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层面来看,百老汇是前所未有的繁荣,二○一六╱一七季度观众人数不减,而总盈收仍然增加5.5%。根据百老汇业界的宣传游说机构「百老汇联盟」针对观众的最新一次调查,本季度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年轻观众与纽约本地观众的大幅增加,很多人都认为这与音乐剧《汉弥顿》有关,这出戏不仅被视为百老汇史上划时代之作,也成为重要的文化现象,以致连纽约人也不能逃避这个热潮。
如果百老汇业界有放鞭炮的传统,那二○一六╱一七季度可以说是值得大放鞭炮的一季,应该不但盈收破纪录,而且是廿年来年轻观众比例最高的一季。
百老汇业界的宣传游说机构「百老汇联盟」(Broadway League)自从一九九七年开始对观众做统计,最新的一次调查,是在二○一六年六月到二○一七年七月间,共对四十八个不同的制作做抽样,经统计推算十八岁以下观众总数为一百六十五万人,廿五到卅四岁观众有两百卅四万人。虽然这占总量的一千三百卅万观众数来说,仍然只是小众,但已经是从一九九七年首次调查以来比例最高的。而观众的平均年龄也因此由四十四岁降到四十一点七岁。
年轻与本地观众增多与《汉弥顿》有关
年轻族群是表演艺术机构最热切追求的观众群,原因很简单,年轻人平均来说余生长,未来收入潜力高,如果能在现在激发他们的热情,把他们转变成长期的艺术支持者,对任何创造或呈现表演的团体机构来说,都是确保未来还有观众的重要法门。只是理论虽好实践起来不容易,要创造出能吸引他们的节目,要透过宣传行销让他们知道而且愿意买票,甚至更进一步能引发他们对其他节目的好奇,一层层关卡都不好过。如果想要找到新观众,又不让现有观众起反感,就更是难上加难。
单从数字没办法看出来百老汇中头彩的理由,不过很多人都认为,与一部叫做《汉弥顿》Hamilton的戏很有关系。这部公认是百老汇史上划时代的音乐剧,在票房上也是前所未有的成功,每个礼拜票房收益都超过三百万元,这是连《狮子王》和《魔法坏女巫》Wicked两出过去的票房指标都无法达到的,仅管其剧院座位多,每周总观众人数比《汉弥顿》多出五百人。虽然现有调查不能比较不同戏的观众,但业界都认为,《汉弥顿》的观众群中有较高比例的年轻人。
有趣的是,上一季还有另一出热门戏《亲爱的汉森》Dear Evan Hansen,也是特别受年轻观众喜爱的(该戏讲述青少年自杀问题),但并没有被选入调查样本内,让人好奇现有的数字是不是有低估的可能性。
另一个增加的族群是纽约本地观众。纽约市观众占总数22%,纽约市近郊的观众有18%,两者相加是十五年来最多的一季。在没有更好的理由下,《汉弥顿》又居了功。一般的看法是这出戏已经成为文化现象,所以不单是观光客想看,连纽约人也不能逃避这个热潮(「什么?你住在纽约还没看过《汉弥顿》?!」)。
百老汇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
当然这都只是推测,仅管业界的推测应该不会是无的放矢,调查主持人也强调很多问题,如这是不是一个长期趋势,这是不是整体观众比例改变,或只是少数戏码有特别多的年轻观众,现阶段都无法回答。
但在变中也有不变,观众的经济能力仍属中上阶层,有四成观众的家户年收入在十五万美元以上。白人观众和女性观众占多数,比例分别是77%和61%,而选看什么戏的人,也通常是女性。
百老汇要如何解读这些数字?从整体层面来看,百老汇是前所未有的繁荣,整季观众人数不减,而总盈收仍然增加5.5%,达到14.5亿元。然而尽管有戏像《汉弥顿》和由贝蒂.米勒(Bette Midler)主演的《俏红娘》Hello, Dolly顶级票可以卖到近九百元,对个别制作来说,这仍然是一个失败率很高的行业(成败比率是1:4)。纯粹的话剧,如果没有好莱坞明星挂牌或是新创作,要回本就更加困难。业界能不能、想不想改变这个情况,规划长远的发展,也是这个调查无法回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