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可说是艺文爱好者的天堂,音乐、戏剧、舞蹈、视觉艺术……从经典到前卫,各式各样叫人眼花撩乱。而在这人文荟萃之都,也不断有新的景点待你探索——最新落成的皮耶.布列兹音乐厅,仿佛柏林版华山特区的文化酿酒厂,还有充满活力的哈克雪庭院,都是从旧建筑重新转型的最新文化景点。
对于一个喜欢参与艺文活动及表演艺术的人来说,柏林可说是一个充满各种选择的天堂。柏林的三家歌剧院、爱乐厅、博物馆岛等经典去处,相信已经都在必访清单当中。而就在今年三月,在柏林的市中心又新落成了一座音乐厅──皮耶.布列兹音乐厅(Pierre Boulez Saal),让喜爱乐者们又多了一个新选择。
如「变形金刚」的最新音乐厅
这个以去年甫去逝的法国作曲家布列兹命名的音乐厅建筑,其实直到二○一○年都还是柏林国家歌剧院(Staatsoper Unter den Linden)的舞台仓库,就在歌剧院整修之际,因音乐家巴伦波英(Daniel Barenboim)的推动,这栋建筑被赋予了新生命,成为一座最多可容纳六百八十二位观众,适合独奏、室内乐或中型乐团演出的音乐厅。
在建筑大师法兰克.盖瑞(Frank Gehry)与音响学大师豊田泰久(Yasuhisa Toyota)的共同操刀下,音乐厅内椭圆的造型,及厅内观众席模块化的特殊设计,让舞台与观众席可以因应不同的演出形式来调整,成为它最大的特色。依照不同的需求,舞台可以是在被观众包围的中央,或者是在厅的一侧,让音乐演出在这个音乐厅里有更多的可能性。再加上精采的节目安排,绝对是爱乐者不可错过的朝圣点之一。
柏林版的华山特区
除了造访新落成的音乐厅,超过百年历史的「文化酿酒厂」(Kulturbrauerei)也是一个可窥见柏林的发展足迹、又可感受其多元生命力的好地方。这个建于十九世纪中叶的酿酒厂,是目前少数在战争中幸存并保存良好的历史酒厂建筑。两德时期隶属于东柏林,统一后经过重新整修及规划,现在变成了一个复合式的艺文中心;简而言之,就是柏林版的「华山」。走到这里,还可以一睹十九世纪工业建筑的样态;每一栋建筑上的字样都说明了它原本的机能,而现在也都逐一化身为餐厅、小剧场、电影院、博物馆、表演厅、音乐及戏剧舞蹈学校等等,多样且有趣的活动,可以满足所有吃喝玩乐与寓教于乐的需求,成为柏林居民日常的好去处。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小剧场Theater RambaZamba,这是一个为身心障碍者所创立的剧场,用艺术来代替治疗,目前已有卅五位专业的身心障碍演员,他们接受专业的训练,一年约有九十场的演出。
充满年轻活力的住商混合聚落
再把脚步移回到市中心,漫步到充满年轻活力气息的「哈克雪庭院」(Hackesche Höfe)。建于一九○六年、由八座不同大小的五层楼新艺术运动风格(Jugendstil)建筑与庭院组合而成的哈克雪庭院,坐落于曾是犹太人生活汇集的哈克雪市场(Hackescher Markt)。当时流行一股生活型态改造的运动,这座庭院就是在这股思潮影响下诞生的,以建造一个健康又时尚的生活与工作环境为目标,是德国第一个住商混合聚落。
哈克雪庭院也因柏林的历史经历各种兴衰,东德时期商店被关闭并改成了公社,直到统一后修复再度回复到往年的风采,至今仍维持著住商混合的精神。在这里,可以发现一些特别的小店及设计品牌。另外,这座庭院里还藏有一个小型的综艺剧院——CHAMÄLEON Theater Berlin,包含了说唱、音乐、舞蹈与杂耍的演出,广受好评,若想要一个轻松的夜晚,相信这里是个很好的选择。
达人带路
NSO音乐总监
吕绍嘉:我是跟柏林一起成长过来的
一九九五年四月,我落脚柏林。位居在东柏林的中心,深具传统的喜歌剧院是我欧洲指挥生涯的第一站。这是一个让我眼界大开的地方,不仅国家歌剧院、柏林音乐厅等场馆矗立此地,惊人的演出量,更是艺术家徜徉的天堂。当年,柏林围墙才刚倒塌不久,我有幸在那个时代体会东德尚未被冲淡的人情味,以及亲身经历东西德刚统一的冲击、双方尝试融合的艰困与努力。
那时,我住在柏林的威廉街,四处都仍是空旷的土地,新年的时候还可以远眺布兰登堡门广场燃放的烟火。但对我来说,记忆最深刻的就是从家里到喜歌剧院,短短五分钟脚程的这段路。这是我三年内,指挥了不下两百场歌剧演出的历程中,每天往返无数次的途径。这条单纯的道路,像是我迈向艺术追求的纪录,提醒我持续建立基本歌剧剧码、经过艺术淬炼,了解到如何在不断重复的演出中,持续深探内涵并保持新鲜感。虽然辛苦,但全心浸淫在所爱的音乐中,我感到相当快乐。
犹记当年在家中往外看,四处都是怪手机械在四周林立建设,短短几年,周遭的大型建筑物就全都盖起来了。看著楼层渐渐增高,我感觉自己,是曾经跟柏林一起成长过来的!(采访整理 李秋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