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获颁香港舞台剧导演奖的杨世彭。(佛琳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特别企画/奖不奖,有关系

你奖我也奖,冷暖各自知

各国戏剧奖一览

为了让台湾有心设立表演艺术戏剧奖的人,能有足够的范例参考,本刊特地搜罗了包含大陆、法国、日本、香港、德国、英国及美国等国的戏剧奖资料,介绍各个奖项的创立缘起、评审内容与经过和与当地戏剧生态的互动关系;这些奖项有的历史悠久,有的别具立意,借由了解这些「他山之石」,或许能让更多人思考并了解设立「奖」的真正意义。

为了让台湾有心设立表演艺术戏剧奖的人,能有足够的范例参考,本刊特地搜罗了包含大陆、法国、日本、香港、德国、英国及美国等国的戏剧奖资料,介绍各个奖项的创立缘起、评审内容与经过和与当地戏剧生态的互动关系;这些奖项有的历史悠久,有的别具立意,借由了解这些「他山之石」,或许能让更多人思考并了解设立「奖」的真正意义。

大陆China

李翠芝(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戏曲硕士)

打开中国戏剧的演剧史,能够大放异彩的得奖剧目,充分展现来自民间(戏剧协会和杂志社)的审美趣味,以及官方(文艺宣传)的预期心理,这两者水乳交融的结果,恰巧成了官方政策最佳的展演舞台。因应不下三百多种的戏剧类大小奖项,从中央到地方,无不各显神通。从京城出发──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靠著企业的支持成立了「大宝优秀剧本奖」,加上又是京剧的大本营,「梅兰芳金奖」也非它莫属了;专供剧作家扬名立万的奖项南北都有,如:「曹禹文学奖」、「田汉戏剧奖」;专门鼓舞话剧界菁英的最高荣誉首推「金狮奖」;还有各地方政府抱著输人不轮阵的竞争心态,广设奖项,如:「新苗杯」、「蓝鸟杯」、「宝钢奖」、「好运气杯」等等,讲排场重声誉的中国人,奖项多到讲不完,虽说如此这般,有几座奖项还是非得一提,因为专业人士一看便心领神会,得奖者绝对是超群绝伦的「好演艺」。这南北著名的三大奖项:「北京的梅花奖」、「上海白玉兰奖」、「中央的文华奖」,不仅使得台上的演员争妍斗艳,更让台下观众年年盼著百花齐放有好可戏看!

北京梅花奖:背景没话讲

在中共首都所在地北京举办的「中国戏剧梅花奖」(以下简称为梅花奖)系自文革结束以后,由民间戏剧团体和官方文艺机构紧密合作的第一次。梅花奖是设立于一九八三年,由中国文艺家联合会(通称为中国文联)与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主办,《中国戏剧》杂志社承办的全国性戏剧类(包含戏曲、话剧、歌剧、音乐剧)(注1),只针对「表演」设立的奖项。评选约于春季时对上一年度的演出活动进行评审,必须先由中国剧协提出组委会的名单,然后再经由中国文联的审定,组委会将聘请戏剧专家担任评奖委员和顾问,并强调评选过程的「五不照顾」原则(注2);在每年不超过三十人为限的评委会里,年年都盛产出近三十多朶的梅花。

由于评选对象是中靑年演员,参评演员的年龄就有严格规定,如不得超过四十五岁,同时禁止重复得奖,此项条件,使得九〇年代以后获奖的演员,技艺和年龄都有急速下降之趋势,所幸自第十届的参评办法逐步修订,现阶段放寛年龄限制,容许二次得奖(注3),只要未满六十足岁,可申报三次评选,幸运获奖的演员,文联与剧协将授予「中国戏剧梅花大奖」。

纵观历届得奖名单,百分之六十多由戏曲类演员囊括,其次是话剧,说明了其他的类型缺乏演出机会;另一种殊为可惜的现象,则是评比出剧种的数量,竟只占现存的十分之一左右,稀有的剧种正面临了消亡的危机;此外,京剧以第一大剧种稳坐钓鱼台,在各方面都领先群雄,而台湾的花脸王海波和靑衣魏海敏,也曾经获奖。

