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团演奏国人新作,也是打造自己的未来经典与特色。新乐季中,NSO在开季音乐会将首演林京美的管弦乐曲《舞咏曙光》,该曲「多媒体」的标题,已令人期待现场的丰富画面。另北市国的「音乐剧场—埃及艳后与凯撒」中,将首演两部年轻作曲家的新作:张琼樱的《舞之祭》和林金丞的《埃及艳后》,如何以打击乐表现艳后与凯撒的故事?已引动乐迷的强大好奇心!
不可否认,古典音乐会的舞台,一直是西方音乐艺术经典作品的盘据之地,这些经典作品带给音乐会的舞台难以言喻的神秘气氛。这股神秘的气氛,绝对不只是来自那份回顾经典时油然而生的崇仰与感怀,也来自对下个未知经典的好奇与期待。而国人作品的发表,就是我们对下一个经典的企盼。
NSO开季 林京美《舞咏曙光》令人期待
对所有的作曲家而言,创作的目的就是希望作品被演出,而最不容易被演出的作品,无非就是管弦乐曲。近年来,国家交响乐团(NSO)音乐总监吕绍嘉,持续地借由重要场合演出国内年轻一代优秀作曲家的管弦乐作品,为台湾的乐坛注入全新的、铿锵有力的丰碑性声音,带起一波长江后浪推前浪。NSO今年九月廿日的开季音乐会,不仅端出马勒的《第九号交响曲》,也要首演林京美的管弦乐曲《舞咏曙光》。回顾林京美过去比较简约的小编制作品,抒情性中有深深的悸动,戏剧性中有严谨的布局。光从这次《舞咏曙光》「多媒体」的标题里,就已经能解读出动作(舞)、声音(咏)与画面(曙光),可以预见作曲家要借由管弦乐千变万化的音色打造出一部声响的……这到底会是什么呢?我不敢妄加推测,只能去现场倾听。马勒,要小心了。
北市国音乐剧场 「埃及艳后」如何惊艳?
台北市立国乐团最近在团长钟耀光的带领下,持续借由新颖的编制与跨界性质的演出,大大地扩展了国乐的可能性。明年五月十六日的「音乐剧场—埃及艳后与凯撒」中,将首演两部年轻作曲家的新作:张琼樱的《舞之祭》和林金丞的《埃及艳后》。张琼樱先前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无非是二○○九年的《射日》,该作系为一编制简约、却极有效果的音乐剧场,尤其是赋予扇子打击乐器的功能之后,又借助扇子的「形」与「色」等视觉效果,将「音乐」与「剧」巧妙地融合在舞台上的演奏者身上;即将首演的《舞之祭》是否还有更惊艳的巧思,让人相当期待。林金丞的作品取材自家喻户晓的「埃及艳后」传奇;由于故事的明确性强,直接勾起一般观众与听众的好奇心:「要如何用打击乐来表现?」
当然,当天整场演出还结合戏剧、舞蹈、人声、服装整体造型和舞台灯光设计。这些非打击乐的元素绝对可弥补音乐剧场中「剧」的一面,但这些元素如果仅仅是去执行它们本来的功能,那么,这些非音乐的元素愈是成功,就可能愈突显打击乐元素的多余。不同的元素要成功地相互融合,不只是要发挥各种元素先天的特性,也要去节制这些特性。这种元素间妥协后,达到的一种新的混杂状态,可能还需要新的理解,甚至费人猜疑。然而,这种要求观众/听众运用幻想力来猜疑的欣赏方式,正是一部作品之所以能有艺术感的原因。「音乐剧场—埃及艳后与凯撒」这场演出,挑战融合各种艺术媒介的可能性,让人很难不想去一探究竟。
带著国人作品出航 更显创意与个性
这些国人新作,其实恰恰反映了近年来台湾对外塑造出的音乐新形象。笔者于二○一四三到二○一四这两年间在欧洲观察到,台湾前往欧洲巡回演出的代表性音乐类表演团体,几乎都不约而同地借由两种方式来强调自己在国际上的独特性:第一,大胆启用自己年轻一代的作曲家,第二,强调自己突破过去框架、不拘一格的演出方式(例如「融合传统与现代」、「兼具东方与西方」、「跨界」、结合「多媒体」科技等)。就这两点,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欧洲古典音乐团体最近到亚洲巡演的曲目,就可以发现,同样是离开本土,台湾的团体在本土外的国际舞台上,展现的比欧美同侪还更有创意与个性。
回顾传统是为了提醒当下,前人已经抵达的位置。但是对今人而言,更有意义的是要探寻与前人不同的、属于当下这个时代的声音。若只是谨守既有传统,是不可能带来下一波未知的新颖;没有新的作品、新的作为、新的视野,经典怎么传承下去?当下台湾乐坛这种面对传统又不囿于传统的态度,给予新一代作曲家大展身手的机会,再来的,就是看有志的人要怎么发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