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坦尚尼亚音乐家Arnold Chiwalala(国家两厅院 提供)
即将上场 Preview 混血乐器奏新音

非洲遇上北欧 鼓王与筝的对话

生於坦尚尼亚的音乐家Arnold Chiwalala,因缘际会认识了芬兰的传统乐器刚德雷筝,自此展开奇妙的创作人生。他结合坦尚尼亚传统乐器泽泽琴与芬兰的刚德雷筝,发展出融合二者演奏特性的“Chizentele”音乐语汇,此次访台演出将展现他与芬兰筝的精采对话。

生於坦尚尼亚的音乐家Arnold Chiwalala,因缘际会认识了芬兰的传统乐器刚德雷筝,自此展开奇妙的创作人生。他结合坦尚尼亚传统乐器泽泽琴与芬兰的刚德雷筝,发展出融合二者演奏特性的“Chizentele”音乐语汇,此次访台演出将展现他与芬兰筝的精采对话。

我是这样看世界「舞动琴弦—坦尚尼亚鼓王的芬兰筝世界」

11/7  19:30 台北 国家演奏厅

INFO  02-33939888

提到坦尚尼亚这个地方,也许我们联想到的是一望无际的草原、非洲最高峰吉力马札罗山、非洲最大的三面淡水湖、矿藏丰富的黄金、带点酸涩口感的咖啡豆,以及地理景观非洲大裂谷等,不外乎是辽阔的自然景观与丰厚的动植物生态。然而当非洲东部的坦尚尼亚与遥远的北欧芬兰连结在一起,会是什么样的景象?

找出共通性  研发混血乐器

一九六三年生於坦尚尼亚的Arnold Chiwalala,是一位集演奏、演唱、作曲、编舞、舞蹈与教育等多项专长的表演艺术家,其于巴加莫约艺术学校(现称巴加莫约艺术与文化学院)接受过学院派的教育,除了学习音乐、舞蹈、表演、杂技及理论等相关课程外,也学习坦尚尼亚不同民族间的传统文化。毕业后,一九八七年某次随团巡演芬兰的经验,开启了他艺术生涯的另一页。

当时的他接触到芬兰的传统乐器刚德雷筝(kantele),其润泽的音色,让他发觉那三角形的楔状盒子发出的声音与坦尚尼亚的传统乐器泽泽琴(zeze)有共通的特性,让他著迷不已。此后数年持续透过演出与交流往返坦尚尼亚及芬兰之间,直至一九九五年正式定居芬兰,开始就读于西贝流士音乐院(现合并于赫尔辛基艺术大学)民谣音乐系,且受老师鼓励其创作刚德雷筝乐曲的影响,发展出融合泽泽琴(zeze)与刚德雷筝(kantele)演奏特性的“Chizentele”独特音乐语汇,“Chi”来自他的姓氏,“zentele”则出自泽泽琴与刚德雷筝的连接,如此混合的名称,也代表著其混合的音乐特征。

传统乐器  发出新声音

刚德雷筝在芬兰可说是相当常见的传统乐器,不单单是其名号人尽皆知,更难得的是在小学中就实际安排了刚德雷筝的学习课程,因此即便大部分人毕业后没有弹奏的机会,仍都以刚德雷筝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象征而自豪。关于「刚德雷」的名称,大多被认为是筝或膝上竖琴的芬兰语说法,其演奏时以双手指肉拨弦发声,有时右手也会持约与竹筷相同粗细但长度较短的琴棒拨弦,不只可以演奏横向之旋律线条,更可以弹奏纵向发展的和弦。由于音箱外型与中国的扬琴或筝颇为类似,同属于齐特琴类(zither)乐器,因此本场演出取其外观样貌的特性,将之译为「刚德雷筝」。

Arnold Chiwalala为刚德雷筝创作的乐曲大多使用斯瓦希里语(Swahili language)歌词,有时也会使用芬兰文,内容多讲述其自身经历或是对周遭事物的观察与感受。他表示自己演奏刚德雷筝的艺术特色,可以分成三个不同之阶段,分别为「独奏」、「混和刚德雷筝与木吉他」,及「将刚德雷筝与其他乐器及舞蹈融合」等三段进程。究竟Arnold Chiwalala会为观众带来何种样貌与形式的刚德雷筝演出,而刚德雷筝与泽泽琴结合的“Chizentele”音乐特色,又会激发出什么样的音乐新风貌?让我们一起期待东非与北欧音乐语汇精采交织的对话!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