上海白玉兰:容得许多香

由《上海戏剧》杂志社、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上海市演出公司、上海市演艺总公司所主办的「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以下简称白玉兰奖),自一九八九年设立以来,就以高贵、典雅、纯洁的上海市花白玉兰来命名,今年堂堂迈入第十年,尽管不及梅花奖的普及性与悠久性,但亦未如后者曾传出贿赂评审的风波,以兼收并蓄的特点,逐渐建立起「沪上第一」的艺术权威。

打从一开始,白玉兰奖就宣吿设奖的宗旨,同样只针对「表演」项目进行评选,范围则界定在话剧、戏曲、儿童剧、歌剧、舞剧,并明确宣吿评奖实行「四个平等」(注4)。在这种游戏规则下,每年将近百余名的竞争者,仅有十名主角、五名配角出线,获得人民币三千到五千元丰厚的奖金(注5);历届颁奖盛会期间,都要举行年度的表演艺术硏讨会,这是白玉兰奖独具的特色。

相较于梅花奖的保守,白玉兰奖鼓励演出创新剧目,尤其历年的得奖剧目,不但在艺术气势上略胜梅花奖一筹,更可以说它是一部中国演剧史菁华的缩影;我们可以发现首届得奖的特点:京昆演员的提名占多数,显然传统戏曲的根基仍在,尙未出现断层;在第三届就已产生二次获奖的演员,表明了他们惊人的创造力;第五届的主角榜首奖,是淮剧《金龙与蜉蝣》的梁伟平,不晓得跌破多少人的眼镜,这还是头一遭「淮老五」(淮剧的俗称)挤下了京昆越沪的排行榜;到第六届则有「四多」现象,即外地演员多、女性演员多、靑年演员多、剧种多,更惊讶的还有美籍华人卢燕,获颁荣誉奖,证明主办者走出上海、走向海外的强烈意图;八届则首度设立「集体荣誉奖」说明了明星演员固然重要,时代的需求却非一成不变的;去年颁发的第八届,回应了红花配绿叶相映成辉,获奖的四对主配角演员,在话剧《虎踞钟山》、京剧《貍猫换太子》、话剧《蛐蛐四爷》、绍剧《葫芦案》等新戏中唱作俱佳。

中央文华奖:要求主旋律

一九九〇年中共文化部主办了首届「新剧目文华奖」(简称文华奖),从其揭晓的长篇名单不难想见此奖的性质,如果以奖喩人,那么强调反映「主旋律」的做法,无疑是在「百姓面前打官腔」,因为主旋律的创作风格就是歌功颂德,采取的手法和延安时期的标准相同,所谓「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政府嘉奖的是作品的意识形态(思想内容),而非艺术手段(文艺形式),所以它毋须为演员量身定做表演艺术奖;在众多给奖项目计有综合奖及单项奖,综合奖又包括文华优秀剧目奖和文华新剧目奖,然而在单项奖励中又区分为导演、编剧、演员、舞台美术、音乐等等,没有奖金、不分主配角或名次。

且听现代京剧《孔繁森》的心声:「怎能让孩子无钱把学上,怎能让祖国受半点损伤…但愿家家户户奔小康」,剧中男主角放弃了都市生活,情愿入藏,是一位社会主义先进的工作者,不平凡的心灵,让该剧得到了不平凡的待遇──一九九五年的文华奖章。

法国France

简秀珍(中国文化大学艺术硏究所硕士)

法国的戏剧奖在四〇年代末期开始产生,例如由剧评人阿弘宋(L. Aron-son)创设,颇具权威的「多明尼克」导演奖(Prix Dominique),以及“Briga-dier”舞台设计者奖、“Suzanne Bian-chetti”靑年演员奖等。近年的一些艺术奖,也常设有戏剧类的奖项,另外如巴黎CIC银行为鼓励剧本创作,也设有剧本奖。但为呈现当地戏剧演出与观众品味的多元化,在此将介绍「艺评人奖」与「莫里哀奖」两个综合性的戏剧奖。

