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鲁克纳音乐厅外观(王永年 摄 国家交响乐团 提供)
特别企画 Feature NSO 带著「台湾」去欧洲╱第三站:林兹 多瑙河畔的音乐之窗

林兹布鲁克纳音乐厅

NSO到访的第三站,是以「电子艺术节」闻名、作曲家布鲁克纳的家乡林兹,演出地点即为当地最负盛名的布鲁克纳音乐厅。在市民请愿募款下才建成的布鲁克纳音乐厅,以高水准音响设计闻名,而除了古典音乐演出外,该厅更主动参与推动林兹新媒体艺术潮流等事务,传承奥地利古典音乐文化外,也顺应著国际当代音乐趋势脉动。

NSO到访的第三站,是以「电子艺术节」闻名、作曲家布鲁克纳的家乡林兹,演出地点即为当地最负盛名的布鲁克纳音乐厅。在市民请愿募款下才建成的布鲁克纳音乐厅,以高水准音响设计闻名,而除了古典音乐演出外,该厅更主动参与推动林兹新媒体艺术潮流等事务,传承奥地利古典音乐文化外,也顺应著国际当代音乐趋势脉动。

有人说,多瑙河所流经的国家区域中,就属奥地利林兹这段最美、最为浪漫,从早晨朦胧雾气所营造出的幽柔之景、到日出后,阳光映照著波光粼粼的河面,色调逐渐转为靛蓝,与四周人文、建筑风景和谐的相互衬托,景色美不胜收。河畔旁的三大林兹重要艺术殿堂,除了以现代艺术展览闻名的兰多斯美术馆(LENTOS Kunstmuseum)、著重未来性科技发展的电子艺术中心(Ars Electronica)之外,代表著林兹音乐文化精神的布鲁克纳音乐厅(Brucknerhaus),承载了当地文化发展脉络中的历史记忆,持续传承奥地利古典音乐文化、同时更顺应著国际当代音乐趋势脉动,为奥地利深具指标性的音乐厅之一。

穿越世代期盼下所催生的音乐厅

林兹市的音乐文化一直是丰富且多彩的,但历史世代更迭,过去的林兹市并无一座足以让市民骄傲称羡的音乐厅,自一九三○年后民众期盼兴建音乐厅的声浪愈来愈高,在林兹古典音乐爱好者不断的请愿与提案之下,当时筹建音乐厅的募款音乐会更请到廿世纪重量级的指挥家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福特万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指挥演出。经过市民数十年的努力后,终于催生出由两位芬兰建筑家共同设计的音乐厅,并以土生土长的重要交响曲作曲家——布鲁克纳(Josef Anton Bruckner)命名。一九七四年音乐厅落成后,同年开办首届「布鲁克纳音乐节」,在当时的艺术总监史塔特玛耶(Horst Stadlmayr)策划下,再次邀请卡拉扬,与维也纳爱乐开启了一系列交响乐音乐会节目。艺术节自一九七七年以后,与萨尔兹堡音乐节、维也纳艺术节齐名,成为奥地利著名三大音乐节之一。

承先启后的文化角色

廿世纪开始,在各种人文思潮、艺术理论的相互影响下,电子音乐兴起,落成后的布鲁克纳音乐厅除了保持古典音乐节目,另一方面则将音乐厅的角色转化得更具前瞻性,并主动参与推动林兹新媒体艺术潮流等事务。一九七八年的艺术节中,则采用当地电子音乐家的建议,在音乐厅演出奥地利摇滚团体(Eela Craig)的电音歌剧。隔年,在布鲁克纳音乐厅、奥地利广播电视公司等当地艺术家共同主导下,成功举办第一届「林兹电子艺术节」,于此,之后每届的电子艺术节,及林兹年度艺术盛会等活动中都有音乐厅的参与,这也彰显著布鲁克纳音乐厅落实了文化推展的功能性,地位益形举足轻重。

