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导演邓树荣与编舞家邢亮、梅卓燕于二○一二年共同创作的舞剧《舞.雷雨》,取材自中国剧作家曹禺成名作,不著一词,完全以肢体敷演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与情节,让错乱时代的崩毁世界,惊心再现。《舞.雷雨》将在十月份「香港周2014」活动隆重登场,让台湾观众有机会透过舞蹈肢体,再次认识这个剧场经典。《舞.雷雨》同时为「2014关渡艺术节」的参与节目。
香港周2014《舞.雷雨》
10/31~11/1 19:30 11/1 14:30
台北艺术大学展演中心舞蹈厅
INFO 香港周2014网站 www.hongkongweek-taiwan.hk
帷幕拉起,六人齐聚舞台正中间的沙发上,一幅传统家族合照构图,众人手指缓缓移动,仅以眼神与指尖即辐射出欲望的方向,周朴园端坐正中,越过左旁侧背而坐的繁漪而暗暗指向伺萍、繁漪伸向周萍、周萍伸臂揽住欲离去的四凤……舞台上所呈现的齐整和乐皆为虚像,暗影重重,秩序缓慢瓦解、崩溃,虚线指向众角的情欲暗涌就要冲垮脆弱的边境,贯穿全场的雨声如潮,即将溃堤。
这是形体舞蹈剧场取材自中国剧作家曹禺成名作的《舞.雷雨》,时隔《雷雨》首演八十年,将于「香港周2014」再度搬上舞台。
《舞.雷雨》由导演邓树荣与编舞家邢亮、梅卓燕于二○一二年共同创作,前者是连续三届香港舞台剧奖最佳导演奖得主,后两者为多届香港舞蹈联盟舞蹈年奖得主编舞家,戏剧及舞蹈两大山头的巨擘跨界,交出的是不著一词,全以肢体、舞蹈建构复杂人物关系、千疮百孔的家族群像。
无言《舞.雷雨》 挑战原文本结构
「形体剧场」对邓树荣来说,并不是崭新的尝试。1992年他自法国返回香港,隔年初试啼声执导《离地三百七十五米又如何》,全剧零台词,以百无聊赖的肢体形塑上班族的苦闷生活,邓树荣的「简约主义美学」从此可看出端倪,而他近年一系列经典重铸──《菲尔德》、《哈姆雷特》、《帝女花》(剧场版)到○八年以来《泰特斯》的三个版本,亦多自身体进入,从中找到语言。
二○一一年爱丁堡艺穗节首演的《打转教室》仍维持邓树荣一贯的肢体表达手法,也在票房上获得巨大的成功。爱捣蛋的废柴学生遇上歇斯底里的老师,这出无对白的动作喜剧,节奏明快,集翻腾、敲击、小丑杂耍、中国舞的元素,活灵活现地召唤出每个观者记忆底层的课堂琐事,他说:「言语出现之前,人类会用声音、脸部表情、肢体、呼吸及空间移动,或敲击、画画去表达,身体是人存在的本体,但我们却太早依赖嘴巴。」
隔年《舞.雷雨》首演,不仅打破了中国舞剧的框架,亦挑战了《雷雨》完整的线性叙事结构。
回过头来说,曹禺在廿三岁时就写《雷雨》,作家茅盾惊叹:「当年海上惊雷雨」,那年是一九三三年,恰巧比祖师奶奶张爱玲的「成名要趁早」抢先了十年,这部才华横溢之作所触及的暴力、压抑、疯狂、乱伦,在封建制度下,即便是家族中最无辜的成员也无可逃避被摧毁的命运。
故事描述望族周朴园年少时与女仆伺萍私许终身,还生了个儿子周萍,但因门不当户不对而无法成婚,伺萍被逐出家门,寻死未果,改嫁他人,并生了女儿四凤。周朴园则另娶年轻的名门大小姐繁漪,虽有了儿子周冲,但仍将之逐于冷宫,繁漪不堪寂寞,勾引继子周萍不伦。后来,四凤到周家为婢,被周冲追求,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与周萍恋爱生子。故事的终点是周冲、四凤意外触电身亡,周萍举枪自尽,真相大白后的死灭,如火星表面般的寂寞冷清,布满空洞,徒留鬼影幢幢的宅院,深陷在时光的缝隙之中。
《雷雨》自一九三四年首演后,历经无数导演重新演绎,巴金赞为「不但可以演,也可以读的剧本」,曹禺的文字自成精密宇宙,邓树荣、邢亮面对这样的文本,抽离了语言,方法不是解构,而是凝练。
精练场景 让每个动作都隐藏意义
这不是邓树荣与邢亮的首度合作,早在○九年他们就以炫目的舞台改编了粤剧戏宝《帝女花》。香港艺评人洛枫将之相比于《舞.雷雨》这么说道:「《帝女花》仍有言语(甚至过多),相对而言,《舞.雷雨》是『无言剧场』,难度更高,但质感更精纯丰厚。」
《舞.雷雨》的戏剧张力并非来自语言,邓树荣与邢亮不仅让舞者从身体的支微末节发出微弱却充满力道的声响,凝练的节奏也来自于他们对文本的精准解读,删去了两个角色(鲁贵、鲁大海),并从《雷雨》的四幕悲剧中萃取出六个场景,聚焦在伦常、阶级矛盾,以及周家的恩怨爱恨之中:周萍向四凤示爱,周冲向四凤示爱,繁漪挽留周萍,周朴园逼繁漪吃药,周朴园与鲁妈重逢,周萍、周冲、四凤死亡。
如此情节化的场景,要如何透过动作呈现仍是一大挑战。邢亮汲取现代舞、中国传统舞蹈、太极等元素,不为演出而动,却让每个动作都隐藏意义,例如周朴园的身体意象是弓身缩背,抖动臂膀,面对众人时强势,自处则衰弱、晦暗、疲惫,表现出压抑、负罪的权力中心者形象等。
有趣的是,面对角色明确的文本,不仰仗台词,「服装」也成为身分识别的关键,旗袍、马褂、中山装、小凤仙装等设计元素,除了表现六位主角相异的性格,更彰显了身分阶级,从中折射出《雷雨》的当代氛围和困境。
值得一提的是,本剧的简洁舞台与洗练灯光所营造出虚实交错的空间,拿捏得恰到好处,紧凑节奏与灯光设计堆叠出冲击性的结尾,舞台上遍横的尸首惊悚如《哈姆雷特》的最后一幕,亦如存在主义鼻祖沙特在《间隔》Huis clos中如幽魂中反复低喃的:他人即是地狱。
当我们相隔八十年,远远凝视《舞.雷雨》这个崩毁的世界,如此浓烈的情感至今依然令人悚然心惊,我想起尼采说的:「与怪物战斗的人,应当小心自己不要成为怪物。当你远远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除了《舞.雷雨》,将于十月十七日开跑的「香港周2014」以「香港民俗文化.文学足迹」为主题,其他节目尚包括「非常香港—传统风俗文化展览」、「游—香港诗人梁秉钧的旅程(1949-2013)」、「香港台湾动画五十年大展」、「香港当代电影展」,及多项演出节目、示范表演、彩灯会和创意市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