艺评人奖:历史悠久口碑好

一九六四年创办的「艺评人奖」(le prix de la Critique),由「艺评人工会」(Syndicat de la Critique)主办,针对上年度的戏剧作品进行评选,得奖名单在六月中旬公布。除了「工会大奖」外,奖项分为最佳法文创作戏剧,最佳外语戏剧,最佳法文改编作品、最佳外文改编作品,最佳男、女演员,最佳男、女配角,最佳舞台设计,最具潜力新星,最佳年度戏剧书籍,并为在外省(巴黎以外地区)制作的戏剧特设“George Lerminier”奖,一九八九年增设「最佳舞台音乐作曲」奖。

根据一九九七年的得奖名单,当年并无「男、女配角」奖与「改编作品」奖,每个奖项下面除了得奖作品名称,都会加注原著作者、导演与首演地点。可能是艺评人奖的评审水准较为整齐,选出的都是在演出时备受讨论的作品,相当符合学院品味。尽管名单公布时,得奖作品都已下戏了,对票房的直接刺激或许不大,但却是对得奖人的重要肯定。像伯弘胥卫格(S. Braunschweig)自导演易卜生的《皮尔金》Peer Gynt得到“George Lerminier”奖后,常有新戏上演。而拉格哈斯(J-L. Lagrace)编剧\诺代(S. Nordey)导演,得到「最佳法文创作戏剧」奖的《我在家中,等雨来……》J'etais dans ma maison et j'attendais que la pluie vienne……,去年又在巴黎郊区重演。九七年的「最佳女演员奖」颁给在易卜生的《玩偶家庭》Maison de poupée,饰演「娜拉」的多明妮克.布朗(Dominique Blanc),她次年又以同一演出获得「莫里哀奖」,得到评论界与戏剧从业同仁的一致肯定。

「莫里哀」奖:剧场的大节庆

即使不算「咖啡厅剧场」(café-théâ-tre)的演出,巴黎与其邻近郊区剧院每天(除了暑期)约有一百六十出戏剧上演,在公立剧院演出的约占十分之一强,其余都在私人剧院。表演数量如此之多,要办一个众望所归的戏剧奖,简直难如登天,因此创办于一九八七年的「莫里哀奖」(Molières),虽被视为是戏剧的「凯撒奖」(这是法国国内的电影奖),可是从成立以来,就不断受到媒体的攻讦。

这个奖的得奖名单是「剧场艺术与从业人协会」(L'Association profes-sionnelle et artistique du Théâtre)成员自由讨论的结果,该协会包括剧评人、剧院的新闻公关,以及所有与戏剧工作相关的从业人员。过去,由于私人剧院的老板想从中运作,希望将「私立」、「公立」剧院分开评选,以确保他们可以榜上有名,所以让公立剧院的拥护者更加鄙视这个奖,质疑得奖人的素质。

不过这两年电视开始转播颁奖典礼,莫里哀奖在受到更多人的注意后,评选似乎变得比较严谨,主办单位取消「私立」与「公立」剧院的区别,而分成「最佳定目戏剧」(Meilleure pièce du répertoire)与「最佳原创戏剧」两项。多年来,颁奖典礼一直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Théâtre des Champs-Elysées)举行,以去年为例,三月底公布提名名单,每组提名三到五名,四月六日颁奖,共有十六个奖项:最佳男女演员、最佳男女配角、最具潜力男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定目戏剧、最佳原创戏剧、最佳音乐剧、最佳笑剧、最佳外文剧作改编奖、最佳独脚戏或短剧、最佳服装设计、最佳舞台设计。

从上述繁多的奖项可以一窥巴黎戏剧演出的多元化,事实上,巴黎大部分的剧院都已建立自己选戏的风格,观众多半也熟知哪些剧院会上演哪种戏剧,因此观众群已有所区隔。九八年的莫里哀奖四分之三以上都由「通俗戏剧」(théâtre de boulevard)得奖,这类戏剧绝大多数在私人剧院演出,提名、得奖都会成为广吿的一部分,可以成为有钱有闲、偶尔想接触文化活动的人看戏的指标。

为了印证得奖作品的品质,笔者去年曾到以上演「通俗戏剧」闻名的Tristan Bernard剧院,看获得莫里哀奖最具潜力女演员、最佳笑剧、编剧、原创戏剧的《绝妙安德烈》André le Magnifique,故事轻松,看的时候笑一笑,走出剧场后也毋需思索人生,没有负担,但也少了余味。莫里哀奖就像是剧场界的大拜拜,大家开心开心,反正巴黎观众多半自有主见,大概很少人会把假戏当真吧?

