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兰西戏剧院主要大厅「黎希留厅」内景,金碧辉煌,果然有皇家气派。(Christophe Raynaud de Lage 摄 法兰西戏剧院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莫里哀与法兰西戏剧院/剧院历史

皇家光环加持 戏剧传统堡垒

走过三百年辉煌的法兰西戏剧院

由「太阳王」路易十四亲颁诏书、创立于一六八○年的法兰西戏剧院,在成为「国王的剧团」之前,其实是由法国「喜剧之王」莫里哀带领的剧团。经过三百多年的岁月,剧院的名称更迭、角色变换,也见证了戏剧潮流的起落变化。迄今,拥有超过三千出经典定目剧的法兰西戏剧院仍是坚守法国戏剧传统的堡垒,在传统中也不忘探寻经典与当代的关系。

由「太阳王」路易十四亲颁诏书、创立于一六八○年的法兰西戏剧院,在成为「国王的剧团」之前,其实是由法国「喜剧之王」莫里哀带领的剧团。经过三百多年的岁月,剧院的名称更迭、角色变换,也见证了戏剧潮流的起落变化。迄今,拥有超过三千出经典定目剧的法兰西戏剧院仍是坚守法国戏剧传统的堡垒,在传统中也不忘探寻经典与当代的关系。

身为法国最古老的国家剧院,法兰西戏剧院(La Comédie-Française)位于巴黎第一区。一旁还有罗浮宫和皇家宫殿,像骄傲的贵族一排站开,自有非凡的古典身价。

一六八○年由路易十四颁布诏书成立的法兰西戏剧院,在进驻现今富丽堂皇的剧院建筑前,其实是个几经风霜的剧团。演员身分特殊,与政治脱离不了关系,尤其身为国王认定的剧团、经过政权的翻天覆地,在在见证了路易十四的太阳王朝走向共和国的历史改革。

法兰西戏剧院也显示了剧场概念的领军者,在三个世纪里是如何转变:从尊崇剧作家、以文学性为重,到名伶演员以魅力挂牌,最后是导演成为开发美学的灵魂人物。法兰西戏剧院三百多年的历史,包括剧院名称的更替,皆突显了社会氛围,述说了法国剧场的近代史。

从喜剧之王手中传下的「莫里哀之家」

法兰西戏剧院的图徽是,一群蜜蜂围著蜂箱,边上有一排铭言:“Simul et singulis”(意为「团结一致亦保有自我」),丰富多产的古典象征。这种期许,以及剧团的诞生,还得从莫里哀说起。

特异独行的莫里哀,尽管面对教会卫道人士的批评声浪,仍在国王的保护下,将法国喜剧推至高峰,在十七世纪大放异采。一六七三年莫里哀过世后,他所领导的剧团演员,遂与当时的其他剧团合并。一六八○年,路易十四决定钦点巴黎仅剩的两团演员,正式组成唯一的国王剧团。在与义大利喜剧演员的竞逐赛中,此团搬演莫里哀、拉辛(Jean Racine,1639-1699)、高乃伊(Pierre Corneille,1606-1684)的剧作,肩负发扬重责。也不免出现宫廷剧码常有的争宠情节,以及高昂的民族意识,因此诞生「法兰西戏剧院」,这一维护正统的称呼。由于剧团视注重演员制度的莫里哀为精神领袖,虽是他过世七年后才成立,一般却喜称此团为「莫里哀之家」(La Maison de Molière)。

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戏剧院改名为「国家剧院」(Théâtre de la Nation),原先阶级低贱的演员拥有了市民权利,但也丧失皇家特权。演员很快分为两派以表政治理念——革命派另辟新所,自称「共和国剧院」(Théâtre de la République);拥皇派还曾因讽刺政治人物,遭关门禁演。剧团命运纷纷扰扰,如革命后的政治风暴;直到一七九九年,两派演员复又合并,就此定居于现址,再度以「共和国法兰西戏剧院」开张。曾受太阳王青睐的剧团,如今受到「小巨人」拿破仑的保护,而其品味则是较能反映他英雄形象的古典悲剧。

引领潮流  现代戏剧的战场

从十八世纪走向廿世纪,法兰西戏剧院的剧码也意味潮流走向。大革命前夕,伏尔泰的剧作如改编自元杂剧《赵氏孤儿》的《中国孤儿》借外讽今,即在此演出。波马榭(Beaumarchais)的《费加洛婚礼》批判封建制度、预示革命,演出大成功却也引起骚动,旋即遭禁。

十九世纪剧院进入浪漫派,雨果、大仲马等人的作品在剧院上演,引发古典主义者的鼓噪。一批浪漫派激进青年,和保守派展开激辩,将浪漫主义风潮推上巅峰。但不过十几年,浪漫派便声势下滑,女明星拉舍尔(Rachel)重又带起古典悲剧的流行。如时尚来来去去,第二帝国崇尚侈靡逸乐,剧院变成浮华社交场所,布尔乔亚式喜剧也随之发展起来,还有传奇名伶莎哈.贝恩哈特(Sarah Bernhardt)在此坐镇。

世界大战期间,法兰西戏剧院专门上演爱国戏剧,以作为战争中的精神寄托。战后,戏剧院演出依旧,但少再挖掘文本的意涵与革新;向来维护优雅传统的使命,在此时仅是种怀旧。幸而廿世纪初,导演地位提升,喜剧院也跟著启用新导演,如:柯波(Jacques Copeau)、杜蓝(Charles Dullin)、朱维(Louis Jouvet)等,将戏剧院带入现代剧场的领域。在此之前,剧院海报从未出现导演的名字,直到一九三六年《厌世者》Le Misanthrope的演出,才破天荒印上「导演贾克.柯波先生」。柯波并不想大幅度破除积习,但认为演出起码要打破封闭、呈现剧院外的生活感。普遍认为,法兰西戏剧院总算稍稍放下沉重的过去,进入新的纪元。

