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四年举办一次、被视为剧场设计界「奥林匹克」的「布拉格国际剧场设计暨剧场建筑四年展」,今年迈入第十一届,也正式更名为「布拉格表演艺术设计与空间四年展」,以打破「剧场建筑」的籓篱,让更多环境艺术、视觉艺术的工作者也能来参加。许多设计者都不约而同地,将展场设计成一个要让参观者亲自参与、发掘的游乐场所,所以在这次大展的十天内,「玩」展览成为参观者最主要的任务。
六月十六日,在有著「千塔之城」与「金色城市」美誉的布拉格,古老的石板路上像往常一样杂沓著来自全球各地的观光客,但在熙攘间空气中却弥漫著不一样的气氛,因为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布拉格国际剧场设计暨剧场建筑四年展」(Prague Quadrennial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 of Scenography and Theatre Architecture)即将在本日揭开序幕。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被全球剧场工作者暱称为剧场设计的奥林匹克大会、简称为PQ的大展,自一九六七年以来,经过四十四个年头、十届的举办过后,主办单位决定在揭开本年度第十一届序幕的同时,将它更名为「布拉格表演艺术设计与空间四年展」(Prague Quadrennial of Performance Design and Space)。艺术总监Sodja Zupanc Lotker说此举是企图打破「剧场建筑」的籓篱,将展览所能囊括的范围更为扩大,让更多环境艺术、视觉艺术的工作者也能来参加。
也因此,这次PQ的展览场地及活动也不再只限制于以往的「工业宫」展览馆,而是分别在国家画廊(National Gallery)等五处主要的展场及另外全城廿三个大大小小不同的场域展出。主办单位表示希望以此方式让剧场艺术再跨出去,与群众更亲近。让无论是游客或布拉格居民,在这段期间都可以感受到PQ这股来自世界各地七十几个国家、千名剧场设计工作者齐聚在此的魅力,即使是随意驻足在街角,也可以和剧场艺术不期而遇。
国家主题馆展现各国特色 极限服装展秀出狂想之衣
在最主要的国家画廊(National Gallery)展览馆中,区分为国家地区主题馆、学生馆与极限服装展。国家地区主题馆中共有六十余国的剧场设计好手齐聚一堂,展露出每一个国家或是地区近年来在剧场所显现的不同风貌。
综观看来,本届PQ的策展型态大致上区分为三,一种是以单一概念或主题发展,强调近年来该地区剧场所呈现的趋势或关心的议题,并融会于展场设计之中,虽然展场内陈设较少(或甚至没有)剧场设计的作品,但是当欣赏者一步入展场,却能强烈地感受到策展人的意图,甚至可以亲身参与创作,例如波兰就以「被释放的能量」为主题,在展场中简单且凌乱地陈设了电视与耳机,播放著探讨空间与人、记忆、历史与文化、情感等关系的录影作品,而且主动地希望参观者在体验完展场之后,也能在空白的展场中随意地留下自己的感受,成为展场创作的一部分。第二种则是以作品或是以当地优秀的剧场设计师为出发,在展场中将每个作品忠实地呈现出来,让欣赏者自己细细品味。例如美国及前两届因抗议台湾参展而退出的中国等展场,便是如此。此外,就是以参展当地的民俗特色为重点,以地域性的文化来与其他的展场做出区隔,吸引参观者。
当然,也有许多优秀的设计师将以上所提的几项元素整并,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就像以「溯流徂源」为主题的台湾馆,便是揉合了台湾卅多年来为台湾剧场界奋斗的设计师身影与作品,与东方文化中「云」的意象,令许多国际的友人与参展者印象深刻。
设计师高豪杰表示,希望参观者能在台湾馆虚无飘渺、却又绵延不绝的动线中,体会到剧场虽然被称之为消逝中的艺术,但是这一股无形的力量,却仍可如行云流水般地,凝聚为汹涌壮阔的文化长流。这次台湾馆共计展出了国内知名的服装设计林璟如、靳萍萍、蔡毓芬,灯光设计林克华、张赞桃、简立人,舞台设计王孟超、李俊余等八位设计师的作品。也透过录影访谈与等多媒体的方式,如实地展现了他们在创作时、从无到有的历程与思路。
相较于国家地区主题馆,在学生馆里四十多个展场与「极限服装展」则更显生猛。也许是初生之犊不畏虎,或是没有太多的包袱,学生的创意让许多参展人不约而同表示的确令人惊艳,而且主题表现也都很明确。
