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的戏,在演出时最忌拖沓。《十三妹》改编本的演出,放在何玉凤替父报仇上面,那么,著重的戏是在刀马,当中夹入了〈悦来店〉与〈能仁寺〉的老套儿在内,不但在老观众的感受上,有新不如旧之感;就是新观众看来,也会感于文武戏份的不能融成一体。
《侠女十三妹》
1月22日
台北国军文艺中心
文康的《儿女英雄传》是一部脍炙人口的著名小说。
这部小说的内容,向有两种分类,一说是「侠义公案」,一说是「才子佳人」。但也有人说两者都不是。作者的笔触要写的是《安龙媒正传》,前半部已写到龙凤配、弓砚缘,以下的二十五回,才是安骥的故事,也是作者发挥一己写作性情的本旨。但在戏剧名为《十三妹》的故事,只演到能仁寺止。若从戏论,可是一出标准的「才子佳人」剧。
一本戏演长演短皆相宜
荀慧生、尙小云都有这出戏,由王瑶卿传下来的。全本演到何纪文造反,十三妹挂帅平乱,戏名遂称《十三妹》。笔者没有看过全本演出,一般也只演到能仁寺说亲止。由安骥引子上,也得演上三小时。当年大鹏剧团的黄金时代,徐露就演过这出戏,朱世友饰安公子,古爱莲饰张金凤。说起来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这戏本来是老艺人王瑶卿的代表作,全本从〈红柳村〉起,继之则是〈悦来店〉、〈能仁寺〉、〈弓砚缘〉,全出称《弓砚缘》或《十三妹》。但历来演出,大多演〈悦来店〉、〈能仁寺〉,演到何玉凤为张金凤说亲,赠金借弓便煞尾。若是演到〈弓砚缘〉,依小说故事,还有老长的情节呢!
我记得,大鹏早年演出,从〈红柳村〉始,由孙元坡扮演邓九公。那么,近月复兴剧校所演《侠女十三妹》,则与以往的本子在情节上略有不同。教导这戏的刘秀荣、张春孝夫妇(中国京剧院演员),得自王瑶卿老师的亲授,但这戏可是重新编写加强了何玉凤的报仇情节,看过之后,老戏迷总觉得有可议之处。
何家、安家、张家灾难相逢
按《儿女英雄传》原书四十回,故事分作三个情节,安家与何家都由于贪官迫害,受到了类同的冤狱。身为大将军的纪献唐,儿子纪多文看上了麾下副将何杞的独生女玉凤,以强势迫何杞允婚。不想何杞坚决不肯。纪遂以官势陷何杞入狱,终至郁死狱中。何玉凤偕母逃亡,拜邓九公学武,誓报父仇。另家安学海也是小官,身为县令,立志要作个淸官,得罪了河台谈尔音,遇上洪水之灾,安学海被计陷失职,摘官之外还得赔款修坝。六千两银子的数目,倾家荡产也祇凑了三千两。安公子偕同老家人往淮阳送银,不想路遇恶徒,差点在悦来店被两个驴侠把钱骗去。正好遇见十三妹暗中协助,却又落入能仁寺的恶僧手中。这些灾难都被十三妹一一用武力化解。又在寺中救出了一家被抢去的民女张金凤。可是双方都乞求十三妹护送他们前往目的地,安要去淮阳,张要到京都。两家不能同路,十三妹遂撮合他们结为夫妇,便于护送他们。小说的结尾,则又写纪献唐被劾判死刑伏法,河台谈尔音也遭革职,沦为江湖卖艺人。可以说,戏剧的《十三妹》,也祇是选了其中部分有趣味的儿女情节。观之此次复兴演出的刘秀荣改编本,自是依据小说原著,又重新经营过,加强了报仇部分。
《十三妹》全剧共有九场,在台上的演出时间,得超过一百八十分钟。改编虽有心依照小说情节,想把故事人物围著何玉凤变动,并不容易。因为这部小说的敍述是用说书人的语气口吻,但在塑造何玉凤这位红衣十三妹的性格时,作者既运用了才子佳人,也运用了强梁公案的手段。尤其,在敍述故事情节时,还运用了史传写法的史家议论。要付诸戏剧,演之舞台,必也得另出机杼。
失之拖沓