日本Japan

野口  泽(特约撰述)

日本的戏剧舞台奖,官方方面有日本文化厅的艺术选赏,当中有个舞台艺术表演奖项,每年颁发给戏剧工作人员或艺术家,不过在日本剧界中被重视的是几个民间奖项,如「读卖演剧大赏」、「纪伊国屋演剧赏」、「テアトロ(Teatro)演剧赏」、「岸田戏曲赏」等。

读卖演剧大赏:媒体主办,倾向正统

「读卖演剧大赏」是日本读卖新闻所主办的舞台表演艺术奖。这个奖有如电影金像奖一般,分为作品奖、剧本奖、技术奖项及特别奖等等,各类别分别颁发优秀奖以及最优秀奖,可细分为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技术人员、最佳舞台作品等,得奖者可获得奖金及奖座。

此奖创立于一九九三年,历史并不算悠久,但由于是由日本报界、电视的大财团读卖企业主办,所以颇具权威性,评选方式是由读卖新闻社邀请七、八位著名的剧评人组成「考选会」,针对当年内日本所有的舞台作品作做推荐及考选,每年于二月一日发表得奖名单。

从以往的得奖名单上来看,读卖演剧大赏的性质倾向所谓学院派正统舞台作品,新剧的名演员杉村春子、歌舞伎的中村勘九郞等均曾获奖,但除此之外,得奖名单中也不乏一些颇受大众欢迎的喜剧演员以及一些前卫的作品。

纪伊国屋演剧赏:反映日本当代戏剧史

在日本演剧奖项中,历史最攸久的奖项非「纪伊国屋演剧赏」莫属了。纪伊国屋可说是日本最大的书店之一,但也经营画廊等文化事业,位于新宿的纪伊国屋戏剧表演厅更是东京地区颇为重要的表演场所,有不少的舞台作品都以此厅为作品首演发表地。

纪伊国屋演剧赏开始时奖项仅分为团体奖及个人奖两种,其中团体奖只颁给一个剧团,个人奖大约有数名,颁给当年表现最优异的演员、导演或技术人员。主办单位邀请评审(大多都是剧评家)组成考选委员会,将一整年内所有上演的舞台剧作品进行甄选,然后决定得奖名单。从历年来的得奖名单来看,得奖者均为当年度的风云人物,得奖者的戏剧风格各有不同,从新剧、荒谬剧到歌剧等等,各领风骚。

从一八六六年至今,纪伊国屋演剧赏的得奖名单,宛如日本现代戏剧史一般,充分展现日本当代舞台风格的转移。而在目前活跃于日本舞台的老牌演员吉行和子、江守彻、仲代达也、西田敏行、李礼仙等家喩户晓的巨星均在七〇年代时,受过此奖的鼓励。

而目前日本重要的剧作家如井上ひさし、淸水邦天、野田秀树、山崎哲等也都曾获此奖,因此纪伊国屋演剧赏可说是定位当代日本舞台的一个适切的奖项。

テアトロ演剧赏:给予历史的肯定

《テアトロ(Teatro)》是日本最重要的戏剧杂志之一,除了提供了日本舞台许多重要的评论之外,这本杂志也于一九七三年主办了「テアトロ演剧赏」。由《テアトロ(Teatro)杂志主动邀请评审评选,每年只颁给一个个人或一出舞台作品,由于每年只有一个名额,因此很难从得奖名单中归纳出此奖的具体效应,但可以确定的是此奖的得主都是当时在日本剧界已经是受到肯定再肯定的演员、导演或剧作家。例如七三年得奖的村上知义战前就活跃于日本剧界,战后更是日本戏剧界的经典人物,七八年得奖的宇野重吉更是日本新剧界的名人。

而于七〇年代开始活跃并受到重视的日本战后新一代剧作家兼导演的淸水邦天、别实役、蜷川幸雄等人却在八〇年代才获此奖。而于八〇年代活跃的新生代导演或团体如野田秀树、新宿梁山泊剧团却是在八〇年代末期或九〇年代才获此奖。由此看来,テアトロ演剧赏或可说是给日本舞台剧的创作者一个历史性的定位以及最终肯定其成就的奖项。

