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集体对「我」的认同,艺术是「我」作为个体的提升,历史烙印著多少由个人抹煞自我价值而产生的悲剧和教训,所以,在沉重地提出反思的同时,《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可贵,难得在于,即便看似只有花前月下,儿女私情,没有生灵涂炭,逼害杀戮,但我仍能在有意或无意地擦肩而过时感受到,自由和自我的挣扎与搏斗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花在欲迎还拒欲拒还迎的时间,加上后悔的时间,比相聚的还要多。
我们该怎样创作?就像我们都值得一次美好的初恋。它是重述千百次都还是第一次的一个故事。因为它永远盈溢著无数的细节,永远可以从这个镜头或那个剪接切入。永远不会模糊,而且愈久之后愈清楚,因为美好,所以保鲜。每次创作都是一次初恋,这,是信念。初恋就是借著第一次的发生关系而发现仍然稚嫩、仍然脆弱的自己。而注定的某种徒劳,因此更是美好的一部分——试问,有什么能比摸著未知往前行进更能令脉膊加快?心跳加速?感谢一直创作使我一直患得患失,喜悦郁忧,如同第一次发现,我喜欢的人原来也喜欢我。
初恋,人生向前走的动力
《以你的名字呼唤我》是一部唤醒初恋作为人生动力的电影,如果你相信初恋是不能缺少的充电器。累了,失去对善的信念,感受不到有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快乐了,想想第一次遇上你喜欢的人也喜欢你,然后,那些在一起的时光,不在一起却由思念牵在一起的时光,从来不会因为过去而消逝。只有初恋,是不用钩沉的文物,不用修复的电影,它自有其自动活化的细胞,当我们恒常用它抚慰心灵的时候。陪伴我们走在人生路上,不是己被放下的那个人或那曾牵过的手,却是从中得到更多的能力,例如学会用微笑看待过去现在与未来。
第三次在银幕上看它,比上两次更被打动。第一次看到躯壳,第二次以为看到更多了,第三次才发现上次漏了许多。还是因为,第三次我才看到更多奥利佛(Oliver)?伊利奥(Elio)的是哀愁,奥利佛的是悲伤。一个是湖,一个是海。所以这一次不像伫立凭吊,却有眼看淹没将至的近乎窒息。那是因为伊利奥的父母都保护著他们的小天使,奥利佛离开了那个夏天,就要回到现实。乍看伊利奥的情绪千变万化,但奥利佛的面谱何尝不是人前人后各适其式?尤其在两人共宿一宵之后的早晨,和临别的破晓。那是伊利奥从未见过的奥利佛。这一次看,火车站送别,我难过的不只是有人要长大了,而是,有人不得不跳上终其一生也是带著不可告人的秘密乘搭的列车。多么孤独。
伊利奥和奥利佛之间到底是怎样的感情,全片每一个人都在猜,但是当然,以两位当事人最意马心猿,怎样踏出下一步也怕恨错难翻,尤其比较年长,又在性格上讳莫如深的奥利佛。电影对他对伊利奥的若即若杂,是内心有数故而因不想伤害伊利奥。只是后来……电影的尾声,人去楼空,伊的心也像被掏空了。父亲见状,开解他说,「不要因为害怕受伤而忘记自己是个有感受的人。」对我来说,就是用自己的信念推动季节的变化,夏天走了,夏天还是会再来。
怎样处理「我」,然后怎样面对「你」
在《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中看到的,不是小清新,不是小情爱。我看见的是在不同背景成长下的两个人,怎样处理「我」,然后怎样面对「你」。所有问题的核心,都来自对于自我的认知:如何接受,因何否定。文化是集体对「我」的认同,艺术是「我」作为个体的提升,历史烙印著多少由个人抹煞自我价值而产生的悲剧和教训,所以,在沉重地提出反思的同时,《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可贵,难得在于,即便看似只有花前月下,儿女私情,没有生灵涂炭,逼害杀戮,但我仍能在有意或无意地擦肩而过时感受到,自由和自我的挣扎与搏斗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花在欲迎还拒欲拒还迎的时间,加上后悔的时间,比相聚的还要多。
文字|林奕华 戏剧创作始于1982年,除了舞台,也在其他领域追求启发与被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