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乐剧大师桑坦透过新世代新诠释让自己的作品继续存活。图为致敬他的音乐剧《史蒂芬.桑坦的老朋友》在纽约曼哈顿剧场俱乐部外的宣传广告。(谢朝宗 摄)
纽约

音乐剧大师开放作品新诠 让经典与时俱进

`

旧戏新演在西方剧场界很普遍,尤其是古典戏码像莎士比亚、席勒、莫里哀、易卜生、尤金.欧尼尔等剧作家的作品,原因之一是经过时间考验而仍能留存至今的作品,必然有其恒久价值。另一个原因是,已经作古的剧作家,没法反对任何诠释手法,导演乃至演员有很大的空间去重新解释、甚至是挑战剧作家的艺术观。(这当然有例外,像贝克特版权持有者就有很严格的限制,因此他的作品比较少重演)

要重新诠释在世剧作家的作品,顾忌就多得多,尤其是现代很多剧作家,不只写下对话,甚至对舞台动作场景都有注记(田纳西.威廉斯是此中代表),任何偏离原著的表演,首先要通过剧作家这一关。如果剧作家已进入大师等级,那就更是让人敬而生畏。

当然不是所有创作者都如此坚持己见,美国音乐剧大师桑坦(Stephen Sondheim)就是众所周知很愿意听取年轻剧场人意见的人,英国音乐剧泰斗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最近也开始容许新的诠释。这两位同一天生日却代表全然不同的音乐剧风格的大师,很可能因为这个开放的态度,而要在21世纪的音乐剧场界继续发挥影响力。

韦伯让英国导演罗德重演其名作《日落大道》,图为该制作于纽约演出的宣传广告。(谢朝宗 摄)
陈思宏谈《少年Pi的奇幻漂流》广告图片
《少年PI的奇幻漂流》 舞台剧精采片段抢先看广告图片

桑坦从来就不是倚老卖老的人,他先在1970年代与他同期的普林斯(Harold Prince)合作打响名声,到80年代转而跟小他20岁的雷平(James Lapine)联手,开创出事业第二春,终至晋身最为人尊崇的音乐剧教主,早是业界传奇。进入21世纪后,他的创作力虽不如前,但开始容许新一代的剧场工作者从新的眼光重新搬演他的作品,像是John Doyle演员兼乐器演奏者的《疯狂理发师》(Sweeney Todd)、Sam Buntrock全投影的《星期天和乔治在公园》(Sunday in the Park with George)、Marianne Elliott颠倒性别的《伙伴们》(Company),以及《魔法黑森林》(Into the Woods)的儿童版,让人发现他作品的多样性,引入新的观众重新认识它们,确保作品在他身后仍会持续存活。

韦伯的多产,加上《歌剧魅影》的持续票房吸引力(百老汇最长寿!西区第二长寿!)让他不需要考虑新演,但事实是业界长久质疑他的艺术性,认为他的受欢迎很大成分是归功于普林斯的豪华制作。但他在2023年让英国导演罗德(Jamie Lloyd)重演《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甚获好评,赢得多项奥利维耶奖和东尼奖,似乎证明作品本身的价值,因此他今年又让罗德导《艾薇塔》。罗德的《日落大道》号称极简版,但这只是相对于传统的服装布景而言,跟范.霍夫一样,大量的即时投影,制作甚至演出都不简单。

文化预算缩减下的德国剧场广告图片
本篇文章开放阅览时间为 2025/07/20 ~ 2025/10/20
Authors

作者

免费订阅电子报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