《テアトロ(Teatro)》杂志更于一九九四年开办了「テアトロ新人赏」,为今后将活跃于日本舞台的人物做一预言性的鼓励,当今忙碌日本演剧界的春日太郎、野中友尊均是此奖发掘的人才。

岸田戏曲赏:让新人出头的龙门

在剧本方面最有名的奖项是「岸田戏曲赏」。这个奖是颁给最有前途的新人剧作家,如果目前新人要在剧本创作方面鱼跃龙门正式进入作家行列的话,此奖是必要通过的关卡。

这个奖项创始于一九五五年,非常具历史性及权威性。此奖除了颁给写实主义的作家之外,对于当时被视于异端的作品也颇能慧眼识英雄,例如六八年尙未发迹的别实役、七〇年的唐十郎、七一年的佐藤信、八一年的山崎哲、八三年的野田秀树、九二年的横内让介、九五年的平田オリザ等等,这些当今主导日本舞台的人物,都是在年轻尙未受到重视时,借由此奖而发迹的。

岸田戏曲赏的评选方式,首先是针对日本舞台戏剧从业人员做意见调查,由他们推荐出心中欣赏的新剧作家,然后再邀请专家组成评审团,在第二次评选中刷掉只剩二、三十人,最终再选出约五、六名得奖作品及作家,结果于每年一月中旬发表。

德国Germany

林冠吾(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戏剧系研究生)

德国虽有许多基金会会给予有天赋的或有为的导演、剧作家甚至编舞家奖金以作为支持鼓励,但并无类似美国东尼奖般,举办一个轰轰烈烈的颁奖典礼,所以一般大众对这些基金会的奖项几无所知,可见其影响不大。然而对表演艺术人员做出支持肯定并借此推动戏剧的成长与刺激增长观众群,在德国仍是不可或缺的。其中影响最大的可说是《今日戏剧》Theater heute(注6)的年度票选。

《今日戏剧》年度票选奖:对文化政策做出批评

《今日戏剧》成立于一九六二年,为了引导、刺激群众去参与现代戏剧的发展,一九六八年起更推出年度票选的活动,由其杂志社及各大报社的知名剧评家四十五位左右,回顾过去一年来的德语剧作,针对下列九个方面作出评选: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最佳德语剧本、最佳外语剧本(注7)、最佳编导、最佳舞台及服装设计、最具潜力的戏剧新人(注8)、经营最佳的剧院、最令人愤慨的戏剧事闻。票选结果定期于每年九月的年度特刊(Das Jahrbuch)公开。

在这些票选的项目中,「最令人愤慨的戏剧事闻」一项,不但是对整个戏剧现况亦是对政府的文化政策作出批评。剧评家成了表演艺术人员的代言人,对戏剧艺术的发展有十分正面的意义。当然,参与票选的剧评家不可能看遍整个德语系的戏剧节目,但他们均是经常旅游于德、奥、瑞各地勤快的看戏人。剧评家们在评选对当代戏剧发展具主导性及影响力的创作者中,是十分主观的。虽然主观评价亦有其论点作为根基,但若要论及客观的评选准则,就得牵扯到十分引人争议的美学评论,尤其是现代戏剧在求新求变的二十世纪不断对过去的戏剧形式、题材提出反叛、挑战,继而做出许多新的尝试。而整个美学评论的发展却只能跟在现代艺术演进的脚后跟走,自然造成拖拖拉拉的情形。

尽管没有颁奖典礼也没有授与奖金,可说是有名无实的评选活动,但这并不表示艺术家们从中得不到实质的肯定,相反的,年度票选结果,对表演艺术家有其不容忽视的潜在影响力。就以年轻的导演托玛斯.奥斯特迈尔(Thomas Ostermeier)为例。一九九七年,才廿八岁的他当选了「最具潜力的戏剧新人」,自此,他导的剧作是场场爆满,一票难求。一九九八年,他的舞台剧Knives in Hens深受柏林戏剧聚会(Theatertreffen)(注9)评选员之靑睐,受邀演出。同年年底即受命于西元二千年与莎夏.华兹(Sasha Waltz)(注10)共同接掌「观剧院」(注11)。他的名气爬升之快虽非全是年度票选之功,却是其播种之果。