就像这次获得学生馆金牌奖的拉脱维亚艺术学院(the Art Academy of Latvia),就是以剧场设计的角度切入,清晰呈现出四位剧作家的意图与精神。而来自台湾的学生馆在策展人曹安徽与刘达伦的规划下,则是以「铁皮屋下的天堂」为主题,将展馆布置成锈蚀斑斑的铁皮屋,然后再以模型、成品、录影呈现等各种陈列方式,表现从台湾学生征选出来的优秀作品,也反映出台湾剧场幕后工作者,即使是在艰难的工作环境下,仍能绽放出瑰丽的花朵。
至于「极限服装展」则是以服装的材质为出发,让服装设计以不同的材质发挥创意,无论是新开发的布料、塑胶、甚至到冰块、纸张、气球、灯泡都被运用在设计的理念当中,颠覆了一般人对「穿」的想像。台湾服装设计师王怡美,以创作亚陶《血如喷泉》剧中「奶妈」一角的戏服参展,在她的作品上,以气球制作的假奶,与上面布满突出的小手,强调奶妈的哺育功能,并隐喻奶妈与幼儿间、予与求的互动关系。强烈的设计概念与角色塑造获得国际评审团一致的肯定,在公开遴选中脱颖而出,成为获选参展的全球廿五件作品之一。
一方桌子一个世界 剧场建筑设计展古迹教堂中令人惊艳
此外,PQ的另一项重头戏,便是「剧场建筑设计展」。本届「剧场建筑设计展」为因应主办单位要将「空间」的主题加入,所以特地以「现在/未来:表演空间的十字路口」命名,将展场移至一座古老的圣安娜教堂(ST. Anne’s Church)中举办,也因为这座被布拉格视为古迹保存的建筑物占地并不广,所以参展者须以一张桌子为限制性空间,并结合教堂颓圮的石墙、残缺的壁画及后来加强的木造结构等建物氛围,展现出参展者所要呈现的剧场建筑理念。
正所谓好的设计就是要克服一切困难完成不可能的任务,限制愈多愈能激发出创意的火花,义大利的设计师就以最简单的设计理念「一张想要秀出自己的桌子」为剧场建筑的缩影,制作出了一张只要观者靠近或是触摸时,就会摇摆、震动甚至是呼吸、叹息的桌子。而台湾则是以「人本舞台」为主题,在一张桌子上以中华文化传统的纸、笔、墨、砚这文房四宝为设计元素,将南台湾的卫武营艺术文化中心的设计理念,呈现在大家的眼前。还有法国以「发现」为主题的古朴木桌,在看似无奇的桌面下,抽屉内精巧地藏有许多高科技媒体展示小空间,让人惊喜。以打造廿一世纪的现代莎士比亚剧场知名的英国设计师,则以精巧的手工模型与完善的剧场规划,完成了古典与现代结合的最佳范例。展场中的一方方小桌,都各自展现著各国设计师对剧场建筑未来的想像,现代的精神与科技,与这座历史悠久的教堂展馆相映成趣。
而在相隔不远的国家剧院附近,PQ也设有「交会点:亲暱奇观展」与「灯光音效展」,为布拉格这个缤纷的城市新增不同的风采。「交会点」主要是希望以设计的理念打造出一个与城市人民共享的环境,在以环保材质的厚纸板搭建出来的几何造型展馆里,每一个小房间都有个艺术家精心设计的主题,有的是以让游客进入并向其他游客展示拥抱,来表达爱与关怀;有的则是以在地板上画出舞步,用最简单的方式,教游客学会舞蹈,有的则是亲身将垃圾装扮在身上及房间里,以惊悚的方式上演浪费资源的下场。「灯光音效展」则是让音效与灯光设计在多媒体的展示区中大显身手,并且也藉著多场知名的设计的演讲与对谈,让参观者能亲身体会并了解,这两种虽然无法用实体表示,但却是建立舞台幻觉不可或缺的神奇元素。
从「人」出发 就是要你「玩」得不亦乐乎
整体而言,本届的PQ大展最主流的趋势,莫过于展场多媒体的运用,与设计者企图诱导参观者「玩」展览的这两个面向。虽然多媒体的运用与数位科技的加入,让各展馆有了崭新的面貌,但剧场毕竟是以人为出发点,在萤幕、投影、3D等现代化的浪潮席卷之下,却也将剧场最宝贵的「手作感」冲淡了许多,甚是可惜,而这也是许多剧场人在欣赏完本届大展之后一致的感受。或许评审团也这么认为吧,例如荣获今年国家地区主题馆金牌奖的巴西展场,就是以拓荒者的理念,结合当地的剧场性格,强调文化传承与常民的生活。没有繁复的科技辅助,但是展场看似粗糙的手工绘画、材质,大胆的用色勾勒出鲜活的民俗轮廓,在众多参展国家中紧紧抓住了评审的目光,拔得头筹。
也正因为剧场是以人为出发之故,与大部分的展览不同的是,在PQ的展场上,许多设计者都不约而同地,将展场设计成一个要让参观者亲自参与、发掘的游乐场所。无论是哪一个主题展场,每一个参观者都是要很忙碌地钻进爬出、拉开抽屉、打开橱窗、戴上眼镜……没有一刻闲得下来,有些设计师还贴心地把展场化身为休息区,要你闭上眼、躺下来,换个角度及感官来体验他想传达的讯息。也有些展场自备有演员、道具,要把真实的后台景况,搬到观者的眼前。所以在这次大展的十天内,「玩」展览成为参观者最主要的任务。由此可看出,剧场设计者除了在处理在与人的沟通上,向来就有著独到的见解之外,潜藏在每个设计师内心的那种与生俱来、不甘寂寞的玩乐因子,也是成就一出出精采戏剧与风情万种的PQ大展的原因之一吧。
