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尔虞我诈、两情相愿、策略同盟、自我惩罚等种种情绪里,凡.霍夫清楚呈现了角色们各自代表的理念及其冲突。(Jan Versweyveld 摄 国家两厅院 提供)
封面故事 Cover Story 建筑的思维.理念的交锋——《源泉》

多角关系化繁为简 空间影像更添张力

凡.霍夫的《源泉》改编

凡.霍夫的叙事线紧贴著兰德的小说,以八位/九位演员演绎十一个角色,情节推动以主角们的重要事件循序发展,而其中对话的机锋,配以精确的导演手法,才是《源泉》紧凑节奏下的动力,并呼应制作的段落标题,也得以在大量的话语间引导观众思考兰德的论点。导演更以流动的空间运用,辅以鸟瞰角度的即时影像及多样投影手法,创造出多元的视角。

凡.霍夫的叙事线紧贴著兰德的小说,以八位/九位演员演绎十一个角色,情节推动以主角们的重要事件循序发展,而其中对话的机锋,配以精确的导演手法,才是《源泉》紧凑节奏下的动力,并呼应制作的段落标题,也得以在大量的话语间引导观众思考兰德的论点。导演更以流动的空间运用,辅以鸟瞰角度的即时影像及多样投影手法,创造出多元的视角。

2017TIFA荷兰阿姆斯特丹剧团《源泉》

5/26  19:00   5/27~28  14:00 

台北 国家戏剧院

INFO  02-33939888

比利时导演伊沃.凡.霍夫(Ivo van Hove)改编的《源泉》,循著艾茵.兰德原著小说的叙事脉络,并以独特的剧场构作,铺陈主角洛克对创作独特建筑的执著与热情。虽然作品长度接近四小时,但凡.霍夫的改作,化繁为简,除了顾及情节的推进,原作中关于创作者与自我主义之间的长段辩证,在杨.维斯维尔德(Jan Versweyveld)建构的空间里,更明确地成为作品焦点,团队善用空间及影像(Tal Yarden设计),紧凑、充满张力地呈现《源泉》。

各种关系交织穿插  思想如暗流般潜伏其间

原作小说人物众多,凡.霍夫以八位/九位演员演绎十一个角色,情节推动以主角们的重要事件循序发展。因为对建筑的想法激进,洛克被建筑学校开除,转而投效现代主义建筑师卡麦隆;而他的老同学吉丁顺利毕业之后,则得到纽约当红建筑师弗兰肯的赏识,成为事务所一员,并认识了弗兰肯的女儿多明妮卡。深以儿子为荣的吉丁太太,虽知吉丁早有论及婚嫁的女友,仍满心期待吉丁能与多明妮卡结婚,好善用弗兰肯建立的建筑帝国,在事业上更达巅峰。但多明妮卡在自家矿场邂逅洛克后,深受吸引,对吉丁的追求视如无物。多明妮卡以为洛克的理想建筑并不适合存在于世上,出于对洛克的爱,选择与吉丁结婚;她虽与建筑评论家托伊出发点不同,却仍与之结盟,在法庭上抨击洛克的建筑。下半场,报业大亨华纳德出场,让角色间的关系益加复杂,最后在洛克陈述理念下落幕。

凡.霍夫的叙事线紧贴著兰德的小说,也同样分为四个段落,但原著以四个重要角色为段落命名(依序为〈彼得.吉丁〉、〈艾尔沃斯.托伊〉、〈盖尔.华纳德〉与〈霍华达.洛克〉),凡.霍夫则以点题的方式,为段落下标:〈理念工厂〉、〈爱与劳动〉、〈瓦尔哈拉〉、〈理念战争〉。若仅以情节论之,《源泉》绕著意见对立的年轻建筑师、周旋于三个男人之间的女人,展述其间的人际关系,更有吸睛的成人画面,为角色们不同的爱情观下注脚。但对话的机锋,配以精确的导演手法,才是《源泉》紧凑节奏下的动力,并呼应制作的段落标题,也得以在大量的话语间引导观众思考兰德的论点。

时空场景层层相叠   逻辑明确节奏流畅

凡.霍夫以流动的空间运用,辅以鸟瞰角度的即时影像及多样投影手法,创造出多元的视角。放置于多处的长桌,有些平整地摆放了摊开的设计蓝图,木纹地板、整齐排列的吊灯、由舞台右侧窗台投射进来的光源、在侧台与舞台深处走动的人员,在开场前,一览无遗地呈现台上工作人员,共同营造出极具生活感的开放式工作空间,预告著接下来的集体演出(ensemble acting)风格。垂挂的大型银幕,投射出现场创作的音乐与声响,为舞台提供一处视觉焦点外,也打破了空间如真实工作室/摄影棚的幻觉,突显出空间的表演性。

在令人震惊的声响之后,作品的叙事由演员诵读兰德的小说展开;阅读小说的演员接著转化为角色,建立起全剧时时游走演员/角色分界的表演逻辑。长桌与沙发为舞台创造出不同的表演区位,其间的顺畅转换,让分饰多角的演员,仅须依赖简单的服装,就能有效区隔角色。角色们的生活空间、各种工作室、报社、印刷厂,则以桌椅与银幕位置变化呈现出来,手法简便,却每每创造出壮观的舞台效果。

牵动情绪投射理想  影像放送强烈讯息

《源泉》既然以建筑为主题,对话之中自然多提及建筑风格、建筑美学。角色们讨论各种建筑理念与设计,设计图、对设计的点评、修改,经由架在设计长桌上方的多部摄影机投射出来,具象展现了建筑师的创作意向,充分结合了演员的舞台表演与影像表演,也帮助观众更融入角色们时而抽象、时而针锋相对的交谈。藉著设计蓝图的展示,制作中还包括了一些知名建筑,像是伦顿浴屋(Trenton Bathhouse,由路易.康Louis Kahn设计), 以向建筑界前锋致敬。影像的运用,也数度露骨地呈现女主角的性爱场景;下半场放下舞台底部的大投影幕时,在创造出逼真的纽约街景之外,影像被扩大,建筑草图、人物间的关系及情绪因此随著放大,使观众不能无视于影像带来的讯息。

演出虽以写实风格为基调,但凡.霍夫建立起的演出逻辑,角色虽于同时间存在于舞台上,甚至共存於单一表演区,却分属于不同场景(例如:洛克专心于模型制作时,多明妮卡时而游走于与洛克及托伊的对谈;或者,吉丁与未婚妻对话时,多明妮卡背对著他们,专心打印文章)。导演也让吉丁太太长时间坐在舞台正中的小方桌边,迳自进行她的日常生活(喝茶、看报等),虽不与其他角色互动,但此角色的象征性、对其他角色的影响不言而喻。

或许《源泉》中最明确的叙事线为女主角的四角关系,在尔虞我诈、两情相愿、策略同盟、自我惩罚等种种情绪里,凡.霍夫亦清楚呈现了角色们各自代表的理念及其冲突,逼迫观众时时面对自己的平庸 。

艺术家请回答-吴珮菁广告图片
夏佑体验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