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戏剧服装设计师,谢建国说他此生最常听到的一个问句,就是:「这些衣服你要不要带走?」
谢建国自北艺大毕业,就跟著导演郑文堂拍摄纪录片,其设计出道之作,便是替二二八纪录片打造具有时代感的服装。经年累月之下,无论是经典跨界歌仔戏、大型儿童剧、甚至台湾早期能数得出来的偶像剧时装,他全做过一轮。正因如此,他比谁都清楚,设计固然是门学问,然与设计之难度不相上下的,恐怕是「保存」。
「每次拍完戏以后,大家就问我要不要把衣服带回去。我都说我不要!哪来这么大空间收这些衣服啊。」如斯拒绝了十几年,然而,到了2023年,他的回答出现剧烈逆转。谢建国开始放话,告知过去合作对象:那些要丢要收要放弃的衣服们,全都过来吧,他谢建国肯收了——中间究竟发生什么事?谢建国答,因为他做好觉悟了。
诞生:永续空间的崛起,源自一个提问
下戏以后,用过的戏服都到哪去了?以影视公司来说,他们多有自己的仓储,「在林口租一个大空间,1个月5,000元,又闷又热。每次碰到新制作,公司都会请设计师先去仓库翻翻看有没有合用的——我才不要,衣服放在那边,没开冷气衣服一下就发霉了,找了半天,能用的也没几件。」谢建国说,这样的状况其实不仅出现在影视产业,剧场工作亦然。
服装为视觉的灵魂,一穿上去,台词都还没念呢,时代感与角色的氛围便浮出水面,不可马虎。且众所皆知,一个人就得配一件衣服,哪怕主角只有一位,旁边闪现的配角群,穿上的衣服也都得规规矩矩,「特别是拍校园剧,光是制服,你一口气就得做30、40件,可是这场戏拍完以后,衣服还不是全部要封起来。」
角色们的衣服,丢掉浪费,放再仓库则是逃避面对,因此谢建国无论是在哪个制作案中,都会有人在结束以后、回过头来问他:「欸,那是你做的衣服欸,要留不留?」
「过去中影有一位服装师李伯伯,后来在西门町开设一间服装租借,叫做『金宏服装』。早期我如果要用到古装,都是过去找他借。一直到他年纪大、做不动了,把店收掉前,李伯伯也问过:他店里的衣服我要不要?」这问句跟了他一辈子,谢建国第一次动摇,大概就是出自李伯伯之口的缘故。
不过,这件事情非同小可,收下衣服,便不是责任心的问题,而是场地空间的问题,「一旦答应,我就要一口气生出100坪地空间,还不能随便找个空间喔,衣服要除湿、要保养、要开冷气给它们吹⋯⋯我那时候真的没办法接下。后来李伯伯跟台南艺术学院(现国立台南艺术大学)洽谈,衣服就被学校买走了,我那时候觉得这样也好,学院里的确比较有资源能够去整理这些。」
不久后,李伯伯过世了。彼时谢建国与创作者李保康共同经营一间「闪亮亮舞台服装材料」,「我们原本只有贩售材料配件,也是做得有点腻了。而且——有好多人常常把买来的材料送还给我们,不是有瑕疵,是他们说自己用过一次就好了,通常是万圣节或是圣诞服装的配件,觉得摆在家里也是放著,不如还过来。我们本来想说付钱买回来,对方也不肯,真的就只是想还我们。」
种种机缘,转型的念头在他俩心中悄然成型,直至2023年初,于南京东路找到这家地下室空间,两人牙一咬,招牌重新更名:「闪亮亮戏剧服装永续共生空间」。同样以谢建国为主,李保康为辅,再加入谢建国的门生黄孜恩,作为最佳助攻,一间新的服装租借空间于焉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