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歌剧《缎子鞋》中一景。(Elisa Haberer 摄 巴黎歌剧院 提供)
巴黎

巴黎歌剧院推出《缎子鞋》庆祝艺文场馆重启

《缎子鞋》的故事背景是西班牙黄金时代,主轴为男女主角的苦恋,因个人及国际政治因素牵绊,至死无法厮守。克罗岱尔于1919至1924年在亚洲担任外交官期间写成此剧,原剧本长达12小时,歌剧版则缩减为6小时。

《缎子鞋》的故事背景是西班牙黄金时代,主轴为男女主角的苦恋,因个人及国际政治因素牵绊,至死无法厮守。克罗岱尔于1919至1924年在亚洲担任外交官期间写成此剧,原剧本长达12小时,歌剧版则缩减为6小时。

经历6个月的关闭,法国终于在5月19日开放艺文场所,热烈迎接观众。巴黎秋季艺术节(Festival d’automne)也推出去年秋冬被搁置的节目。但梅花座措施造成收支不平衡,加上晚上9点宵禁限制,部分剧院仍选择暂不营业。法兰西剧院(La Comédie française)则为了防疫考量延后开幕。

这几个月来持续推出线上演出的巴黎歌剧院,以当代歌剧《缎子鞋》(Le soulier de satin)隆重庆祝剧院重启。这出作品改编自20世纪法国剧作家保罗.克罗岱尔(Paul Claudel)的剧本,由得巴维(Marc-André Delbavie)谱曲并担任指挥、诺德 ( Stanislas Nordey) 执导。

《缎子鞋》的故事背景是西班牙黄金时代,主轴为男女主角的苦恋,因个人及国际政治因素牵绊,至死无法厮守。克罗岱尔于1919至1924年在亚洲担任外交官期间写成此剧,原剧本长达12小时,歌剧版则缩减为6小时。

克罗岱尔的戏剧语言极富音乐性,场景也夹带大量音乐描述。因故事横跨4大洲,作曲家也使用不同国家的乐器丰富听觉旅程。此外,因剧本原就颠覆传统戏剧的写作规则,歌剧版也刻意打破常态让男低音皮萨罗尼( Luca Pisaroni)和女中音雨波(Eve-Maud Hubeaux)诠释两位主角,让人更深刻体会角色承载的厚重宗教、政治包袱。

导演诺德亦尊重剧作家对亚洲传统戏剧的偏好,用简单俐落的舞台设计,并忠于剧本要求,让不同表演风格共存:除电影明星芬妮.亚当(Fanny Ardant)声音演出,数位知名舞台剧演员也有重要戏分,如柯林(Yann-Joël Collin)与波多赫(Cyril Bothorel)的搭档,自然诙谐地将舞台指示融入各景串场,流畅明确点出不同时空的切换,为这个沉重的爱情故事增添丰富活力。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