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户外环境的夜色、极大的新鲜感包拢之下,通过音乐的衬底与牵引,以及现场感官所能接收现场来自或远或近作品们的色彩、线条、形体、声响等,仿佛一个个舞台上的角色现身,虽然没有使用任何言词,仍可感知各个角色的鲜明性格,加上一些可见与不可见的动作、姿态、神韵,当下逐渐产生若干情境、互动、甚或可能的故事想像——让人联想起全然没有对白、充满戏剧动态与文本意涵的「无言剧」……
2015月津港灯节
2/14~3/15 台南市盐水区月津港
上桥,停止,观看,沉思,再看。
向前走,停止,观看,阅读,欲言又止,再看,聆听。
安静。「三小兔」不动。继续静止不动,水面偶尔出现冬风吹过的涟漪。
水的对岸,砖瓦古厝映照著额外的照明,显示著适度的昏黄与明亮,安静不动。老屋前、水岸边,立有一座整体结构形似棒棒糖的灯光设计;杆子站立不动,杆子顶端是不断变化著程式设计内的橘红艳蓝鲜黄粉红所旋转出的回旋中的点点、圆周……
(请以舞台表演形式想像上述的书写文字)
在俗称的小年夜,前往台南盐水,经过一段桥南老街,就此踏入「2015月津港灯节」的展场。
装置就是角色 演出一场无言剧
我的观赏动线,从踩上水月桥开始,悠美昂扬的音乐充满环境,首先注意到的是桥下一艘船状结构物漂浮水上,发出幽幽的靛青、紫红萤光里,有三只兔子或坐或趴,名为《宇宙三小兔》,同时映入眼帘的是位于彼方水边的一座直径达六公尺的旋转同心圆灯光机械装置,名为《迎光》,根据资料介绍此为主灯之一:藉著「光」于高速运动状态所带动出的视觉残像作为变造手法,由运动的时间去逼现色彩潜在的讯息,循著高速旋转的光迹,好似色彩在跳舞,呼应著整个灯节以「盐水夜宴图」为构想脉络之中的「观舞」主题。
先以个人与月津港灯节的首次接触经验而言,上列桥上一段可以视为剧场观演的开场——在户外环境的夜色、极大的新鲜感包拢之下,通过音乐的衬底与牵引,以及现场感官所能接收现场来自或远或近作品们的色彩、线条、形体、声响等,仿佛一个个舞台上的角色现身,虽然没有使用任何言词,仍可感知各个角色的鲜明性格,加上一些可见与不可见的动作、姿态、神韵,当下逐渐产生若干情境、互动、甚或可能的故事想像——让人联想起全然没有对白、充满戏剧动态与文本意涵的「无言剧」,感受强烈,因此尝试模拟书写其表演文本(如本文开端)。
只是,占地近十公顷的灯节展场,合计来自日本、加拿大、台湾的五十二位艺术家,创作四十件水岸艺术灯景,除了各自展现创作理念,将如何共同营造这次的总体地景艺术?
结合风土与地景 艺术家发挥想像
透过现场作品解说:「2015月津港灯节」参照古南唐画家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以「盐水夜宴图」为创意主轴,依「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等五大主题呈现,规划出卅四座创作艺术灯、六座桥梁光环境,将传统主题融合了现代装置艺术手法,交织盐水当地的风土民情及环境氛围,营造在地特色的夜宴风情。(注)
整体而言,艺术家们的作品分成水面、陆地、桥梁三大类;月津港水域布展内容紧凑,张力十足,加上善用环湖及树林打造的「光环境」,各色灯光争奇斗妍,几乎让人眼花撩乱,应接不暇;然而,信义桥往东北方向的河域,嘹亮蛙鸣取代了人工环境音乐播放,可说还诸地景本色,形成自然的特色之外,整个场域亮度偏暗,水面上的几件作品因视线不佳而落入欣赏劣势,且该区域的作品布局稍嫌冷场,除了《风蝶闪萤》数以百计的金色风车驻立河岸两侧,堪称勉强撑起了场面,还有《月津津、亮津津》以庶民生活使用的塑胶篮,予以涂色、拼合成球,同样绵延河岸,俨然一片素雅的五彩缤纷,引来若干观众共鸣与欣赏。
在数十件作品之中,艺术家各式创造的形式(包含造型与材质等)、及其企图传达的意义,林林总总,琳瑯满目,有暗寓在地生活纹理的《源于倒风》,有表现手法直接明白者,如《虹桥》、《遇见月津港》,有诗意浪漫的《流虹》、《一句剪花诗》。不过,几次读了现场作品介绍的标示后,令人好奇的是有多少发想的深意能表现在作品之上?有多少创作理念能被观众看见或是感受得到?譬如:《宇宙三小兔》,若是仅从现场漂浮水上的萤光物件,趣味可爱,但仍与其背景故事距离遥远:「艺术家幻想了一组从月球上出发、搭乘太空飞行船的三只小兔。这架飞行外观仿鱼的外型,在水底可转换成潜艇使用。然而飞行过程中发生不明故障,迫降于月津港水域。飞行船在此待修……此景正是昔日『月津八景』中的『赤兔望月』。」又或者有些描述与作品之间存在著辅助理解、会心一笑的可能,例如造型近似旋转中的风车一般的《迎光》,据现场资料指出:艺术家仔细分析了陪著我们一起长大的卡通人物,例如哆啦A梦或海绵宝宝的色彩,并依照原有色彩的比例跟位置,转化出色彩鲜艳的同心圆,借此连结观众的儿时乐记忆。
其中,《海动作╴时间之河》,善用桥墩的三个圆拱形空间,将海潮澎湃来往的画面投影在桥下水面,构成时间感浓烈的画面,而且影像与环境之间虚实互相渗透,进一步渲染出河流朝向海洋、时间轴由现在流向过去与未来的隽永余韵,相当动人。
装置维护不易 艺术能否与观者真正互动?
如此占地辽阔,灯节的作品如何能够维持完整的展演性,恐怕也是这类户外大型地景艺术创作活动的重要难题。以笔者于开幕隔天到场而言,已经出现若干作品的故障或瑕疵,譬如《月月月月月》,意欲透过光线在平行镜面之间往返,造成半圆形的月亮不断折射,产生不断重复的影像,引发观众思考时间的课题,可是,现场仅见单一固定不动的球状发光体;《漂浮的彩虹》,当晚乍看,只见一片静静摊在黯淡河面上的模糊波光,路过的在地民众以识途老马之姿热心说明该作品的原有样貌,后来巧遇灯节计划主持人杜昭贤,才得以在其手机萤幕看到前一天的热烈动态,闪闪发光的材质横过水面,犹如璀璨的瀑布,同时被风吹得飒飒作响,录影画面看来具有丰富而生动的声音与姿态,对照于眼前的寂然声悄,失去了艺术家原来完成创作的意图与样貌,只能徒呼负负。
于是,当我们再次进入这项以水域为基地的地景艺术展演舞台,欣赏风与光的撩拨所带来的无比想像与美感之际,试想:其一,在长达一个月的灯节活动期间,观众与作品之间的关系有多少变化?其二,既然是以地景为命题,那么,现场的水,是否在扮演承托艺术家创意结晶的载体之外,还能期待获得更多的介入或相融?
注:参阅「2015月津港灯节」官方网站yuejinlanternfestival2015.tumblr.com/
由台新银行文化艺术基金会举办的台新艺术奖,邀请九位不同领域的提名观察人,搜集、发掘,深入研究各种面向的当代艺术展演,并于网站发表评论,本刊精选单篇刊登。如欲读更多评论,请至ARTalks专网talks.taishinart.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