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戏在民艺表演中,可谓最跟得上科技脉动,而黄氏家族一脉相传的创造力,一如日新月新的科技发展,从「金光」上电影、上电视,继而「霹雳」多彩,能够数十年独领几代风光,诚是布袋戏中的异数。
(续上期)民国四十年代,民俗曲艺的黄金年代,此时布袋戏界名家辈出,年轻的黄俊雄在表演艺术上与其他后起之秀互有影响、相互较劲,在争奇斗艳的奇幻剧情中各自「硏发」出金光闪闪的绝招秘技,为「金光布袋戏」注入更丰富的创意与扣人心弦的「连续剧式」发展情节。
布袋戏由电影到电视
四十七年间黄俊雄筹资拍摄电影布袋戏《西游记》,并利用盈余购买一套原装进口音响,为布袋戏的配乐效果做投资,这在当时的布袋戏界引起一阵骚动,同业见配乐效果奇佳也纷纷跟进使用。就在大家各出奇招为布袋戏加料的时候,民国五十年台视公司成立试播,李天禄的亦宛然布袋戏团是第一个受邀在电视上演出,表演方式与平常演出无异,只是用摄影机如实的记录下来现场播出,在当时电视尙不普及的情形下,并未造成轰动。
这一年黄俊雄却新组「世界大木偶歌舞特艺团」以双眼可开合、手掌能动的新奇三尺大木偶配上电动布景,演出不以剧情起伏取胜而以歌舞拟真、动作细腻的表演风格巡回全省,观众反应热烈,却因开销庞大盈收不多。此后又以大木偶来筹拍布袋戏电影《大飞龙》、《大相杀》,卖座情形并不理想。
五十八年黄俊雄在台北公演时,结识前台视节目部副主任聂寅,他在看过现场表演后非常欣赏黄俊雄所做新型态的布袋戏表演方式,遂推荐他进台视制作布袋戏节目,而黄俊雄不负众望,将先前参与变革的内台戏经验及拍电影累积的各种视觉经验,注入电视播出的布袋戏节目中。五十九年三月在台视首播《云州大儒侠》一炮而红,史艳文成为家喩户晓的「民族英雄」,一时间台视与中视都竞相开播布袋戏节目,电视布袋戏擅场的时代于焉来临。
黄俊雄发展出来的电视布袋戏持续在中午时段上演四年,报章舆论给予极大压力,认为剧情荒诞影响靑少年行为,甚至影响午休时间导致「妨害农工正常作息」,而在六十三年六月全面禁演。
第四代开创霹雳布袋戏
退出萤光幕的黄俊雄仍巡回全省歌厅、剧院演出。民国六十九年更在家鄕虎尾开起饭店并设置专为布袋戏录影的摄影棚。黄俊雄几个儿子也都在麾下工作,长子黄强华更转入幕后专硏导播工作,黄文耀、黄文择则在表演上各练专精。
民国七十一年电视布袋戏准予复播,黄俊雄五十岁时再度推出电视布袋戏节目,此时更是大量运用剪辑及科技视觉效果,自资筹设摄影棚让布袋戏录影更能发挥电视媒体的长处,而黄家第四代亦全力投入这波电视布袋戏热潮中。因为黄氏家族的投入,累积了许多电视布袋戏的「台湾经验」,因此不仅在当时三家电视台轮播外,在录影带市场亦占有一席之地。民国七十八年电视布袋戏因广吿业务等种种原因退出三台萤光幕,黄强华与黄文择继续在录影带市场发展。民国八十四年经过家族多次会商后,黄强华与黄文择设立霹雳卫星电视台,兄弟俩发展出来的霹雳系列布袋戏节目创造了一定的收视群,霹雳系列中的主要角色像素还真、叶小钗……等更有「影迷」组织影友会定期聚会,并有定期的同人刊物供同好发表文章讨论剧情,霹雳卫视台甚至需因应影迷要求印制偶像的T恤、月历、笔记本、马克杯……以满足影迷需求。
遥想黄马当年拜师学布袋戏,传教儿子黄海岱、程晟苦读汉学诗书、学习北管乱弹戏时,一定不曾想到黄家子孙会将布袋戏事业继承下来,并且做全面的改造,为布袋戏演出型态开创「金光」、开创「霹雳」,一代一代吸引了为数可观的观众,为布袋戏缔造霹雳发光的新图腾。
文字|吴佩 民俗艺术田野工作者