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朝宗
-
纽约
疫后冲击爆发,许多剧团及场馆裁员、减少演出
2008年的金融海啸给美国古典乐坛带来一波盘整,COVID-19看来对剧场界也有同样的冲击。过去几个月来,全美各地不断传出剧团及场馆裁员和减少演出的消息,让人惊觉,疫情之后的复苏,其实才是痛苦的开始。 布鲁克林音乐学院裁员13%,今年秋天的「下一波艺术节」只有7档节目(2019年有16档);公共剧院(The Public Theater)取消Under The Radar Festival,裁员19%;The Shed年度预算也删节了裁一半;Signature剧院取消秋季演出;肯塔基州的Humana戏剧节结束;洛杉矶Mark Taper剧场和芝加哥Lookingglass剧团暂停;奥瑞冈的莎士比亚艺术节新季只有5个制作(2019季有11个)。上面这都还只是有全国知名度的,其他地区性的团体就更多了。据《美国戏剧》杂志调查有40个剧团熄灯,《纽约时报》则统计出有72个最大的非营利剧团演出总量减少二成。 剧场界的难关有些原因是众所皆知的,像是人事及制作成本增加,对艺术的慈善捐款减少,传统上最稳固的购票观众(Subscribers)人数下降,愈来愈容易取得的家庭娱乐(如串流平台和电玩)降低人出门的意愿,占剧场观众大宗的银发族对密闭场所的恐惧等。有些原因则似乎自相矛盾,例如有的剧团说观众只想看轻松的、喜剧的、熟悉的剧码,有的剧团则是说新创的、多元文化、有社会批判意识的戏才造成话题引人上门。 不过大部分人都同意,疫情或许有雪上加霜的效果,但并非打击剧场的主因,这些问题早就存在,只是在隔离期间,演出停摆,成本大大减轻,加上政府的援助,让财务炸弹延迟引爆。现在因为要「恢复正常的运作」,才不得不面对。
-
纽约
百老汇上个剧季盈收破纪录 年轻族群与本地客比例创新高
从整体层面来看,百老汇是前所未有的繁荣,二○一六╱一七季度观众人数不减,而总盈收仍然增加5.5%。根据百老汇业界的宣传游说机构「百老汇联盟」针对观众的最新一次调查,本季度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年轻观众与纽约本地观众的大幅增加,很多人都认为这与音乐剧《汉弥顿》有关,这出戏不仅被视为百老汇史上划时代之作,也成为重要的文化现象,以致连纽约人也不能逃避这个热潮。
-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纽约爱乐找「家」路迢迢 音乐厅重建计划打掉重练
如何改进纽约爱乐固定使用的音乐厅的音响效果,是个纠缠过去廿年领导阶层的难题,之前二○一五年提出的规划是由娱乐大亨葛芬捐款资助整修音乐厅,但新任纽爱总裁黛博拉.博达一回锅就出招,宣布全新计划,将保留原本林肯中心音乐厅的外观,但里面全部重建。
-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千人共襄盛举 酷热下演出《公共场域》
《公共场域》是林肯中心「莫札特再现」音乐节今年庆祝五十周年特别策划的节目,该曲是作曲家郎大卫的千人无伴奏合唱作品,邀请了来自纽约市五区(曼哈顿、布鲁克林、皇后、布朗士、史泰登岛)的自愿参加者,在纽约今年最湿热的这天,共襄盛举一同演出,现场更吸引了近两千人聆赏,气氛热烈。
-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当董事会遇上艺术家 财务经营与艺术发展的两难习题
美国的艺术团体主要靠私人赞助,所以善于募款并能监督财务的董事会,是一个团体能否长期营运的关键。但最近纽约发生的两个事件:卡内基厅董事会主席与总监的冲突,还有哥谭小歌剧团的被迫解散,让人体会到艺术的发展与团体的长治久安之间,要拿捏适宜的分寸真的不容易。
-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欣赏艺术大调查 有没有伴很有差!
最近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作了一项调查,以了解美国人欣赏艺术的习惯与态度,以便在艺术参与度低迷的现下,找到解决困境的方法。调查结果显示,「社交」仍是重要的参与原因,而不参与的原因除了票价贵、地点远,另有「找不到伴」这个理由。说不定以后可企画让观众透过约会公司或社群网站「揪伴」看表演,以提升观众进场意愿?!
-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艺术表演带动发展 布鲁克林穷区大翻身
在廿世纪前曾一度是全美第三大城市的布鲁克林,在归划入大纽约市后,光采就被曼哈顿给盖过,没想到在进入廿一世纪后又再度蓬勃,而其过程走的也是纽约市地产由衰而盛的老路:因为住不起高级地段而来的艺术家,给当地带来艺术的光环,引来追求时髦的人,重新开发起原来穷哈哈的地段。
-
城市艺波 Cities & Arts
劳资争议引爆 大都会歌剧院新季险些开天窗
这个夏天纽约歌剧圈不平静,因为首屈一指的大都会歌剧院爆发劳资争议,院方打算减薪,工会当然不从,于是隔空透过媒体互批放话,看不出沟通诚意。眼看新乐季即将来临,乐迷也深恐重演一九八○年因劳资争议停止演出的尴尬状况。所幸双方意识到这样下去不利于解决问题,终于达成协议,解除了歌剧院开天窗的危机。
-
特别企画(二) Feature 国际篇之美国
艺术与社区共创双赢
纽约有不少地区都是让艺术家带旺的,SOHO苏荷艺术圈就是显例。但也因此房地产价格高涨,当初进驻的穷艺术家只好另迁他地。少有两全其美的是「四街艺术区」,这是以知名的辣妈妈(LA MAMA)实验剧场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当初也是剧团进驻破旧空楼,后来再向政府租房,接著大小艺文团体循例进驻,也改变了东村的风貌。过了四十年,才成立了「四街艺术区」,集众人之力争取自身权益,以一块钱向政府买下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