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就要庆祝创立百周年的宝冢歌剧团,最早源于创办人日本企业家小林一三想要振兴兵库县宝冢市的观光事业,而创立了完全由少女组成的「宝冢歌唱队」,并赢得观众的认同,方才开展了近百年迈向艺术殿堂之路——从招生训练、精良制作到剧院营运,一条鞭、多面向的经营,打造了宝冢歌剧团的闪亮世界。
看过日本电影《扶桑花女孩》吗?一九六五年,在日本东北的一个没落煤矿小镇,为了振兴地区经济而兴建了夏威夷度假村,还特别从东京请来舞蹈老师,教导当地的少女草裙舞,作为度假村开幕演出的重头戏。
其实早在一九一○年代,就已经有为了吸引观光客而成立的少女歌舞团。
这要从宝冢创办人、日本企业家小林一三先生说起,他有一句名言:「电车创造乘客」。小林先生为了将铁路从大阪梅田延长到宝冢,开通了「箕面有马电气轨道」(现阪急电铁),他凝视著自己创立起的列车驶过兵库县宝冢的田野景色,心里不断思考著:「该怎么做,才能让更多的观光客愿意坐电车来到这里呢?」于是他盖了「宝冢新温泉」及日本国内首座的室内游泳池,但一开始仍然无法吸引太多人潮。后来,小林先生在无意间看到了三越少年音乐队的表演非常受到当地民众的喜爱,于是便在一九一三年成立了一个完全由少女组成的「宝冢歌唱队」。第一期共录取了十六名学生,并在同年十二月改称「宝冢少女歌剧养成会」。于此,小林先生不仅是用「电车创造乘客」,甚至还以「少女歌剧创造观光客」来促进人潮涌进。
首演舞台改建自游泳池 一炮而红成为观光重点
「宝冢少女歌剧养成会」的教育方法,是以东京音乐学校所有的规则为范本,仅招收小学毕业十五岁以下的少女,修业年限为三年,期间教授乐理、歌唱、东洋与西方舞踊技巧、歌剧等科目,是当时在日本独一无二的创举。
一九一四年四月一日宝冢少女歌剧养成会的首次公演,是给来泡温泉的客人作为余兴欣赏的免费演出,演出内容有《DOM-BRAKO》(歌剧桃太郎)、《浮达摩》及舞作《蝴蝶》,其华丽的歌舞引起观光客极大的回响。值得一提的是,首演的舞台竟然是由游泳池改造而成的。这座当时日本首度引进的室内游泳池,因为对于当时的社会趋势来说还过于新潮,并且规定只有男性可以进入,男女禁止共泳,也因为空间设计的不良,室内通风不甚理想,导致乏人问津,于是最后便乾脆一举改装成为剧场。原本的泳池区域全部更换为木质地板的观众席,更衣室改造成为拥有小剧场规模的舞台,于是这座由游泳池改造的乐园剧场,便成为宝冢少女歌剧养成会首次公演的舞台。那一年,平均每个月都有一千多名的观光客入园观赏。
之后,宝冢少女歌剧养成会的规模愈来愈大,为了让未来的发展更具前瞻性,并能对日本的音乐歌剧界有所贡献,便开始正式邀请了专业的艺术创作者加入(如剧作家坪内士行、音乐家金健二与金光子夫妇),并且将组织重新整编,在一九一九年解散了「宝冢少女歌剧养成会」,改设宝冢音乐歌剧学校,「宝冢少女歌剧团」便在此体系的学校制度下正式诞生。
歌剧团的组织及营运的制度与传统,脉脉相传直到今日,同时也因为歌剧团与学校在制度上的一体性,所以双方的期数是一致的,也就是说音乐歌剧学校的十七期生,同时也入团成为歌剧团的十七期生。
一九二一年,为了服务日益增加的观光客,花组与月组因应成立,支撑起了「宝冢歌剧」的黎明期。一九二四年七月,容纳三千位观众的宝冢大剧院正式开幕,同时雪组也在此时诞生,各组轮流每个月各演出十二场,开创了日后轮替制度的时代。一九三三年之后,宝冢歌剧共有花、月、雪、星四组,直到一九九八年宙组诞生,才形成了现在的五组规模,而各组都有各自招牌的男角、女角。另外,除了这五组之外,宝冢还有一个压箱宝,就是以艺术技能纯熟的「艺达者」所组成的「专科」。
“Revue”引领歌舞风 为战后人心带来希望阳光
宝冢在创立初期是以「男女老幼都能欣赏的国民戏剧」作为演出目标,但是由于一九二○年代社会风气的渐趋改变,促使宝冢首次在日本出现了以歌舞形式来讽刺时事的滑稽剧“revue”。
