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斯特麦耶的《玛丽.布朗的婚姻》(Sibiu International Theatre Festival 提供)
话题追踪 Follow-ups

热闹不输亚维侬 大师川流的戏剧小城

罗马尼亚「2016锡比乌国际剧场艺术节」

位于罗马尼亚中部的锡比乌,是人口只有十七万的小城,但却自一九九四年起举办「锡比乌国际剧场艺术节」,年年招待来自各国的剧场艺术家与观众,更在二○○七年成为罗马尼亚第一个获选为「欧洲文化之都」的地点,其蓬勃成功的艺术节居功厥伟。今年的活动在六月中旬举行,包括德国导演欧斯特麦耶、瑞士导演玛塔勒好莱坞影星兼导演提姆.罗宾斯、比利时导演卢克.帕西瓦尔皆来共襄盛举。

位于罗马尼亚中部的锡比乌,是人口只有十七万的小城,但却自一九九四年起举办「锡比乌国际剧场艺术节」,年年招待来自各国的剧场艺术家与观众,更在二○○七年成为罗马尼亚第一个获选为「欧洲文化之都」的地点,其蓬勃成功的艺术节居功厥伟。今年的活动在六月中旬举行,包括德国导演欧斯特麦耶、瑞士导演玛塔勒好莱坞影星兼导演提姆.罗宾斯、比利时导演卢克.帕西瓦尔皆来共襄盛举。

参加罗马尼亚「锡比乌国际剧场艺术节」(Sibiu International Theatre Festival)对我来说,的确是个难忘的经验。我曾在布拉格留学,对东欧有一定理解,但更往东边的罗马尼亚,却是我未曾拜访的国度。尤其这些年来,一些早已耳闻却无缘一见的当代剧场大师,如立陶宛知名导演Eimantas Nekrosius、罗马尼亚导演Silviu Purcărete或拉脱维亚导演Alvis Hermanis的作品,都可以在这个艺术节一网打尽时,更激发我对这个在十七万人小城举办的艺术节,有著强烈的期待。

热络程度称得上「东欧的亚维侬」

锡比乌(Sibiu)位于罗马尼亚中部,是德国人建立的城市,最早可追溯到西元一一九○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罗马尼亚独立,二次大战后,大多数德国人都迁移回德国,但这个城市还是经常以旧名Hermannstadt著称。连担任我地陪的高中生Diana,她脸书上所标示的居住地,也还是写著Hermannstadt。或许这一层历史关连,让德国剧场的影响力在此颇大,对于剧团的巡演,德国不论政府或民间都给予高度支持。所以我在这里也看了德国导演欧斯特麦耶(Thomas Ostermeier)执导改编自法斯宾达电影《玛丽.布朗的婚姻》The Marriage of Maria Braun的同名舞台剧,现场排队人潮汹涌,很难想像如果是在台湾,在其他只有廿万人的乡镇,会有这么多艺文人口,来看一出关于法斯宾达的戏剧演出(而且还有小朋友)。这也显示举办了廿多年的戏剧节,已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虽然锡比乌不大,就是一条老街与一个主要广场,大概半个小时内可以逛完热闹的老城区。但也因为主要街区不大,多为步行区,节庆感很容易营造,而且艺术节期间,每天晚上都有街头表演的游行与户外演出,气氛欢乐。

戏剧小镇也可以是「欧洲文化之都」

锡比乌国际剧场艺术节创立于一九九四年,至今已廿三届,今年举办时间是六月十日至十九日,为期十天。在艺术节期间,主办单位也同时策划了「锡比乌表演艺术交易会」(Sibiu Performing Arts Market,利用密集演出活动,邀约国际策展人来访,进行各种交流与节目推荐。我也是受交易会之邀,来带一个艺术节工作坊,才有机会造访这个艺术节。

我在锡比乌的时间并不是整个艺术节,只是交易会期间,也就是五天而已,所以有些演出没办法看到,比如Silviu Purcărete的《浮士德》,在我抵达前一天就演完了,可是我碰到的策展人跟这我说这出戏很棒(网路亦可看到片段)。其实,《浮士德》最早首演是在二○○七年的锡比乌国际剧场艺术节,那年也是锡比乌与卢森堡共同获选为「欧洲文化之都」(European Capital of Culture)的一年。锡比乌能成为罗马尼亚第一个入选欧洲文化之都的城市,艺术节经理Victor Kiraly跟我透露,艺术节的举办对锡比乌的入选有很大的加分。或许这也是为什么,交易会开幕第一天的记者会,既有文化部部长,又有卢森堡文化局的代表出席,且会议之中一直在谈罗马尼亚如何争取二○二○欧洲文化之都的议题,原因也在于锡比乌的经营经验十分可贵。更令人意外的,是Victor跟我说早在一九九二年,当时艺术节的创立者、也是目前艺术总监的 Constantin Chiriac,就已经预想到,锡比乌一定有机会入选欧洲文化之都,而国际剧场艺术节的举办将会扮演关键角色。

