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R表演艺术

或许,花木兰是继梁祝之后,被重新演绎最多次的「安能辨我是雄雌」传奇,无论传统戏曲、电视电影、或各类型舞台表演,熟悉的趣旨透过不同手法的形塑,让观众得以大点兵。近年来台湾有两出以花木兰为题材的剧场演出备受推崇,一是台南人剧团的音乐剧《木兰少女》,另一则是朱宗庆打击乐团的击乐剧场《木兰》,皆透过不断翻新而成为我们这世代的当代传奇。

跨界表演的魅力,在于相异元素碰撞出惊喜火花,京剧与击乐结合的《木兰》自二○一○年问世,二○一三年大幅度整形,到了二○一七年又三度重生,见证了这出好戏的存在价值。过去京剧中的武场锣鼓阵只能偏置一隅,如今却让击乐演奏家和京剧演员共同妆点这位奇女子。《木兰》今年六月刚出征到俄罗斯参加契诃夫艺术节,让战斗民族也为之臣服,此次凯旋归来全台巡演,我再也不肯错过女大十八变的花木兰。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专栏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