享受多瑙河畔的音乐飨宴

布鲁克纳音乐厅素来以高水准音响设计而闻名,屡屡让来自世界各地到此演出的音乐家们为之惊艳。由历届艺术总监的策划下,乐季会依照节目的属性、规模大小,分别安排于一千多席的大厅——安东布鲁克纳厅、三百多席的中厅、或是一百多席的小厅演出,每年皆会推出两百多场以上的精采节目。所以,林兹市民可近距离欣赏到大师级演奏的古典音乐、歌剧与音乐剧制作,以及爵士、流行、电子音乐等多样化的节目。布鲁克纳音乐厅的外观呈圆弧状,面对多瑙河一侧,则是由大块面透明玻璃组合成,由室内前台走廊休息区向外看,白天到日落可享受日光折射在河水上散发出的金黄色彩变化,夜晚的音乐厅旁,露天酒吧开始营业,除了看到年轻人下班后随性放松地在人工沙滩愉悦喝酒的生活日常外,也可以欣赏到多瑙河畔两大艺术馆的前卫LED外墙设计,为夜幕低垂后的多瑙河增添迷幻气氛。

布鲁克纳音乐厅不仅丰富了林兹市民的音乐生活,更让到林兹旅游参访的观光客、到访演出的音乐家们,有著深刻的体验与感动。曾经,知名的俄国指挥家葛济夫(Valery Gergiev)于演出后,特地到前台的嘉宾来访留言本上写道:「谢谢林兹给予这座音乐厅!」多数人在规划奥地利的行程时,常认为维也纳的黄金厅是必去的朝圣地点;但有机会的话,请务必走访林兹布鲁克纳音乐厅,绝对是让想体验奥地利音乐风采的您不会后悔的景点之一。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巡演小点滴

Lost and found 简凯玉的行李失踪记

因为欧巡结束后,NSO低音管首席简凯玉和同事得接著到西班牙波隆纳参加「世界儿童书展」的演出,因此无法与乐团一起出发,只能单独脱队改由巴黎进出欧洲。出发前,地勤好心地将两位行李挂在一起,预期能较快出关。转机巴黎时,刷过行李条后确认行李在巴黎,不会错过转机航班,因此她们放心再搭上飞机。第二天抵达比利时机场后,却迟迟等不到她的行李。等到输送带空转了两圈后,直觉可能出了问题,直到看板显示大大的「结束」,简凯玉只能带著「中奖」的心情在布鲁塞尔机场申报遗失行李。乐观地抱著航空公司给的补给包,内有用一次就支解的梳子、小条乳液、洗发精……乐观地期待隔天行李的到来,没想到却是恶梦的开始……

第三天,怀抱希望的她不断查询比利时航空网页上的纪录,整天都是「持续失踪」的状态,第一场演出就要开始了,她连上台用的化妆品都成了问题。第四天要从比利时飞往波兰,一早接到消息,行李箱会坐早班飞机到布鲁塞尔,只要今天中午飞波兰前抵达布鲁塞尔机场询问,就可以拿回行李。雀跃的她与乐团到达机场,在不熟悉的机场穿梭询问、办理繁复的手续,直到最后发现根本没有行李的踪迹,只好失望地赶回来check in,到达下一个演出地点。第五天到波兰,得知行李在「第二航厦」,但究竟在哪一个国家的第二航厦?谁也不知道。但此时已经要离开,只得快快回覆对方直接送到下一站。直到第六天晚上十点,终于在大厅外等到了失踪多日的行李箱。

一路上有同事们「捐赠」的爱心衣物、用品到零食,简凯玉也从一开始的不便到慢慢习惯。最后拿回行李,竟突然有种「其实也不需要带这么多东西」的感觉。有趣的是,在离开柏林前最后一小时,她突然看到一张双簧管演奏家的专辑lost and found,想起这几天在每个机场的「行李挂失招领处」周旋,决定将它带回家!(李秋玫)

Authors
作者
年鉴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