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歧义散策:灰色是不想说,蓝色是忧郁
☆<コ:彡卖夹仙24H选物贩卖小舖☆<コ:彡

歧义散策:灰色是不想说,蓝色是忧郁

许多年以前帮一出戏做视觉,一稿后依据导演意见与各种feedback一路改了9个截然不同的设计(没有夸饰开玩笑)(还是更多?)最后导演选了最一开始的一稿;还是另外一次也是做了5个up以上的版本,业主也抓狂了:「很酷的感觉就对了,随便你怎么做,只要很震撼让人对戏很期待的感觉就好了」随之新版本零秒过关。

在台中国家歌剧院制播的podcast里导演许哲彬的一系列《导演(不)只出一张嘴》第一集里导演王嘉明提到:「(大致语意)导演要怎么透过一张嘴让团队动起来…要怎么知道语言的力量在哪里,哪些语言以为是废话但其实是有用的,以为有用的语言其实却都是废话…」

许多年以前帮一出戏做视觉,一稿后依据导演意见与各种feedback一路改了9个截然不同的设计(没有夸饰开玩笑)(还是更多?)最后导演选了最一开始的一稿;还是另外一次也是做了5个up以上的版本,业主也抓狂了:「很酷的感觉就对了,随便你怎么做,只要很震撼让人对戏很期待的感觉就好了」随之新版本零秒过关。

在台中国家歌剧院制播的podcast里导演许哲彬的一系列《导演(不)只出一张嘴》第一集里导演王嘉明提到:「(大致语意)导演要怎么透过一张嘴让团队动起来…要怎么知道语言的力量在哪里,哪些语言以为是废话但其实是有用的,以为有用的语言其实却都是废话…」

日系风

「我觉得他听不懂我要什么。他不是设计师吗?」「已经沟通好多次了结果东西长得愈来愈奇怪。」「我觉得我讲得非常清楚了我要的东西其实很单纯。」……

信任的咖啡店老板在我一次光顾时问起,有没有认识什么不错的平面设计师可以推荐的?因为接下来的节日档期要出礼盒,已经有跟一个设计师工作了好一阵子但……;为什么说信任的咖啡店老板呢?除了咖啡好喝以外,可能是因为在每次询问讨论关于咖啡的专业知识时,老板总是耐心亲切且口语地跟我解答分享吧,使用非常好懂的举例和比喻,种种细节让咖啡这件事既没有距离感但依然充满各种艺术一般的细节(我的个人感受啦),「咖啡豆磨粗一点磨细一点有什么差异?」「就好像你煮菜想要更好煮出食材味道或更快把味道煮进去的话,就切小块一点」(刚好顺著一个煮咖哩饭的前文)……

……「我就是说想要比较日系风的设计」「想要比较有质感、有设计感的」「东西希望简单一点,像我店里面配色、LOGO,也都是比较简约日系的吧」「结果他设计一个,我不知道怎么讲耶,公仔吗?就是,很,很可爱的东西给我,很不搭」「那种是叫Q版还是叫什么,我不知道,不是我要的,我不知道怎么跟他讲耶」

热血的感觉

最近打打小工地接了一个平面设计工作,朋友开的店满周年做活动想要有个视觉作为宣传。在沟通设计方向时,朋友主动地给出了他们执业以来有对外使用过的视觉设计、LOGO等,供我在思考时做脉络参考。Professional。我们约了个时间简单通话,对齐画面想像和实务方向──「就是热血的感觉就对了」──朋友在其实沟通无虞的通话中最后提到。

因为有视觉材料直接做沟通基础的前提,原本其实认知清楚的讨论,在最后的补充check之下我反而有点迷失方向。

热血啊……我脑中浮现的是粗犷的书法字迹,或是很粗的奇异笔麦克笔的率性书写,红色配白色佐黑色,黄色或橘色配黑色也有机会……中间提供工作进度与初稿时,觉得不够热血的朋友提供了一些其他海报设计给我,补充关于『热血的感觉』……「哦哦哦你们要的热血的感觉,是漫画感啊?!?」「动漫漫画的那种感觉???」(无怪乎以往使用的视觉都是手绘图像为主的构成啊…@@),朋友连声答对对对对外也更明确地指出了那些让他们家觉得热血,觉得有热血感的实际漫画作品们。(…@@)

一定不是我至少我很冷静

说到这里,并没有要往如何与设计师/业主良好沟通与产出的教战手则发展。

有的时候我们在讲起工作上的kiang人kiang事时,好像会有种如马路上三宝般先入为主的印象,但上面分享的例子们,在我眼里,都是厉害的、使我信赖的对象;那是要说隔行如隔山术业有专攻吗,也不是;因为是厉害的人,因为是对事情会有所眉角坚持同时也不会不做功课的人,因而更有意思的部分是,语言的歧意,沟通的爱错。

说到日系风时,无印良品是日系、浮世绘是日系、侘寂风是日系、安藤忠雄或卡利怪妞或宜得利都是日系,公仔,也没有不日系,所谓热血的感觉其实也没有不日系,说热血的话,玖壹壹跟8+9应该也可以在热血的感觉这边有个交叠的色块吧,讲到漫画的话我个人会先想到对话框或是状声词、符号什么的。

但像设计、视觉,这种好像眼见为凭的东西,真的拿图来做沟通,也有一种状况是:做得跟图一模一样;这也是一种伤脑筋的状况……「结果他竟然给我做得跟我给他的图一模一样」一次一导演友人的请(ㄅㄠˋ)益(ㄩㄢˋ)「呃那不是抄袭吗?」「重点就是也没有抄得很好,要像不像的,真的不知道要怎么办!」。平面难产struggle多时的导演友人在收到final2的final定稿的final_final版时真的爆了。但一般sense无虞端正的设计师认知,是不太可能在沟通来回之后把业主给你的reference直接照做交件的……「还是你说了什么话所以设计师才做得一模一样给你,但又碍于良知所以没有做得那么一模一样?」…我不记得我有们有没有讨论到这部分。

回想不起来以前有没有经历过类似的训练,但就算真的拿图对图地在讨论,就算看起来跟reference很像或不像,会不会也同样迷失在图像的歧意里;隙缝是希望也是欲望,危险可以刀锋也可以没人扶的婴儿,灰色是不想说,蓝色是忧郁,粉红色可以很无害也可以是福寿螺,是帽子或是吃了大象的蛇。

如何在歧义中聚焦或殊途终能同归,好像是这种话题可能要引导过去的一种有效讨论;但不知为何更多时候实际透露出的,关于沟通的,那种柏拉图式的神交错频或是人格冒犯的勒索妄想,才可能是歧异之所以无路可沿的关键所在或开枝岔叶的端倪……之后有机会再说吧。

(本文出自OPENTIX两厅院文化生活)

当剧场遇上魔术,打开故事的可能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