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宇光与陈德政对谈现场。(刘璧慈 摄)
跨界对谈 「爱国东小聚场」对谈侧记(下)

带一首歌走进山海、抵达自由

感受王宇光╳陈德政的音乐心跳

王宇光's pick:

◎ 坂本龙一《Bibo no Aozora》

◎ 杨大正《航向远方的船》

陈德政's pick:

◎ 花伦乐队《大象》

王宇光's pick:

◎ 坂本龙一《Bibo no Aozora》

◎ 杨大正《航向远方的船》

陈德政's pick:

◎ 花伦乐队《大象》

王:我先试著召唤一个环境:当时我在北欧的一个悬崖边缘,我的面前是一大片雾蒙蒙的海洋,看不到海平面跟天空的边界。在很靠近我的地方,有鼓起来的海浪,用一种我不习惯的节奏拍打著。台湾的海浪大概会有一个速率跟节奏,可是北欧不一样,那边的海浪会以一种像慢动作的时间感往我这边推。我在这时戴上耳机播放了这首歌,它是坂本龙一最后一张专辑中的音乐。我想要分享的原因与痕迹有关,大概多数的音乐家都是希望把最完美的状态呈现出来,可是在这首音乐里,在所有音符都还没发生的时候,你会听到一些唏唏沙沙像在整理的声音,之后才会听到第一个音。音乐里每一个乐句好像是远方的海浪柔柔地往你的身体里面推进来。在过程中我们会听到坂本龙一踩著一些延长音的踏板,那好像是一种呼吸,或是某种心跳的节奏,也可以听到他的呼吸声。

陈:我觉得好像很多创作者都试图在做一件事情:不管透过什么媒介,都希望可以捕捉到一种凝结的永恒瞬间。但吊诡的是,若没有时间的淘洗与冲刷,也不会有那一刻永恒的出现。

去年秋天我规划了把「台湾百岳」中的南三段与马博横断两个纵走连在一起的15天计划,后来因台风延期到今年3月才出发。马博横断岔出去有条路可以去到一个台湾秘境「叹息湾」。当我们到叹息湾的时候,寒流垄罩台湾,那天睡前队友说明天早上可能会下雪,我想这也太梦幻了吧?大概凌晨3、4点的时候,就听到队友大喊:下雪了!我们趁天慢慢黎明的时候跑到一个最佳观景点俯瞰整个叹息湾,景色很像萤幕保护程式。那场雪大概只下3个小时。我有一个平常住纽约的队友,他有滑雪教练执照,曾在纽约和日本各处滑雪。那天他说台湾的雪跟美国日本的不一样。我问哪里不一样,他一时也说不出来。后来我觉得,台湾人其实很像台湾的山。台湾的山很险峻,不好爬,很顽强,充满了鲁莽的生命力,我们这个岛屿就是这样子。我们有向往的美,也有心仪的西方或日本的东西,但是台湾的美是另一种,我们有自己的文化,我们也在试著在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

2019年我在海拔5000公尺的K2基地驻扎了1个月,有很长的一段独处时间,在那里最常与我作伴的是当地帮忙煮饭和维系远征队营运的工人。那一年,胡波的《大象席地而坐》在台湾上映,但导演在上映前自杀了。电影有首主题曲叫《大象》,在K2基地里我常听这首歌,它没有歌词,有类似中国少数民族的吟唱。这首歌让我特别想家,给了我旅途中的一些慰藉。它是中国的花伦乐队演奏的,用的是西方乐器,但听起来很不西方,它呈现出一种感觉,我身为台湾人完全可以被触动。

艺@书广告图片
演出评论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