其实,评选本身即存在偏颇的危机。《今日戏剧》举办年度票选本意毕竟只是提供一个对照、比较的可能与美评的范例作为参考,有智慧的大众应知在剧评家们「良心的建议」中有所取决,而不该老是照单全收。

香港Hong Kong

佛琳(国际演艺评论家协会香港分会会员)

香港舞台剧奖:颁奖典礼带动人气

「香港舞台剧奖」在一九九二年由香港戏剧协会(简称剧协)所创办,透过每年总结香港剧坛的成绩和表扬一些有出色表现的戏剧工作者,鼓励本土戏剧界制作更多高水准的舞台剧,让观众能够欣赏更多精采作品,使香港戏剧文化水平有所提升,戏剧活动更趋蓬勃。

「香港舞台剧奖」的选举评审团包括职业剧团的艺术/行政负责人、香港演艺学院讲师、专业戏剧/文化工作者及戏剧评论工作者等。提名阶段先由上述所列举的选举评审团接近四十位的成员负责,最后的投票阶段除了包括选举评审团投票外,并有「剧协」团体会员及个人会员参与(前者比例占値百分之八十,后者比例占百分之二十),结果由专业会计师核票之后,在颁奖典礼当晚揭晓。

自「香港舞台剧奖」自第五届开始,香港电台便加入成为合办机构。去年的颁奖礼更获临时市政局赞助于香港大会堂音乐厅举行,亚洲电视录影转播。电台推动及其他传媒的大篇幅报导,让香港戏剧活动藉著典礼的举办,吸引了大众的关注及支持。整个颁奖典礼的过程约长一个半小时,除有多项颁奖外,亦由舞台剧演员或流行歌手担任嘉宾,表演有关提名或其他的舞台歌曲作品。

「香港舞台剧奖」除了十七项常设竞逐项目(主要将舞台剧分成喜/闹剧及悲/正剧,选举当中总共八个男女主角及配角,再加上剧本、整体演出及其他舞台设计奖项),所有于年初至年底期间,由香港演艺团体以中文在香港演出的全本剧目(Full Length Play),均列入「十大最受欢迎制作」的候选之列(全部总共选举二十七个奖项)。此外,香港戏剧协会干事会每年商议选出两至三个「推荐奖项」,以表扬该年在剧坛有特别贡献及表现的人士、团体或戏剧活动。刚于三月十三日举行的「第八届香港舞台剧奖」,颁授了香港艺术中心「小剧场推广奖」及香港展能艺术会「展能戏剧拓展奖」,借以表扬前者推动小剧场实验创作不遗余力,后者积极拓展身体残障的人士参与戏剧活动,实践「艺术同参与.伤健共展能」的理念。

笔者觉得「香港舞台剧奖」对主流戏剧的表扬,以及将戏剧艺术普及化,这两方面的成就确实无容置疑。不过,若是能够将选举评审团具有专业意见的票数所占比例,与其他普罗阶层的会员的意见票数所占比例,从百分之八十与百分之二十调节为百分之七十与百分之三十,甚至是百分之六十五与百分之三十五,这样对整体结果可能来得更具代表性。

英国United Kingdom

萧慧文(国立艺术学院戏剧所硏究生)

每年年底到翌年初,英国戏剧界通常是喜事连连,庆贺声不绝,当然他们不是在庆祝新年或著喝喜酒,而是这期间连串的戏剧奖纷纷开奖了!从十一月的The Paggy Ramsay Play Awards,以及The Vivian Ellis Awards,到十二月的Evening Stan-dard Theatre Awards,然后一鼓作气颁到跨年二月的Critics' Circle Awards'、The Laurence Olivier Awards,如果意犹未尽的话,还可以追加The BAFTA Awards、The Allied Domecq Playwright Awards等等,事实上还不只这些,难以想像英国戏剧界的繁花盛景;想想看,要能消化掉这些奖项(当然不是指一个萝卜一个坑),每年要推出多少出戏!基于篇幅限制,笔者将范围缩小为英国戏剧重镇之一──伦敦剧院区,并挑选其中重要的两个戏剧奖加以介绍,分别是劳伦斯.奥立佛奖(The Laurence Olivier Awards),及旗帜晚报戏剧奖(Evening Standard Theatre Awards)。