为了营造一个戏剧之城的感觉,主办单位还于二○一二年在历史遗址的城墙边,设立了一个星光大道,在地砖上标示逐年来过当地演出的表演艺术大师,而星光大道名单的揭露也成为每年艺术节的活动之一。我看到的名单包括空的空间大师彼得.布鲁克、阳光剧团团长莫虚金、德国导演彼得.胥坦(Peter Stein)等,而今年入选的名单,包括了欧斯特麦耶、瑞士导演玛塔勒(Christoph Marthaler)、好莱坞影星提姆.罗宾斯,比利时导演卢克.帕西瓦尔(Luk Perceval)等,都绝对是表演艺术界的一线A咖,也是受邀今年的演出贵宾。即使是台湾最大的两厅院台湾国际剧场艺术节,也没有这样的气派规模(其实,我觉得连爱丁堡艺术节的戏剧节目,亮点都没有这里多)。

九百万欧元打造今年的艺术节

或许应该讲一下预算,才能知道到底口袋要有多深,才能有这样的场面。经理Victor告诉我,今年的预算是九百万欧元。我只能说,台北艺术节的总预算一年都不到一百万欧元,虽然罗马尼亚的物价与薪资水平不高,但他们却愿意花大钱经营一个小城的文化生态,的确让我很惊讶,也有所学习。

当然,九百万不是全部都是政府出,除了中央与地方的钱之外,也包括了赞助,而德国银行与日本的欧洲基金会也捐了一些钱。详细数字不少,主办单位不愿意透露,但我相信比例还是不会太高,毕竟外国基于外交的友善赞助总是有限。

罗马尼亚中部都是高原,铁路并不发达,如果从南边的首都布加勒斯特开车过来,要在类似北宜公路的九弯十八拐的山路,开三到四个小时才能到锡比乌,所以这里并不常见到亚洲人,不像其他欧洲城市。但奇妙的,是在演出现场都会出一些日本志工(当然,也有日本剧团受邀到这个艺术节的演出)。后来才知道,日本为了培养与罗马尼亚的关系,赞助了不少艺文活动,表面是为了外交,背后当然也有经济动机,尤其是罗马尼亚农产丰富。艺术节现场的工作人员T-Shirts的手臂上,也会看到日本香烟品牌的标志,表示他们也是赞助商。在我下榻的旅馆,经常碰到一位日本女士,后来我要离开时又碰到她,两人便简单攀谈起来,原来她是剧评人也是早稻田大学戏剧系的讲师,她跟我说这是她第五年来锡比乌国际剧场艺术节了。

十天之内的惊人数字

除了数字吓人之外,短短十天的艺术节,规模到底多大,数字可以说明。二○一六锡比乌国际剧场艺术节共有六十七个场地,有来自七十个国家的演出队伍,四百五十三场活动,两千八百五十位艺术家参与,平均每天的造访人数六万五千人。

以台湾的经验来说,通常邀一个国外演出,至少会演出三场,毕竟机票与货运等成本都是固定的,可是在锡比乌,因为节目太多,加上空间有限,有些节目甚至只能演一场,而且国家剧院一天可能演两或三场不同的戏。我是到这里后,才惊讶地发现,国外剧团的拆装台时间可以很快,甚至两小时就能换一出戏,而不是说非得要花好几天在那里慢慢磨不可。

就演出场地来说,大概只有三家剧院,其他都是类似文创空间或礼堂等。国家剧院也较为迷你,内部不大,约一楼只有三百个位置左右,亲密感强,但舞台还算宽,不少国际节目都是在此演出。其他场地则散布在城市四周或校园,主办单位也会安排交通车,协助观众前欣赏。这背后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很多开演时间都较晚,甚至不少都是晚上十点才开始,所以一些市郊的场地势必得有交通的配套措施。相信这也是多年累积下来的经验,也成为艺术节的固定成本。

艺术交易会中与各国策展人相遇

这次交易会共来了五大洲近百位各国代表,我不但碰到东京艺术剧场的经理,也有刚果的艺术节代表或是伊朗的艺术经纪。这次主办单位邀请了我与雪梨艺术节艺术总监Wesley Enoch,布达佩斯岛艺术节艺术总监Jozsef Kardos,香港艺术节行政总监何嘉坤(Tisa Ho),乔治亚共和国Tbilisi 艺术节艺术总监Ekaterine Mazmishvili,共同主持工作坊「廿一世纪艺术节:为谁而设立,如何经营,如何找钱」(Festival in 21st Century: Who are them for, how do we do them,how do we finance them),时间是六月十四至十六这三天的每天上午九点到十二点。

除此之外,每天上午到下午在举办交易会的旅馆里,还会有各种座谈,让不论是创作者或是经营者如艺术节等,都有机会可以公开介绍他们的特色,协助彼此了解。像今年台北艺术节委任创作的法国守夜者剧团的导演马修.华(Matthieu Roy)也来参加交易会,并在座谈上介绍了与同党剧团合作的《欧洲联结》,就让不少国际策展人对台北有较深刻的印象。另外,台北艺术中心的筹备主任王孟超也参加了此次交易会,向国际代表们介绍了台北艺术中心。

感觉起来,锡比乌国际剧场艺术节是整个小城动起来的活动,义工是从高中征选,也让住在这个联外交通并不是很方便的居民们,可以密集接轨国际。我在脸书上放了广场照片后,有一位认识的法国演员写信来跟我说,锡比乌是她去过最难忘的艺术节,因为主办单位是如此热心地招待他们。我想,这跟台湾的民间宗教节庆很像,是发自内心与土地的活动,所以会不计成本。如果有一天我们对艺术的重视能像对宗教一样,要办亚洲的亚维侬,应该也不会件难事了。

广告图片
专栏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