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天禄坚持传统戏曲美学,布袋戏演出时文武场丝毫不得马虎、减省。(薛涌 摄)
里程碑 Milestone 里程碑

传艺传心

记布袋戏艺师李天禄的授业贡献

集各种终身文化奖项荣耀于一身的布袋戏艺师李天禄,累积八十年来对布袋戏的执著奉献,将台湾「偶戏」推上国际舞台,也推广至国内许多学校社团。大师不幸于八月病逝家中,他的活泼身影、睿智言语、操偶造诣遂成为一则传奇,存于台湾热爱传统戏曲艺术的人们心中!

集各种终身文化奖项荣耀于一身的布袋戏艺师李天禄,累积八十年来对布袋戏的执著奉献,将台湾「偶戏」推上国际舞台,也推广至国内许多学校社团。大师不幸于八月病逝家中,他的活泼身影、睿智言语、操偶造诣遂成为一则传奇,存于台湾热爱传统戏曲艺术的人们心中!

李天禄──台湾布袋戏在国际偶戏舞台上的代名词。「影视明星」之外,他在真实人生舞台上的表演,同样令人觉得精采眩目。

国际特级演员的「传统」使命感

几年之前,在一个两岸偶戏交流会上,来自福建的偶戏艺人都顶著「国家一级演员」、「二级演员」光环……,而与会的台湾艺人虽也都是得过「薪传奖」的名艺人,似乎缺少那一份来自制度上对个人表演艺术肯定的荣耀,而当会议主持人邱坤良介绍到李天禄时,一句「国际特级演员」,引起哄堂热烈的掌声和笑声(呵!「国际特级」盖过了「国家一级」)。电影《戏梦人生》李天禄旅游世界各国的表演以及洋徒弟遍布世界各大洲……,让李天禄登上了国际舞台,「国际特级演员」对李天禄而言,倒不算溢美。邱坤良私下形容李天禄是个「偢Kae-ka」的「老黑狗」。「偢」在台语原始语意上大致是:对「性充满著尝试、挑衅的爆发力」。而李天禄正是这样一个对偶戏表演艺术有著自己的坚持、却又对新的表演艺术「偢Kae-ka」的一个人。

虽然他对参与文化的企图心表现得很「偢」,却也潜存著一些排他性格。李天禄对于非「传统表演程式」、非以身、腔表现的表演就颇不以为然,然而这也仅仅只限于他所熟悉的布袋戏而已,他坚持传统戏曲表演的美学程式──出将、入相、唱、念、做、打……丝毫不妥协,这得归因于他对布袋戏表演艺术的投入及数十年培养的独到艺术经验,从他亲自上台以布袋戏扮演京戏、北管戏、歌仔戏看得出来他对传统戏曲的心胸其实是开阔的。懂得欣赏一种传统戏曲的人也通常都能欣赏、接纳其他不同的戏曲表演,但是对于「超出」戏曲表演,也通常会有一种对「传统」的使命感,认为「超出」是一种对优美传统的破坏。李天禄对于传统布袋戏的坚持是如此:不认同野台戏洒狗血似的金光布袋戏、不愿向「窜改」舞台上典型的历史人物的戏剧妥协。

在校园中扎根

与李天禄认识的十八年来,对李天禄有过好几次不同的看法和评价,最终我对他则是充满敬重。近十几年来台湾各地中小学校普遍展开的布袋戏课程或布袋戏社团,虽然是许多关心、喜爱布袋戏表演艺术的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李天禄应居首功。尤其是他的「亦宛然」在许多学校开风气之先,做传习布袋戏表演艺术的工作,逐渐让一般社会民众、教育界,尤其是学生和家长把「学布袋戏」看作是一件学校社团可以来作的「有意义」的事,「亦宛然」以实际行动逐渐改变大众对传统「做戏人」的观念!

虽然李天禄系下弟子中,多的是「坚持传统」的实践者,其苦心孤诣固然値得同情,不过我在与李天禄的接触了解当中,发现他把「学」传统布袋戏只当作是一种手段、一种学习的过程而已,而不是最终的目的。我倒是觉得李天禄传艺的最终目的应该是「在不违背传统戏曲美学精神的情状下,为布袋戏发展出一条新的道路出来」,所以他坚持要有文武场、戏曲音乐、木雕彩楼、泉式小戏偶……,目的是为了艺术的「基础」以及培养表演者的对传统表演艺术的涵养。不过他的理想并未实现,反倒是许多学布袋戏的人(包括他的部分学生在内),把传统布袋戏当作是学习的目的,把自己置身于和「现代化」对立的立场,于是苦心孤诣也就在所难免了。

有生命的掌中木偶

仔细观察李天禄的掌中技艺,不难发现李天禄除了对小旦、三花仔,以及特定的历史人物角色,在表演上有特别的艺术功力之外,他对市井小人物的身段动作表现其实更可观,他的表演不仅仅只是技巧上的熟练而已,而是把掌中木偶当作有生命的演员,他指掌中木偶的身段和市井小民言行举止、习惯动作常是一体的两面。这种艺术的功力绝非表演技巧纯熟可以比拟,亦非教学可以传授的,不知他这份表演艺术的心窍,是否来自于他的生长、成长环境,以及他在戏梦人生的历练中涵养的?或许吧,在早期农业社会基层民众生活形态下,和李天禄个人在日据时期、战争时期以及国民政府逐渐到民主社会,他都有较其他艺人有更多不同的生活历练有关吧?

以目前我个人所见到的来说,除了他的两个儿子陈锡煌、李传灿在部分角色的操作上有特别的功力之外,其余实不多见特殊之人。而中南部部分艺人在指掌技艺上的特别功力和技艺,李天禄也颇能以慧眼看待,例如对台南关庙美玉泉的黄顺仁在武打方面的技艺、五洲园弟子在口白、古文诗词方面的能力,不但推崇有加,也希望自己的弟子能够吸取他人之长。可惜的是,表演的技巧可以经由传授,艺术涵养却是必须亲自去体会和培养,艺术经验必须自己有所「心授」。

为子弟奔走

在李天禄布袋戏文物馆成立之后,突然间,李天禄似乎从绚丽繁华中退了下来,在他晚年的最后三、四年间,李天禄指导他的儿子李传灿做传统的布袋戏头盔、也曾经要把大龙峒陈家以及板桥林家的历史恩怨搬上布袋戏舞台、也参与霹雳布袋戏的活动,他的活动似乎已经退到幕后,且不拘泥于传统或现代。

这三年来,李天禄抱著年老力衰的身体,几次南下与中南部的布袋戏艺人交谊,参加中南部布袋戏艺人举办的王爷会、南北祖师会,这是李天禄成名以来真正回到属于布袋戏界的活动。与李天禄的谈话中我了解到,李天禄不辞辛劳以衰老的身体南下交谊,其实是为了替弟子开拓道路,而他竟有这份心思……。几次下来,卤莽自大之辈兀自卤莽自大,而有心之士早已建立传艺共识与「同是王爷子弟」的情意,李天禄近年重新走过的中南部,是未来他的弟子将要与布袋戏开拓的坦途,如果他的弟子有意朝社会剧场发展的话,必能体会师父的这番心意。

 

文字|江武昌  台北偶戏博物馆筹备处研究员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
评论与回响广告图片
欢迎加入 PAR付费会员 或 两厅院会员
阅读完整精彩内容!
欢迎加入付费会员阅读此篇内容
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立即加入PAR杂志付费会员
Authors
作者
新锐艺评广告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