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二年,台南人剧团曾与德国导演提尔曼.寇勒合作、搬演德国当代剧作家希梅芬尼的《金龙》一剧;今年,除了迎向卅岁生日外,台南人也再次受邀与法国知名编导帕斯卡.朗贝尔一同推出可以称得上是「专属」这几位演员的全新制作《一家之魂》。
台北艺术节《一家之魂》
8/11~12 19:30 8/12~13 14:30
8/16~19 19:30 8/19~20 14:30
台北 水源剧场
INFO 02-25289580转127
二○一二年,台南人剧团曾与德国导演提尔曼.寇勒(Tilmann Köhler)合作、搬演德国当代剧作家希梅芬尼(Roland Schimmelpfennig)的《金龙》一剧;今年,除了迎向卅岁生日外,台南人也再次受邀与法国知名编导帕斯卡.朗贝尔一同推出可以称得上是「专属」这几位演员的全新制作《一家之魂》。
本剧主题的发想,源于朗贝尔十多年来在亚洲各地巡演、于各国再制不同语言版本作品时,他的种种观察与所见,将现今华人、乃至于亚洲社会中的饮食文化、家庭关系、国族历史作为重点,加诸敬畏鬼神、重视传承,却避谈秘密伤痕的性格,连起了一家人之间,许多可知与未知的、神秘又无法言说的故事。演出其实就是吃一顿饭,从相聚、备料、烹煮、上菜,一路吃到餐后、以饮酒或饮茶作结;角色不只是几位兄弟姊妹,其中更包括此前从未谋面的新成员;演员也会在过程中轮流「鬼上身」,成为那些已逝的亡者,参与难得的家族聚会。
去年出版的《无爱时代的诗意告白——当代法国剧作选》译者周伶芝,这次也担任《一家之魂》剧本翻译兼戏剧顾问。在这个全新创作的剧本中,她说明朗贝尔如何以其独特的文字意境,尝试探究与观众沟通的方式:「当我们说到『与观众沟通』的时候,常常想到的是要使用日常语言,好让观众『容易懂』。」然而当代法国剧场艺术家思考的是:「当观众已具有观戏经验、对形式和语言(不光是文字语言,也包括身体及所有创作语汇)有所掌握时,能否持续刺激观众?该把话说到什么程度?他们需要成为全知的观众吗?」于是,朗贝尔的剧本「并不以资讯为主」,他的创作过程就像在写诗,他也真的在剧中写了许多诗,把他预想之事,透过诗的语法转化;也如诗般,一句话可能有各种资料、背景作为原型与典故,观众也得像读诗般,去串接字里行间频频流转、改换,又彼此相连的意象、画面或题旨。
「即使在听的当下,无法直觉地联想或瞬间理解,可是那几个主要意象,会一直萦绕著观众,甚至慢慢在脑中组成疑问、制造悬疑感,勾引他去思考:什么与什么是相互呼应、有所关联的?」周伶芝说。对演员而言,必须适应不同于以往的工作惯性——有时为了顾及声音节奏与音乐性,导演会要求将这些乍听难懂的文句,以不同日常的速度表现;对观众来说,那些聚散的符码、有形与无形的符征与符旨,又会如何加深、延展、立体化故事的面向,这或许也是国际共制作品独特且难得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