保留传统  也不忘与时并进

今天,法兰西戏剧院已制作了超过三千出的经典定目剧,并在巴黎拥有三间剧院,除了世人熟知的黎希留厅(Salle Richelieu),还有老鸽舍剧院(Théâtre du Vieux-Colombier)和工作室剧院(Studio-Théâtre),分别于一九九三与九六年纳入喜剧院的旗下。其中,位于巴黎左岸的老鸽舍剧院,是柯波于一九一三年所创立。二○年代,曾是介绍前卫电影的重要场所;不仅剧场、整个艺术界的重要人物都在此出入,如沙特、卡缪、毕卡索、布列东、考克多等人。一九四七年,刚自精神病院「获释」出来的亚陶,更在此发表他的最后演讲,留下著名的疯狂录音。一九八六年政府回购剧院并整修,就此保留了法国现代剧场的重要据点。

法兰西戏剧院也探索当代剧场与经典作品的可能关系。其中不乏以现代服装、简约舞台、社会观点等方式,重新诠释旧作。二○○四年,找来罗伯.威尔森执导《拉封丹寓言》,演员身著华服戴上动物面具,以典型的威尔森美学,演绎寓言的讥讽。○六年的《大鼻子情圣》导演波达利德斯(Denis Podalydès)也是活跃电影的演员,他以戏中戏、投影等活泼手法,让此戏连演四年,欲罢不能。同年,法兰西戏剧院史无前例地由女性接掌总监,穆喜耶勒.玛叶特(Muriel Mayette)以执导戈尔德思(Bernard- Marie Koltès)的《回归沙漠》为首出代表作,宣示当代经典意味浓厚,却因选角问题引起争议。

有趣的是,直至今日,法兰西戏剧院一旦上演莫里哀的剧作,法国观众无论好坏,一致报以热烈掌声。也许就像戏剧院众多收藏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大型玻璃盒保护的「莫里哀之椅」(Le fauteuil de Molière)。一六七三年,莫里哀的健康状况极糟,仍亲身上台首演天鹅之作《谁真的爱我?》Le Malade Imaginaire(或译为《无病呻吟》)。幕起,身著睡衣、睡帽的他,便是坐在这张古董扶手椅上。二月十七日当晚,这出戏的第四场演出,莫里哀撑到最后一幕,终在舞台上吐血,几小时后便过世了。之后,无论多少最优秀的演员,总要在这张椅子上饰演那位患了空想症的病人,以求最高荣耀。而这张椅子一直服务到一八七九年,恰巧是莫里哀生日当天退休,「莫里哀之椅」仿佛成了「喜剧之王」的象征,从此不再是道具,而是纪念莫里哀的圣物。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法兰西戏剧院年表

整理  廖俊逞

1673  莫里哀去世,原莫里哀剧团与演出高乃依剧作为主的马莱剧团合并。

1680  路易十四正式颁布诏书,合并马莱剧团与勃艮第府剧团,宣布法兰西戏剧院成立。

1784  剧院上演剧作家马舍的《费加洛婚礼》,表现平民战胜贵族的胜利凯歌。

1789  法国大革命爆发,剧院改名为「国家剧院」,阶级低贱的演员拥有了市民权利,但也丧失皇家特权。演员分为革命派与拥皇派以表政治理念。革命派另辟新所,自称「共和国剧院」。

1793  拥皇派上演影射讽刺政治人物的剧目,遭关门禁演。

1799  两派演员复又合并,以「共和国法兰西戏剧院」开张,受拿破仑重视。1804年,剧院迁入黎塞留街与圣.奥诺雷街现址。

1812  拿破仑签署「莫斯科法令」,确定法兰西戏剧院与国家的隶属关系,建立剧院内部的管理准则等,一直沿用至1946年。

1830  剧院演出雨果剧作《欧那尼》,将浪漫主义运动推向高潮。

1843  雨果的《城堡里的爵爷们》上演失败,宣告了浪漫主义戏剧的衰落。

1848  第二帝国成立后崇尚侈靡逸乐,女明星拉舍尔重又带起古典悲剧的流行,剧院成为浮华香艳的社交场合,布尔乔亚式喜剧也随之发展。

1914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剧院专门上演爱国戏剧,以作为战争中的精神寄托。

1922  纪念莫里哀三百周年诞辰,将莫里哀生平剧作按写作顺序上演。

1927  纪念浪漫剧一百周年,汇演缪塞、雨果、大仲马等人的作品。

1936  由柯波执导《愤世者》的演出,节目单上印上「导演贾克.柯波先生」,突出导演的地位与功能。

1939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剧院多上演古典名剧和「没有政治危险」的新作。

1944  剧院为庆祝反法西斯胜利演出,戴高乐将军到院观剧。

1946  替代「莫斯科法令」的新法令通过。

1959  文化部改组法兰西戏剧院,指出剧院的任务是「向最广大的法国观众,演出世界各国,尤其是法国创作的优秀剧作」。

1960  艾斯冈特担任院长,思想开放,起用各派导演。继任的比埃尔.丢克斯奉行开放政策,演出布莱希特、奥尼尔、贝克特和尤涅斯柯等人的作品。

1993  黎希留厅纳入戏剧院的旗下。

1996  位于巴黎左岸的老鸽舍剧院和工作室剧院并入戏剧院,前者为柯波于1913年所创立,亚陶曾于1947年在此发表他的最后演讲。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