劳伦斯.奥立佛奖:红花绿叶一起肯定

劳伦斯.奥立佛奖(The Laurence Olivier Awards)是由伦敦戏剧协会(The Society Of London Theatre,缩写为SOLT)所颁发,设立于一九七六年,早期命名为The Society of West End Theatre Awards,名导演劳伦斯.奥立佛(Laurence Olivier)在一九八四年时同意以他自己的名字作为此戏剧奖的名称,自那时改称至今。此奖项拥有三个独立的评审小组,评审项目并不仅限於戏剧,还包括歌剧以及舞蹈共三个领域,评审成员来自报纸剧评家、伦敦戏剧协会(SOLT)中的会员、演出制作人,以及最后两位选自看戏的观众,这是这个奖项评审组织设置中最特别的部分(顺便一提,这两位观众评审将会获得一年免费看戏的丰厚奖品!)。劳伦斯.奥立佛奖奖项的颁发是每年伦敦戏剧界的盛事,每年共颁发十五项个别奖,除了一般我们熟知的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奖、最佳新剧本奖(BBC Award For Best New Play)、最佳音乐剧奖,以及诸多设计奖外,他们还设计了最佳戏剧类配角(Best Supporting Perfor-mance)和最佳音乐剧配角(Best Supporting Performance In A Musi-cal),连配角的表现都注意到了,真是竞争激烈,不过这种状况是可预期的,因为在伦敦所有戏剧奖中,最能引起伦敦戏迷们广泛的讨论与关心,而且深具影响力,同时几乎可以作为本年度得奖者演出票房的保证的,正是劳伦斯.奥立佛奖。

旗帜晚报戏剧奖:延伸莎翁情史

旗帜晚报戏剧奖(Evening Standard Theatre Awards),顾名思义是由伦敦旗帜晚报London Evening Standard Newspaper所主办的,评审团由五人组成,大部分来自伦敦各报社的戏剧专栏评论作家,原本仅设置九个奖项,但是主办单位在去年十二月新增加了「年度戏剧成就奖」(Theatrical Achievement of the year)以及「最佳舞台设计奖」(Best Stage Designer),增加后者奖项的理由,是因为长久以来有许多非常重要的舞台设计者已不复记忆,实为可惜;而前一奖项的增加,则是因为希望扩大给奖的范围,主办单位决定「年度戏剧成就奖」颁发的对象不限个人或团体,只要是其贡献能使得伦敦戏剧界更活跃、更创新,所以颁发对象可以是公司企业、边缘剧场(fringe thea-tre)、独立作家或演员,甚至是政治家。在旗帜晚报戏剧奖的给奖项目中,还包括两个和剧本相关的奖项:最佳剧本奖以及最有前途剧作家奖(Most Promising Playwright),其重要性不言而喩,细究其由,原来他们认为英国剧场至今还能享誉世界,完全归功于他们的剧作家在剧本形式与内容上,杰出才能的表现,如莎士比亚,与不断的突破,如哈洛.品特。

美国United States

美国几乎可说是个「奖项大国」,举凡电影「奥斯卡奖」、「金球奖」,电视「艾美奖」,音乐「葛莱美奖」,甚至流行服装奖、音乐录影带奖等等不胜枚举,每个行业均在「奖」的后冠中,得到他的社会正当性。这些奖项也随著美国强势媒体的运作,散播到全世界,影响了其他国家,也打开了世界市场。所以当我们谈到舞台表演艺术奖项时,美国百老汇的「东尼奖」(Tony Award),甚至鼓励实验精神的「奥比奖」(The Obies)都成为我们不得不提的奖项。

东尼奖:刺激百老汇商机

纽约百老汇每年一度的盛事莫过于「东尼奖」的揭晓,因为「东尼奖」代表著纽约地区百老汇戏剧工业盛衰的指标。在一九四七年时,美国剧翼队(American Theatre Wing)为纪念主席安东妮特.斐瑞(Antoinette Perry)对该组织长期的卓越贡献,特以她为名成立了这个奖项。当初的「安东妮特.斐瑞奖」即为现今「东尼奖」的全称。

