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西园掌中剧团团主许正宗,手中的戏偶是他的父亲许钦传下的《大侠鹰爪王》,见证布袋戏的黄金年代。(吴家升 摄)
焦点专题 Focus 卧虎藏龙尽掌中 护传统也拚创新

「魔术之手」许正宗要当布袋戏的超级助选员

他从事布袋戏演出及教学超过一甲子,强调学布袋戏要学「活」戏,不能学「死」戏,戏气、戏肉要做出来,不能只做戏壳……

他从事布袋戏演出及教学超过一甲子,强调学布袋戏要学「活」戏,不能学「死」戏,戏气、戏肉要做出来,不能只做戏壳……

戏台上,布袋戏偶咳嗽两声,忽然间,手中竟擦出火花,将烟斗点燃,老者开始吞云吐雾,娓娓道来许多往事。

这是新西园掌中团主许正宗师傅的拿手绝活,他经常在戏台上创造惊奇、惊喜。

许正宗现年74岁,去年刚由新北市政府指定为无形文化资产传统艺术布袋戏保存者,是传统布袋戏的活字典,台湾的无形文化财。他不只对传统戏、金光戏、剑侠戏如数家珍,还发明布袋戏川剧变脸,改良「文生写毛笔字」的道具与桥段,手中的戏偶还能表演特技,转盘子、摔角、喷烟、吐火,样样来,被誉为布袋戏界的「魔术之手」。

许正宗说:「我从小就在变这些把戏,就是要把布袋戏变得更吸引人,常被老人家骂,说我乱来,但我不是乱来,我都有照传统在走,我认为布袋戏要一直推陈出新,才能与时俱进。」

许正宗师傅讲话中气十足,铿锵有力,经常帮人站台助选,是新庄地区的超级助选员。

他连续25年进入国小校园推广布袋戏,是最受小朋友欢迎的「许阿公」,这几年又帮著他的老兄弟、国宝大师陈锡煌带领艺生,传授布袋戏的进阶技艺,一刻不得闲。

他最想站台的,一直是布袋戏的未来。他一直在当布袋戏的超级助选员。

家族传艺100声名远播全宝岛

拜访许正宗师傅的那天早上,新庄还下著绵绵细雨,华灯初上即人声鼎沸的新庄庙街,大白天有种意外的宁静,许正宗的住所就位在大汉溪畔、从慈祐宫往庙街方向前行约200公尺的小巷子。

但这条不起眼的小巷,只够两个人擦肩而过,摸乳巷以上,骑白马未满,却是人称「戏馆巷」的人文荟萃之地,百年前新庄港口还能泊船的时代,中南部戏班前来台北城演戏,前一晚总会先在这条巷子落脚,巷子的西边是歌仔戏班的基地,东边则布袋戏班的阵营。

许正宗出身的家族戏班「小西园」,就是在「戏馆巷」起家,「小西园是我的祖父许天扶在民国2年成立的,至今已经有108年的历史,小西园的子弟一条心,现在都已经传到第四代了,大家都非常争气。」

许正宗说,他的父亲许钦出师以后先成立「新西园」,后来祖父过世,「小西园」由许正宗的叔父「许王」接班;许正宗15岁时可以组团了,叔父许王为他的团名取为「正西园」,「我叔父觉得本来『小西园』应该由他的大哥、也就是我父亲接班,为我取『正西园』这个团名,一来我的名字有一个正字,二来表示这是小西园的正统。」直到许正宗的父亲过世,许正宗才又接班父亲的「新西园」。

「小西园」家族名震全台,文戏讲究,武戏精湛,家族成员兄友弟恭,互相礼让照顾,从许正宗的言谈间可以充分感受到。

跷课看戏不念书 训导主任追著跑

许正宗说,他是家族长孙,备受祖父疼爱,6岁时就由祖父揹著,一字一句教会「扮仙戏」的口白。「扮仙戏」是布袋戏班开演前必演的谢神戏,也是初学者的入门砖,可见家中老人对这位金孙的期待。

许正宗说,他真正对布袋戏有所认同,源于一次去看叔父许王演戏,叔父在后台瞄到自家人站在台下看戏,就喊他到台上来,虽然什么都不用做,但演出结束后,请戏的人请戏班吃饭,他竟然也有份。

「那时一年到头能吃鸡肉鸭肉的机会并不多,结果去看戏还能吃大鱼大肉,后来主人还发赏金,赏金是用人头算的,不管你会不会演,通通有奖,那时可以分到两块,我跟大人要零用钱,一次也只能要一角、两角,既然演布袋戏是这么好的事,我当然要演。」

许正宗从此迷上布袋戏,经常跷课去学戏、看戏,上课还经常迟到,许正宗笑谈他翻墙进校园、被训导主任追著跑的往事,「训导主任跑不过我,就用广播:『某年某班许正宗同学,马上到训导处来!』但都是我弟弟去,因为他叫做许正中,国语听起来很像,他人又土直,听到广播就自己跑去受罚……」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四界看表演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编按:杨力州的纪录长片《红盒子》,掀起许多人对布袋戏的关注,这一关注,才发现仍有许多人坚守岗位,在传统与创新之间不断对话,不断努力。布袋戏在台湾曾经风光,轰动武林、惊动万教,后来逐渐式微,乏人问津。近年透过许多团队的推陈出新,试图找回当年街头巷尾的感动。到底布袋戏的魅力是什么?新科技、新剧场的融入,又能带来什么火花?且听布袋戏人说分晓。

Authors
作者
世界舞台 尽在你手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