当时的“revue”以巴黎为中心在欧洲掀起了一阵风潮,宝冢也将其舞台艺术形式大规模引进。一九三○年代在人人歌颂著自由风气之际,宝冢的“revue”打造了形式趋近完整的风格,无论是在歌唱、舞蹈或化妆上,都发展出崭新而独树一格的原创性,将宝冢的名气大大提升。随后这个演出模式便一举扩展到海外,于一九三八年首度前往德国、义大利、波兰进行欧洲巡回公演,更于一九三九年前往美国进行盛大演出。同年「宝冢音乐歌剧学校」改名为「宝冢音乐舞踊学校」,从宝冢少女歌剧团中正式脱离。
然而,二战勃发,日本对美国开战,“revue”的演出因而中止,歌剧团组成了移动队,转而在各地进行劳军慰问的演出。二战即将结束的一九四四年三月,宝冢大剧场被海军接收,东京宝冢剧场被陆军接管,宝冢歌剧团的两个专用剧场被迫关闭,停止所有演出活动。战后,两剧场的接收问题竟然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才得以解决。一九四六年「宝冢音乐舞踊学校」改名为「宝冢音乐学校」,期许宝冢歌剧团持续在日本剧场与帝国剧场演出,期望能够在黑暗时代注入一股勇气,带给因为战争而在心中受到创伤的人们一份梦想与希望。
经过战后的动荡期,一九五○年代开始,日本以惊人的速度走向复兴之路。再生中的日本人急于吸取充满著希望的能量,而乘著这股能量,宝冢歌剧也再度掀起了潮流,黑暗苦情的世代景象被风吹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希望的舞台,春日野八千代、寿美花代等人气明星辈出,在舞台上展现超强的光芒与能量。
这时出现了一位名为高木史朗的奇才导演,他以现代日本为题材,为宝冢创作了不少音乐剧与香颂秀。一九六○年「宝冢新温泉」改名为「宝冢亲子乐园」,因为《华丽的千拍子》的成功首演在艺术节中获奖,隔年便开始在宝冢、东京、大阪等地连续上演了七个月。一九六一年的日本民俗舞踊《火之鸟》也继续在艺术节中获奖,同时也因为该演出而再度展开了海外的巡演活动,于此,宝冢歌剧逐渐走向全新的世代。
从日本走向国际 全面迈向黄金时代
一九六○年代开始,日本以惊人的速度成功地复兴了经济发展,社会人们的眼光逐渐望向了世界各地,宝冢歌剧也顺应时代的潮流,朝向国际化发展,此时由Paddy Stone所编舞的Shango开始了一连串的巡回,将宝冢歌剧的舞蹈技术推向更高的表演层次,这同时也成为了日后首次挑战百老汇作品(一九六七年《奥克拉荷马!》以及一九六八年《西城故事》)的重要基石。
一九七○年代,宝冢歌剧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凡尔赛玫瑰》轰动上演,这出戏造成了日本艺能史上空前震撼的大潮流,观看演出的观众人数达到一百四十万人之多,而宝冢也愈来愈趋近其辉煌的黄金时代。
一九八○年代日本整体景气愈见稳定,人人享受著优渥的生活,在经济方面有了成功的重整之后,文化上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宝冢歌剧的作品在艺术节中屡屡获奖,世人逐渐地肯定了他们优秀的舞台表演艺术。
一九八七年九月一日是“revue”剧《我的巴黎》在日本首演六十周年的日子,自此便制订每年的九月一日为宝冢歌剧的「revue纪念日」,也成为该团日后重要的年度盛事之一。
一九八八年《乱世佳人》再度成功搬上舞台,隔年,沉默了十五年的《凡尔赛玫瑰》也重新再行搬演,引起了更大的回响,甚至留下了观看人数一举达到两百廿九万八千人的辉煌纪录。一九九二年,旧宝冢大剧场正式落幕,取而代之的是一九九三年的新宝冢大剧场,新一页的历史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