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派话剧《亭子间嫂嫂》写的是二、三○年代上海红灯区会乐里的一位风尘女子的日常生活。(上海现代人剧社 提供)
上海

「海派戏剧演出系列」上阵 《亭子间嫂嫂》惊艳

为纪念上海开埠一百七十周年,上海现代人剧社特别推出「海派戏剧演出系列」,由海派小说名作改编的《亭子间嫂嫂》打头阵,总共五出作品,展现不同时代的海派风情。其中更有首度将张爱玲一生搬上舞台的《张爱玲》,与改编自经典中国电影《小城之春》的同名越剧。

为纪念上海开埠一百七十周年,上海现代人剧社特别推出「海派戏剧演出系列」,由海派小说名作改编的《亭子间嫂嫂》打头阵,总共五出作品,展现不同时代的海派风情。其中更有首度将张爱玲一生搬上舞台的《张爱玲》,与改编自经典中国电影《小城之春》的同名越剧。

今年是上海开埠一百七十周年,自一八四三年以来,几经浮沉,上海已成为远东国际大都市,形成了独特的海派文化。作为上海本土知名的民间剧团——上海现代人剧社特别为此推出「海派戏剧演出系列」,以纪念上海开埠的百年沧桑和风情文脉。本月起,根据上世纪卅年代著名海派小说作家周天籁名作改编的海派话剧《亭子间嫂嫂》,率先在新光剧场惊艳上演。此演出系列共包括五出海派新剧码。原创话剧《国际饭店》、喜剧《四个婚礼》、话剧《张爱玲》及现代越剧《小城之春》等,将每隔两月轮番上演。

《亭子间嫂嫂》阅尽洋场风情

从本月起率先上演的海派话剧《亭子间嫂嫂》,原是一部廿世纪三、四○年代在上海《东方日报》上连载的长篇小说,当年风靡一时,每天市民们将这份报纸买走,就是为了了解亭子间嫂嫂的命运。作者周天籁曾被称为「最能代表上海风情的作家」,一九五一年赴香港加入邵氏兄弟影业公司。六○年代,周天籁移居台北,出任《华报》编辑兼特约撰稿人,并以「周老夫」的笔名撰写笔记散文,著有《逍遥逍遥集》、《浪漫浪漫集》、《惬意惬意集》。

海派话剧《亭子间嫂嫂》写的是二、三○年代上海红灯区会乐里的一位风尘女子的日常生活。上海最富特色的石库门房子中小小的亭子间是主要场景,主角「亭子间嫂嫂」与一个个求欢客铺展开下等社会的世俗人情故事,形形色色人物在醉生梦死、物欲横流中纷纷登场。亭子间嫂嫂的善良、侠义、泼辣,各种客人的嘴脸,贪婪的、精明的、奸诈的、真性情的,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尽管戏剧作品描写上海交际花的并不鲜见,但像《亭子间嫂嫂》这样通过小小的亭子间和底层女子的人际蛛网,把十里洋场的万千风情和人物的悲欢离合描摹得纤毫毕现,却是十分难得。 可以说是一幅上海滩的「浮世绘」。

周天籁的作品《亭子间嫂嫂》在海派小说占有一席地位,此番搬上舞台,由来自新加坡在南洋艺术学院执教的郑星执导。

和《亭子间嫂嫂》关注旧上海底层男女不同,大型原创海派话剧《国际饭店》把目光聚焦在廿世纪的半个多世纪里被誉为「远东第一高楼」的国际饭店,成为首部描写百年上海南京路这一文化历史地标的海派舞台剧。该剧通过饭店这个舞台,著重描绘了上海开埠后的国际化氛围,以及这个大都市从最初的崛起到繁华的沧桑变迁。

另一出海派喜剧《四个婚礼》已入选上海市重大文艺作品资助专案,由擅长表现上海小市民生活的剧作家赵化南编剧。全剧通过六十年四场婚礼,让舞台小世界浓缩展现了上海的市井民俗和风云变幻的大社会。由一九七○年代末以执导话剧《于无声处》红极一时的苏乐慈出任总导演。

话剧《张爱玲》纪念逝世十八周年

此外,海派原创话剧《张爱玲》是目前上海戏剧舞台上唯一一部描写张爱玲一生的作品,编剧石俊经过多次修改,将于今年九月八日、张爱玲逝世十八周年时在新光剧场上演,有意思的是,新光剧场与张爱玲之间有著不同寻常的因缘,一九四二年张爱玲自己创作的唯一一部话剧《倾城之恋》,曾在新光剧场连演满座数月。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海派戏剧演出系列」中,还有一部风格清新婉约的现代越剧《小城之春》,根据著名电影导演费穆的同名电影改编。老电影《小城之春》表现的虽是三○年代江南小城中四个年轻人的情感纠葛故事,但他们的内心情感却与现代人有著深深的共鸣,四个人面对变革中的时代,彷徨、无奈、挣扎和反抗,都能激起现代人的深思与感悟。该剧女主角由越剧明星李旭丹担纲,将于今年五月演出。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