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涌
-
排练手记
四小名旦陈永玲开班授艺
一大早,台北的雨点盖不住口念的锣鼓声,匡才匡才远远的传出教室。 国光剧团的朱胜丽正随老师苦练著《穆桂英挂帅》,这位举手投足皆有扎实基础的硬里子演员,硬是倒空自己重新学习。而让朱胜丽甘心情愿倒空自己的老师,正是以大陆杰出人士身份来台传艺的陈永玲。 早年随梅兰芳习艺,十三岁已经走红大江南北,人称中国四小名旦的陈永玲对梅先生的表演艺术有极深刻的体会。因此在唱念做打中,都透露著梅派独特的身段美感。 而老师见学生勤奋,更是倾囊相授,七十岁的年纪仍然整套身段的示范,一次又一次修正著肢体细节,让人看了都不禁感动! 当笔者结束采访走出室外时,仍能听见陈永玲一字一句的教唱在雨声中传来。 文字|薛涌 摄影文字工作者
-
里程碑 Milestone
传艺传心
集各种终身文化奖项荣耀于一身的布袋戏艺师李天禄,累积八十年来对布袋戏的执著奉献,将台湾「偶戏」推上国际舞台,也推广至国内许多学校社团。大师不幸于八月病逝家中,他的活泼身影、睿智言语、操偶造诣遂成为一则传奇,存于台湾热爱传统戏曲艺术的人们心中!
-
地方演艺
永远的老子弟 梨春园
怎么也不忍见老先生们为了装置三十年来未曾再出笼的「机丝虎」道具在高脚凳上爬上爬下,总是在紧要关头伸手搀扶;想到此,自己叹了一声,不是叹抢拍不到好照片,而是叹这群老先生何其有幸,八十多岁的年龄了仍然身体健朗可以做这么「高难度」的工作,为妈祖婆服务;又何其不幸,这些工作不都该由年轻子弟兵来做的吗?怎么还是老先生们在忙进忙出呢?
-
世艺之家
一家四代扛一口布袋
布袋戏在民艺表演中,可谓最跟得上科技脉动,而黄氏家族一脉相传的创造力,一如日新月新的科技发展,从「金光」上电影、上电视,继而「霹雳」多彩,能够数十年独领几代风光,诚是布袋戏中的异数。
-
世艺之家
一家四代扛一口布袋
人说,初起时候,演师扛起个布袋走江湖卖艺,布袋中装了所有的道具和偶,民众就以布袋戏称之。当然,布袋戏的规模早已不是一个布袋装得了的,但是,对于开创五洲剑侠、开创金光、开创霹雳的云林黄海岱布袋戏世家而言,一口布袋却是承继家业发光发皇具体而微的图腾。
-
艺人光谱
人瑞.偶瑞.掌中瑞
初见黄海岱已是十年前了,当时他来台北参加民间剧场演出,八十好几的身子看上去硬朗得很,尙能手提两大箱云林柚子远远走来分送工作人员,令人印象深刻。 第二次见阿公,是八年前为偶戏田野调查前往云林仑背鄕他的家里。一进门,看到阿公正聚精会神地看著电视国剧节目,一见我们来就兴致勃勃跟我们讲:「这孔明唱得不错」。与阿公可以天南地北的聊天,求证一甲子前的事情仍然可以得到很明确的描述。 我们这一代虽没赶上亲睹阿公开创剑侠布袋戏的风光场面,但仍然听得到阿公五音(生旦净末丑)一口的声腔,听他作旦角细音谈恋爱的声情,听他作丑的怪声,而在仿佛听阿公讲古的谈话间,绝对是很真实的领受到阿公一身侠骨热肠的气息。 往后再见他老人家则多是在表演的场合,只能打打招呼寒喧一二。阿公仍然一如往昔,只要有人找他演出,他必倾全力表演,甚至一时兴起「超时」演出,助手要比一个交叉的手势表示「可以结束」了,阿公才晓得要吿一段落。 最近几次的拜访则仍见他在表演前忙进忙出的整理戏偶道具,今年九十六岁的他依然参与各种活动乐此不疲,徒子徒孙们问各式有关表演的问题都能得到淸楚的答复。真的很庆幸台湾布袋戏界仍有「老仙角」可以提供宝贵经验给后进学习。 文字|吴佩 民俗艺术田野工作者
-
戏曲
论新本《侠女十三妹》
