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布西是受到当时只有三岁的女儿所启发,而写作出这组由六首曲子所组成的组曲。他不仅把女儿的生活、眼中的世界、娃娃与玩具带进音乐,还充分展现出孩子们无限的想像力。随著年龄的增长,现实与局限,让我们渐渐失去了纯真与好奇心。对我而言,这组钢琴作品提醒了我,就算我是个得教导孩子很多事的父亲,我还是应该要常常试著用小孩的角度去看世界、去思考。
八月,并不是个怎样特别的月份。在台湾,这个月既闷热,又有台风。
但其实也没那么糟,这个月,有大多小孩们喜欢的暑假,一般的家庭也或许会安排些旅游。但最重要的,和这篇文章有关的,是这个月有个父亲唯一特别专属、可以庆祝的日子。
「忘了问候爸爸」戏码不断重播
在台湾,父亲节就是八八节,这个日期很难被忘记。但是在美国,父亲节是在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因此,它的日期每年都会不一样。不过,在美国当地的人都会很容易知道是哪天,因为日历上,都会标示得清清楚楚。就算你不看日历,电视或报纸的广告一定也会不断地提醒你,不停给你选择餐厅或是该买什么礼物的建议。
这是我在台湾第一年发生的事,那时是六月底,我刚好完成我第一次在台湾的大学中教书的课程,并期待著回美国去度假。我接到了我父亲从美国的来电,我们天南地北地聊了一会儿,在要挂电话时,我爸爸终于忍不住,委婉但尴尬地跟我说,他没有收到父亲节卡片。
「锵!!」如果你的生日或是纪念日曾经被忘记过,那你就很能了解我父亲当时的感受。父亲节已然离我爸远去,而我彻彻底底地错过它了。我努力试著跟我爸解释,在台湾的父亲节是八月八日,和美国不同天,我会记得在那天补打电话给他。然而,在接下来的十五年,同样的剧情不断地上演重播,这也变成了我和我父亲之间的一个笑话。
当音乐家爸爸从孩子眼中看世界……
「父亲」这个身分,在古典音乐中,似乎只使用在乐派或是风格的创立者身上(例如:巴赫=音乐之父),可是我却从没看过任何深入研究的文献提到,有关从父亲的角度去作曲的文章。我觉得这很怪,因为,有许多作曲家写作的灵感与动机,是来自于他的小孩。这些作品大多是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所写作,例如:巴赫的《创意曲》和《法国组曲》,就是为了他的孩子们与第二任太太的平时练习而作。虽然这些曲子仍然是现今钢琴课程中重要的一环,但在大多学琴的小孩眼里,这些乐曲就等同于父母一天到晚在念的「吃完所有食物」、「多喝水」、「不要……」等等烦人又无趣的大道理。我也知道,当我的孩子听到这样千篇一律的经典杂念时,他们都会用不耐烦的语气回应:「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只有少数作品,成功地从这种唠叨的方式跳脱出来,作曲家虽然同样是身为一个父亲,但是却是用孩子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并用音乐表现出来。其中一个案例就是写作了《小孩子的天地》的法国作曲家——德布西。德布西是受到当时只有三岁的女儿所启发,而写作出这组由六首曲子所组成的组曲。他不仅把女儿的生活、眼中的世界、娃娃与玩具带进音乐,还充分展现出孩子们无限的想像力。随著年龄的增长,现实与局限,让我们渐渐失去了纯真与好奇心。对我而言,这组钢琴作品提醒了我,就算我是个得教导孩子很多事的父亲,我还是应该要常常试著用小孩的角度去看世界、去思考。
「锵!!」突然发现我又错过了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现在,我该来打电话给我爸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