OISTAT国际剧场组织 正港的台湾第一
文字 黎家齐
你 可能不知道,当现在台湾政府仍为了争取进入联合国的周边组织,抢得头破血流、满腹委屈的同时,其实在五年前,在许多剧场幕后工作者的奔走与努力之下,早已 经有一个联合国旗下的正式的「OISTAT国际剧场组织」(全名为International Organisation of Scenographers , Theatre Architects and Technicians)的总部,矗立在台北市的街边。
OISTAT 国际剧场组织创立于西元一九六八年布拉格,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旗下,全球性的国际组织之一,其总部在二○○六年初由荷兰正式移设台湾,成 为少数正式以台湾名义参与的国际组织,并且也是第一个将总部移设台湾的国际性非营利组织。据了解当初经OISTA决定将总部移设台湾之时,台湾方面还因为 从没有类似的国际组织正式设立在国内,所以无法取得相关的经费补助,后来经由当时TATT(注)的理事长(现任 OISTAT副会长)张翼宇、TATT前任理事长林克华与现任OISTAT执行长张维文等人争取下,经由文建会的协助,才让这个「正港的台湾第一」默默地 在台湾落脚。目前OISTAT在全球拥有卅个会员中心,个人与组织会员分布近五十个国家。该单位除定期举办各式国际性活动之外,最主要的任务,就是每四年 与捷克文化部共同举办PQ大展,打造一个全世界剧场幕后工作者的交流平台。
在今年度PQ大展中,OISTAT除了和往年一样,在展览期间为 来自全球的剧场工作人员举办各式工作坊、讲座及筹办各项赛事之外,总部还特别邀请台湾文建会主委盛治仁亲至布拉格共襄盛举,并央请盛主委于第八届「国际剧 场建筑竞赛」 (TAC/ Theatre Architecture Competition)大会中发表演讲与担任颁奖贵宾。盛主委在场也表示台湾未来即将落成多座国际级的展演中心,也欢迎在场的国际剧场友人至台湾参访, 并参加十月份于台中举办的建国百年晚会。为未来台湾的国际文化交流,开启更多合作的机会。
此外,OISTA以台湾为出发所办的系列活动还 有:在捷克国家博物馆新馆中所举办的「OISTAT与台湾之夜」酒会、于PQ大展期间请到国内知名导演赖声川在布拉格表演艺术学院(DAMU)举办的讲 座、由编舞家何晓玫与服装设计师沈斻所主持的「竹制舞衣工作坊」,及透过Scenofest剧场艺术节系列活动的演出机会,请到国内知名武丑张宇乔与旦角 黄诗雅在布拉格广场上演出京剧《美猴王》、《仙女》片段,并举办「京剧越界」工作坊等不胜枚举,可以说是为台湾的文化外交,再添历史新页。
注:「台 湾技术剧场协会」(Taiwan Association of Theatre Technology,简称TATT)创立于西元一九九八年一月,为一非营利之全国性社团法人组织,也是OISTAT的台湾会员中心。该单位最主要的任务 在于维持及建立有关技术剧场的知识与经验的交流、促进台湾表演艺术的蓬勃发展。TATT是历年来台湾参加PQ大展主要的策展团队。在本届PQ大展活动期 间,由现任理事长、及台湾馆策展总召及人王世信主持举办「台湾日」的活动,并请到文建会盛治仁主委莅临,让台湾馆的参观人次,再创新高。
剧场技术创新奖 台湾新生代拔得头筹
由 OISTAT所主办的第一届剧场技术创新奖TIP(Technical Theatre Prize),于六月十九日下午在布拉格表演艺术学院(DAMU)举办颁奖典礼。这个奖项是为了促进不同国家剧场技术的交流、促进剧场技术人员经验分享, 并褒扬剧场从业人员开发新的技术,有效改进剧场功效所设立的。
本次剧场艺术创新奖的首奖,很让人惊喜地,是由一位来自台湾、廿岁出头、台北艺术大学剧场设计系的应届毕业生胡皓恩夺得。胡皓恩对于能在全球的参赛者中得到评审的青睐,也表示非常意外。他谦虚地说由他所设计的「布幕撑平桁架」(T-Joist backdrop stretcher)并非高科技产品,只是运用剧场中原来就有的布幕夹和T型栅改良而成,原本只是为了克服剧场布幕应用的小问题,没想到却是小兵立大功。 而这也似乎再次地应证了,即使是在科技发达的今日,关于「手工」的技巧与发明,仍值得大家关注与鼓励。(黎家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