目前东尼奖是由美国剧翼队和美国剧院与制作人联盟共同主办;奖项略分为戏剧与音乐剧二大类:个别均有最佳剧目、最佳重演、最佳男、女主角、导演、灯光、舞台等等共十数个奖项颁发,颁奖典礼也透过电视转播,向全世界促销百老汇的商业剧场。评审方式先由东尼奖提名委员会提名,后由评审委员票选。评审委员是由纽约地区的演员协会(Actor's Equity Association)、戏剧同业公会(Dramatists Guild)、舞台剧导演编舞家协会(The Society of Stage Dir-ectros and Choreographers)、布景艺术家组织(The United Scenic Art-ists)、美国剧场与制作人联盟(The Leaague of American Theatres and Producers)等的理事与主要领导人,以及被邀请参加首演的媒体名单上的人物们所组成,总数超过六、七百人共同票选决定东尼奖的得主。

东尼奖的实际效应,不仅能肯定优秀剧场艺术人才的成就,更为百老汇带来另一波的商机,近年来得奖作品如《狮子王》等戏均为目前一票难求的大热门。而长年大排长龙的《猫》、《歌剧魅影》、《悲惨世界》等也是当年东尼奖的大赢家。

奥比奖:鼓励冒险开创剧场明天

纽约地区关於戏剧方面的奖项除了广为人知的东尼奖外,能与东尼奖分庭抗礼的莫过于由《村声》Village Voice杂志所主办的奥比奖(The Obies)了。

全名为村声奥比奖(The Village Voice Obie Award)的奥比奖今年已堂堂迈入第四十四个年头。在一九五六年时,《村声》杂志为了要鼓励并肯定外百老汇(Off Broadway)运动的成就,刻意地对当时剧运有贡献的人物与剧作颁发非一般名目的奖项,以彰显剧场的自由与开创。秉承这个精神,九年后,当外百老汇的制作如《毛发》Hair、《歌舞线上》A Chorus Line等开始成为主流百老汇剧场的试金石时,外外百老汇(Off Off Broadway)便已登上奥比奖的鼓励名单之中。

今日备受世人肯定的贝克特(Samuel Beckett)、达斯汀.霍夫曼等人,当年默默无闻时均曾获得过奥比奖的鼓励。如今奥比奖俨然成为外百老汇与外外百老汇的伯乐,每年由《村声》杂志邀请关心剧运的专家、学者、媒体、演员、导演等组成评审团,经过会议讨论后由评审团决定奖项名目、数量与得奖者,奖项名称每年不一,均视当年情况而订,甚至只列出表演者与剧名;如九五年时,探讨爱滋病一剧的Love, Valour, Com-passion里所有演员均获奖,以彰显他们杰出的表现。而奥比奖颁奖典礼也宛如同侪团体舞会般的热闹。至今,奥比奖仍秉持著四十四年前,以鼓励冒险开创艺术新意的精神,为著剧场的明日铺路。

(本刊编辑 刘守曜)

注:

1.根据一九九八年修订后的梅花奖评选章程,已将舞剧划由中国文联和中国舞协主办的「荷花奖」评选。

2.意谓:不照顾地区、剧团、剧种、演员资历和知名度。

3.摘得二次梅花奖项的演员,目前只有龙江剧的白淑贤、川剧的刘云和数度来台访演越剧的茅威涛。

4.四个平等,即:上海演员和外地演员平等竞争、著名演员和名不见经传的演员平等竞争、国家级大剧院和小剧团平等竞争、大剧种和地方剧种公平竞争。

5.依汇率四比一计算,约合台币二万元左右,在当地可能是工薪阶级半年的所得。

6.此杂志月刊提供德、奥、瑞三国最新的戏剧资讯,每个月约有一万五千至二万读者,为德国主要的戏剧杂志。

7.外语剧本,是指已翻译成德文演出之作。

8.新人包括了年轻的剧作家、导演、男、女演员及舞台、服装设计师。

9.著名的德国戏剧节,每年五月邀请出色的德语舞台剧于柏林演出。

10.莎夏.华兹于一九九七年「最具潜力的戏剧新人」名列第二。

11.位于柏林的Schaubühne,拥有三大观众厅,为德国最具代表性与知名的剧院之一。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