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作了一项调查,以了解美国人欣赏艺术的习惯与态度,以便在艺术参与度低迷的现下,找到解决困境的方法。调查结果显示,「社交」仍是重要的参与原因,而不参与的原因除了票价贵、地点远,另有「找不到伴」这个理由。说不定以后可企画让观众透过约会公司或社群网站「揪伴」看表演,以提升观众进场意愿?!
原来看表演跟上馆子一样,谁都不喜欢一个人去!
这是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s)最新调查透露的结果之一。这个调查,是为了解美国人欣赏艺术的习惯与态度。许多正式的调查和非正式的观察都已经显示,美国(成年)人欣赏艺术的人数与频率,都不如以往,因此艺术基金会做了一个比较广泛的调查,来了解到底美国人去或不去欣赏艺术的理由是什么。
知道原因是很重要的,因为美国许多艺术参与,尤其是这个调查针对的「指标艺术」项目,包括古典音乐、歌剧、芭蕾、音乐剧、舞台剧、爵士乐和参观博物馆及艺廊,都面临观众群流失的问题。这个问题在表演艺术界尤其严重,观众年龄层老化、季票订购数下跌、节目安排僵化,是业界持续的忧虑。基金会先前的调查已经证明了观众流失的大趋势。在调查所涵盖的二○一二年里,有参与上述艺术行为者,只占美国成年人的33%,比二○○八年的41%更少,想要挽回颓势,先得从确认病因开始。
「社交」是欣赏艺术的重要理由
在询问「不」的原因前,可以先问问「是」的原因,在这方面,最多人选择的理由是跟亲戚朋友社交(73%),从这点看来,今天美国人欣赏艺术的理由,和十七、八世纪欧洲人看歌剧,以及以前中国人看京剧也没有太大的不同。其他的原因依次还有在此一特定场所看展览或表演、开拓见闻或增加新知识、体验高品质的艺术、支持社区团体或活动、欣赏某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便宜或免门票、了解自己的文化遗产。
但当调查进一步询问上述理由的重要性时,结果就略有差别,虽然只有40%的人是冲著特定艺术家来,但对这些观众,尤其当他们是去看表演时,这个动机却非常重要。相比之下,虽然66%的人提出「去特定场所」为理由,但他们并不视其为主要理由。而看展览的人也比看表演的人更看重增广见闻。
在得知艺术引人上门的理由后,调查开始去了解13%的成年人说他们有特别表演展览想去但最后没去的原因。最多人选的前三个原因不出所料,分别是没有时间(47%)、太贵(38%)、场所不容易到,这包括个人健康因素(37%)。但第四个原因就比较让人想不到,有22%的人说是因为他们找不到人陪他们去。
这方面也有些细微的差别,像是想看表演没看成的比例远高于看展览不成(70%和36%),这自然是因为展览开放的时间比较长,给观众比较大的弹性,不像表演非在特定时间去不可。而虽然同样多的人以找不到伴为没看展览或表演的原因,但对表演观众来说,这个原因却重要得多。
没伴让人懒得看表演?
当研究者进一步分析族裔和社经状况后发现,自认是「中产阶级」者比「蓝领阶级」者常进行欣赏艺术的活动;这个主观的阶级区分比客观的收入和教育水准更准确。有色族裔最常为了支持社区活动或团体而去欣赏艺术。而非裔和拉丁裔最常因为找不到伴而没有去成。
而在表演艺术机构相当看重的年龄分布上,也有一些有趣的发现。调查显示,参与艺术比例最高的,是十八到廿四和卅五到四十四岁的两个年龄层。巧合的是,这两个年龄层也有最多人把与朋友亲戚社交作为理由。至于夹在其中廿五到卅四岁的人,不是不参与艺术,而是比较常去门票较低的展览。
这个调查肯定了不少艺术单位早已知的现象,但也点出一些未知处。有些病因已经有药方,像是降低票价;有些病因恐怕比较难解决,像是没有时间,调查就指出,这有时是主观的认知而非客观的衡量。至于如何去解决找不到伴,似乎正有待创意的行销手段:或许跟约会公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