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万历十五年》中,以几位历史人物的独角戏,解开明朝灭亡的原因。(新舞台 提供 )
焦点专题(二) Focus 前卫30年—香港 进念.二十面体/

颠覆历史「定论」 藉观古以知今

进念.二十面体的《万历十五年》

由编导胡恩威和电视剧《走向共和》编剧张建伟联手改编历史学者黄仁宇名著的舞台剧《万历十五年》,今年已是五度上演,并将于十一月底首度来台。《万历十五年》挪借了原著框架,以六位历史人物的六段独角戏,解开明朝灭亡的原因。胡恩威以「中国失败总记录」一语归结该书的核心精神,他说,重新演绎历史是为推翻传统历史论述的手段,提供反思历史的契机。

由编导胡恩威和电视剧《走向共和》编剧张建伟联手改编历史学者黄仁宇名著的舞台剧《万历十五年》,今年已是五度上演,并将于十一月底首度来台。《万历十五年》挪借了原著框架,以六位历史人物的六段独角戏,解开明朝灭亡的原因。胡恩威以「中国失败总记录」一语归结该书的核心精神,他说,重新演绎历史是为推翻传统历史论述的手段,提供反思历史的契机。

香港周—进念.二十面体《万历十五年》

11/23~24  19:30   11/25  14:30

台北 台泥大楼士敏厅

INFO  02-25673679

一五八七年,万历十五年,对一般史家来说,原无事可载。然而,历史学者黄仁宇却以小历史反观大历史,将六个明代的悲剧人物的命运,接连上中国数百年来大结构的悲哀:权倾朝野的张居正、明哲保身的申时行、抗倭名将戚继光、古怪官僚海瑞、消极对抗的万历皇帝,以及自相矛盾的哲学家李贽,在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都极力维系著中国帝王官僚体系的稳定和正统,却反被这套泛道德观念箝制。《万历十五年》原著以英文写成,名为《一五八七:无关紧要的一年》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把一时一地的人事放置于庞大的历史脉络里,见微知著,解剖社会文化、制度甚至律法与道德等对个人乃至后世造成的影响。

拉宽观众凝视的历史纵深  思考自己今日处境

二○○六年,向来关注社会与政治议题的香港「进念.二十面体」编导胡恩威,和电视剧《走向共和》编剧张建伟联手,将《万历十五年》打造成舞台剧剧本,今年五度上演。在现代人对历史冷感或受制于思考的年代,胡恩威以「中国失败总记录」一语归结该书的核心精神。他说,重新演绎历史是为推翻传统历史论述的手段,提供反思历史的契机,一如全剧开场,旁白传来:「万历十五年,距离明朝覆亡五十七年,距离鸦片战争两个半世纪、距离甲午战争三百零八年……」如此安排,希望拉宽观众凝视历史的纵深,从而思考自己今天的处境。

在英式教育下成长的胡恩威,中学时期首次阅读《万历十五年》,他说,香港中学生从课本上接触到的历史都是教条的、盖棺定论式的知识。《万历十五年》不是简单说教式的判定错对,而是立体地看待历史、解读历史,这对关心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年轻人有巨大的启发。「当下卅岁的香港年轻人不仅不知中国史,可能连宋、元、明、清的朝代次序都说不出来,《万历十五年》对他们来说就像是一堂校外历史课。」

相较于近日港人走上街头反洗脑教育,胡恩威强调,了解中国历史,就如同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关键在于怎么教。「今日课本的内容,诸如『看到五星旗要掉泪』、『听到国歌要兴奋』,甚至在左派教育团体编撰的教科书中出现『美国是全世界最不好的国家』。这些内容和价值观,不免造成港人强烈反感。」

借史论今  寻找港人的自我定位

历史是时间的座标,之于我们的过去、现在的生存状态和未来的变化都有关系。胡恩威表示,有别于巴黎、伦敦等大城市,新旧事物和谐共存,当地人民对过去的事物也有著自省能力,香港从殖民时代走到今天,老旧的事物不断处于退化和消亡状态,「香港人的历史观非常局限,然而,只有充分了解中国历史,才能知道香港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位置和责任。」因此重新搬演《万历十五年》,除了回望中国悠悠的历史长河,更是借史论今,寻找港人的自我定位。

《万历十五年》挪借了原著框架,以六位历史人物的六段独角戏,解开明朝灭亡的原因。平时就喜爱涉猎历史的胡恩威说,明末社会弥漫著泛道德的儒家思想,扼杀人民的创造力,能者与无能者,都以失败告终。这种高度形式化的社会所产生的悲剧,不仅出现在万历年间,接下来,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中国节节败退,都与他们受制于封建思想很有关系。

另一方面,对胡恩威而言,明代也是一个「有趣」的年代。他说:「为了规避审查,明清的小说或戏曲,梦境情节特别多。」此外,明代印刷技术发达,小报文化、色情小说也蔚为风潮。明代的简约美学则与朱元璋大力去除贪官有关,「最后大家都不敢穿华服,灰、黑色的服装渐成主流。」

多媒体+中乐及电子音乐  包装沉重的历史叙述

《万历十五年》一剧在视觉上,融合进念擅长的多媒体影像,包装沉重的历史叙述;听觉上,以中乐及电子音乐交杂混搭。剧中更穿插昆曲《牡丹亭》的〈惊梦〉一折,来批判明朝泛道德社会下对男女之爱的压抑。胡恩威说,之所以选择《牡丹亭》,先是出於戏剧美学考量,昆曲是最能代表明朝的艺术表演方式,而《牡丹亭》正是剧作家汤显祖在万历年间写成的,寓意作者反对礼教和提倡思想解放。

正如编剧张建伟所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是现代人,我们叙写过去的历史,必须为当代人提供新的对历史的认知,否则便是多余的——这个说法,为我们提供观看《万历十五年》的角度。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