复兴演出的第一场〈拒婚遭难〉,一开场的寿堂,虽有些套取于《杨门女将》,但这场戏安排比老本子的〈红柳村〉要符合小说原著的精神,把何杞(何纪不如小说人物原名好)以正工老生扮演,加强了这折戏的分量,我非常赞赏。实际上,这折戏由王胜全扮演何杞,搭档杨莉娟演何玉凤,演出的成绩,确是把剧场的观众情绪给统驭住了。接著第二场〈隐姓埋名〉,实际演出的剧情,却与此名不相符,只是逼死何杞而已。但演出的成绩极为凸出,感人下泪。惜乎唱词太多,当何杞突然血涌气促而亡,何玉凤顿时大叫「爹爹……爹爹!」她一时昏厥,若在此处截断,幕落,准能掀起剧情的满堂彩声。可是,何玉凤却又被丫环春梅唤醒,忙著脱下身上的斗篷与何杞盖上,又猛然冲向牢门,被禁卒挡住,还有一句台词:「小姐,想到纪贼手握千军万马,你只身一人岂不是羊入虎口吗!」剧情在场上转折至此,则刚才何杞突死的高潮,便在此处降落至谷底。跟著不但对话絮絮叨叨,后来,何玉凤还又唱了一大段二六转快板。这场戏的动人剧情,被剧本破坏得一无所遗。连前面的感人佳韵,也都吹烟无踪。
舞台上的戏,在演出时最忌拖沓。
在我看来,何杞死后,何玉凤两声惊叫:「爹爹!爹爹!」马上暗灯落幕。下接第三场〈赠宝下山〉,并无缺失什么?何必多此赘瘤。
人物塑造新不如旧
从全剧整体结构论之,既然在纪家父子逼婚时,十三妹即已在邓九公处习得一身武艺,而有〈大闹喜堂〉这场戏的穿揷,那么,这戏似乎应以刀马旦的意象来塑造十三妹这个人物。虽说,老本中的〈悦来店〉与〈能仁寺〉两折,何玉凤固然是刀马旦的形象,但在意象上,多多少少还涵泳著闺门旦的少女情韵。遂有悦来店中才子佳人展示出的传奇情致,以及能仁寺的弓、砚缘起。老本子的这两场戏,在剧场上能够引触台下观众会心之处,便是双凤之间两个未婚少女在男女情意上,所表现的那种情韵各殊的羞赧本心。欲放还歛、欲得还舍、欲爱还嗔、欲笑还颦、欲言还羞,等等少女的内心演示。今见之这一改编本的演出,则是放在何玉凤替父报仇上面,那么,著重的戏在刀马上,所以九场情节中,有两场靑云山师兄弟与邓九公的场上开打。结尾也是大开打,杀死了仇人纪多文,何玉凤身著孝服含悲祭奠惨死的老父之后落幕。
这么一来,还夹入了〈悦来店〉与〈能仁寺〉的老套儿在内,不但在老观众的感受上,有新不如旧之感;就是新观众看来,也会感于文武戏份的不能融成一体。尤其,〈悦来店〉与〈能仁寺〉两折,受到其他情节的牵扯,也未能在这新剧本中畅其情趣。安公子的书呆子气,又改删许多。新本所要表演的安公子形像,似乎还没有塑造出一个新的书生形象来。换言之,这个新改的《侠女十三妹》剧本,最大的缺点,是既没有摆脱旧本的窠臼,又没有创造出新的人物性格与剧中情节,未能使全剧统一起来。
刘秀荣老师的这个本子,十多年前我就有了这卷录影带,影带中的戏,只演到能仁寺,杀了恶僧,十三妹站上高台,扯起一幅「除暴安良」的标志(似乎是这些字,未再重看一次),剧情在此结束,倒也有惊涛拍岸情致。
这次的演出,看去未免有拖沓之感。所以有些观众老问:「还没有完啊!」
最后,我要说的,是担当这出戏的几位中靑代演员,杨莉娟的何玉凤、郭胜芳的张金凤、王胜全的何杞、赵扬强的安骥,全剧参与演出的演员逾三十人。说起来,不但是出大戏而且是群戏,与老本子的红柳村、悦来店、能仁寺以至弓砚缘,全部出场人员也不过十几人,新本子的剧幅大多了。
主要演员何玉凤、何杞、纪献唐父子,唱作都极其吃重,杨莉娟演的何玉凤,担当如此唱作并重的大戏,而有若是佳绩,能不另眼相看,期之未来。
文字|魏子云 戏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