舞台上的戏,在演出时最忌拖沓。《十三妹》改编本的演出,放在何玉凤替父报仇上面,那么,著重的戏是在刀马,当中夹入了〈悦来店〉与〈能仁寺〉的老套儿在内,不但在老观众的感受上,有新不如旧之感;就是新观众看来,也会感于文武戏份的不能融成一体。
-
世艺之家
操偶又弄影的家庭
两手套进布尪仔,演布袋戏三十多年,演到头顶见秃,然后,毫不犹疑,迢迢飞去大陆学皮影表演,林阿三毅持不悔的性格直如偶戏中常见的大侠。他其实不精明,何必以演布袋戏来养皮影戏呢?他们一家都不精算,干嘛全员跟进呢?虽然商业社会是论精比算才能成功的,但在艺术表演事业上,却要能坚守倒吃甘蔗才有渐入佳境的成功,林阿三及其家人正是一个模子出来的洪范。
-
后台千秋
打理戏服鞋靴的衣箱
生旦净丑身上穿的脚上套的行头林林总总,用之要能识别,藏之要会保养。一场演出,箱管人员忙前忙后,为场上的角儿打理穿衣套靴,为褪下的衣履淸洁保养收整。在分工上,大衣箱管文扮装束及战裙战袄,三衣箱管水衣胖袄、龙套穿著及鞋靴,各有繁简,均是演出之必要。
-
戏曲
繁华落尽之后 观赏《龙女牧羊》
「未成曲调先有情」是对演出意义的肯定,而曲终人散后,要问的是它体现了几分梅派的本质?在「繁华落尽」之后,这出戏剰下的是什么?是真淳、还是简单?
-
戏曲
希求梅韵的《龙女牧羊》
「抒情」功能原是古典戏曲的传统特质,十分符合老戏迷与老票友的审美情趣。然而对于年轻的现代观众来说,总觉得在主题意识、敍事结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歌舞、意境的营塑上,都显得相当薄弱平淡,似乎无法散发出「戏味」来,也难以引领观众沁入梅派的神韵中。
-
艺人光谱
掌中人生哈哈笑─王炎
一九九三年一月过世的布袋戏老艺师王炎,生前大家都叫他「阔嘴伯」。一九八八年八月一日笔者在剑潭古寺看他的布袋戏演出,虽然戏台下观众寥寥可数,但是他却一再强调这是演给观音佛祖看的,前后场绝不能马虎。看他一丝不苟的认真表演,令人难以忘怀。还记得那时挂出的戏班名称叫「真西园」,但是戏台彩楼的遮面帘上又绣著「哈哈笑」,一问之下才知是王炎的「哈哈笑」剧团与陈文雄的「真西园」合伙组成的。王炎并非团主,以耄耋高龄屈居二手演师,而陈文雄也敬老,只要阔嘴伯想演、爱演就让伯仔担纲主演。 没想到这场演出竟成绝响,王炎因眼疾而无法再演出了。 眼疾手术后的阔嘴伯等于是退休了,平日他常到住家附近的公园乘凉、聊天。在多次的探访中发现他的视力及听力都十分微弱,但是公园中的许多老朋友却让王炎的晚年生活恬适愉快,有朋友每天带报纸去读给阿伯听,所以国内外政情、大事他都了若指掌,每聊到开心处他布袋戏声腔的笑浪就「嘿嘿嘿」的散开来,周边的人受到感染也格外愉快。乘著笑浪,我的布袋戏田野调查也逸出神外、抛上九重天了。 文字|吴佩 民俗艺术田野工作者
-
焦点
梅派新戏《龙女牧羊》
《龙女牧羊》是梅兰芳晚年留下的一出未完成剧目,透过几位曾经亲炙梅艺的先生,透过再传弟子魏海敏的领会实践,希望能俱足表演一出是梅派艺术的《龙女牧羊》。
-
后台千秋
粉墨不登场的容妆和盔头
京剧演员头部以上的造型与装饰,交在「容妆」与「盔头」的手上,前者负责女性角色,后者负责男性角色。他们被要求的并非设计上的创意,而是能否善待传到他们手上的规矩。
-
后新闻
弘宛然泡水
适才与国光剧团合演人偶实验剧的弘宛然布袋戏剧团,在「贺伯」肆虐下,剧团淹水,戏偶、戏服、资料、什物、器件全数泡水。这支师承老艺师李天禄的薪材,还能点燃星星之火、接戏续薪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