的舞。因此,在巴希瓦的舞者学舞速度要快,否则不足以应付这么频密的演出。
接触嘎嘎一年余,在李贞葳眼中,这个纳哈林独创舞蹈技巧的目的,一言以蔽之,在开发舞者的个人潜力与特质。
纳哈林带领的嘎嘎,经常从想像开始。他丢出想法,舞者用身体表现。因为每个人的想像和身体都不同,便会提出不同的肢体造型。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舞者的个人特质越来越明显,而这正是纳哈林乐见的。
她也笑著提到,舞者练习嘎嘎时,不只动用身体,也会用到嗓子,因为纳哈林鼓励舞者伸展身体不需憋住声音,「如果从教室外经过,就会听到舞者各种奇怪的声音。」
在李贞葳眼中,纳哈林是个随性又自由的人,当然也不乏编舞者对作品的坚持,而他对舞者独特性的鼓励,李贞葳形容是:「他不会把舞者修成同一种样子,但会让整体融合,好像我们看面包,一眼看过去是不同的面包,但都是面包。」
在巴希瓦不只跳舞,也能编舞
来到巴希瓦,李贞葳愈来愈勇于表现自我。今年五月,她和同团舞者Christopher Peterson在每季提供舞者的创作发表会上演出合编的《大象》Elephants,就是李贞葳舞者生涯至今的小小反刍。
这支双人舞从「玩身体」出发,时而柔软流动、互相扶持,时而把身体变成乐高积木或卡榫般,衔接或切断彼此动作。当地媒体《耶路撒冷邮报》The Jerusalem Post更评论此作是「当年度最突出的表演」。
这一次巴希瓦来台演出《十载精采》,刚进一团的李贞葳也会随团回到家乡演出。在接受一年多巴希瓦震撼之后,她也告诉观众:「不要抱著对舞蹈的既定印象来观赏,你会享受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