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接住特殊境遇青少年的6种机构
特别企画 Feature 被迫登入:非行少年,与特殊境遇的守望者(二)

接住特殊境遇青少年的6种机构

在台湾以青少年主体相关的公共政策不多,大部分是社会福利、急难救助或惩戒矫治,意即当我们发现青少年接近社会安全网边缘时才有相关机制介入。根据《报导者》在2017年发布的「废墟里的少年——两万名被遗忘的高风险家庭孩子们」专题中的资料整理显示,2014年到2017年间卫福部统计高风险家庭通报数从2万5千户增加到近3万户,牵涉所及的孩子高达4万3千位,其中12岁到未满18岁的少年,有将近1万6千名。(注1)而台湾每年还有近3千5百名风险更高的儿少,被转介进入安置机构里。

在台湾,依照不同的处遇状况,特殊境遇青少年可能会接触到的机构依照社福、教育、法务大致可被分成6个级别:

分级1

教育型社福关怀据点

多为非营利组织自主成立之深耕在地、陪伴教育的据点。主要为提供弱势或为学校、家庭所忽略的孩童、青少年提供课辅、补救教学,或是提供午、晚餐,结合在地社区的力量来弥补家庭环境无法给予孩子的部分。相关机构如「孩子的秘密基地」、「家扶基金会」、「联电课辅班」、「小草书屋」等。而各家据点的经营理念不同,提供的方案与服务也会不同,如台东「孩子的书屋」甚至设立咖啡馆还成立鼓队,邀请职人培养孩子带得走的能力和技艺。

分级2

高关怀班

旨在导正并加强国中阶段高关怀学生之学习观念、生活态度及法治观念,协助中辍复学或有中辍之虞等学生培养校园学习及生活适应能力。采取个别化的模式,另外安排弹性课程教育方案,如艺术、技艺等课程。由有需求的学校自行在校内设立,来源为原校学生,并运用原校既有的行政人员、场地空间抽离部分原班课程,依学生特性设计适性课程,进行弹性分组教学,以学生能逐渐回归正规教育体制为目标。(注2)

分级3

中介教育学校

教育部国民及学前教育署辖下之各县市中介教育学校(慈辉班)全国各地共计11所,另还有15个民间团体与教育部办理的合作式中途班,如斗六的云彩全人关怀学园、屏东飞梦林学园等。此类中介教育学校专门接收原生家庭功能不彰、经济弱势、有拒学情形、或中辍之虞的国一至国三学生学生。不论是慈辉班或是合作式中途班皆为住宿型的机构,原则上每个周末都会放假,让同学回到原本家庭。在校园内除了提供基础学科之外,也会安排技艺或艺术课程,提供给同学们更多的探索空间。

分级4

安置机构

又称儿童及少年福利机构,主管机关为卫生福利部,全台公、私立机构合计约100间左右,接收的孩子分为「社政安置」与「司法安置」两类。社政类因原生家庭遭逢重大变故或遭遗弃、侵害、虐待、家庭功能异常的儿童或青少年,由社政单位(县市社会局处)系统委托机构安置,通常会接受安置处遇的孩子多会在机构里待到18岁,成年之后另可申请自立方案。

司法类则多为犯下轻罪、微罪的青少年,透过司法单位依《少年事件处理法》评估、裁定委托到安置机构生活,期望透过环境的调整及机构之协助,使少年能健全成长,及早回归家庭及社会生活。执行期间多为2年以下,亦可再延长一次时间,最久可安置4年。

分级5

少年观护所

隶属于法务部的矫正机关,主要接收保护管束、留置观察、观察勒戒及刑事案件调查、侦查及审判中的少年。

少年观护所收容少年之期间有一周至两个月不等,但有继续收容之必要者,得于期间未满前,由少年法院裁定延长但间不超过一个月,并以一次为限。虽属于矫正机关,但少年观护所主要任务为协助调查少年之品行、身心状况、家庭情形、社会环境等事项,以供少年法庭审前调查之鉴别,而在少年收容期间也会有辅导及心性调整或技艺学习等课程。离开少年观护所之后,可能会被法院裁定保护管束,回归社区在少年保护监督、辅导下生活,也有被裁定送机构接受安置或是送矫正学校执行感化教育或徒刑。目前全台独立的少年观护所仅有台北、台南两间,其余多为与看守所或监狱合署办公。

分级6

少年矫正学校

少年矫正学校过往称为少年监狱、感化院或辅育院,照《少年事件处理法》规定,对12岁以上不满18岁的少年提供执行感化教育的场所。除此之外更为实施通则规范的矫正学校,肩负少年矫正的责任,更授予其生活智能实施补习教育,使少年能平稳回归社会。

法务部指示矫正署推动少年辅育院改制少年矫正学校,继1999年8月1日成立「诚正中学」、「明阳中学」后,2021年8月1日又将桃园、彰化两所分校改制为「敦品中学」、「励志中学」,目前全国有4所少年矫正学校。以教育方式导正少年受刑人的观念与方向,取代原有少年监狱与少年感化院、少年辅育院。司法少年的议题充满挑战且严峻,矫正教育学校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让少年顺利复归社会,这需要跨部会、公私部门的合作与整合及更多的资源投入。

能被接住的少年或许是幸运的,在教育部104学年度的统计里,中辍的国中生有近4千名,但到了高中,中离生的人数却超过2万3千名。有更多可能被教育、卫福、法务系统漏接的孩子在我们看不见角落迷惘地飘荡,在我们不曾体会过的平行世界中生活。

注:

  1. 可参阅《报导者》网站,以及李雪莉、简永达、余志伟:《废墟少年:被遗忘的高风险家庭孩子们》(台北:卫城出版,2018年)。
  2. 多为国中阶段才有设立,按各县市教育局处规划,也有针对国小的高年级开设的高关怀班。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